我到恒河中游的瓦拉纳西是12月中旬,早晚天气极为寒冷。早上6点,我穿上10月中旬在珠峰大本营穿过的全部衣服,乘小船游览恒河,还是觉得有点冷。可已经有人在河边洗漱沐浴了。年老些的下到水里,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祷告一番之后,捧起一点水送进口中咽下,然后开始洗漱。中年的到河边蘸一点水到额头、前胸,祷告几声,再下水洗漱。年轻的到河边就纵身跳下,没有什么仪式了。妇女则是洗完衣物后,裹着纱丽下到水中,祷告以后,全身没入水中浸湿,就起身换上干衣服回家了。洗漱完毕后,许多人还打上一桶水回家。
船夫强德拉说:“我们真幸福啊,生在这里。南方人为了来恒河洗一次澡,有的会花光好些年的积蓄。有些实在没钱的人,走几个月路都要来。”他说,到瓦拉纳西的恒河洗澡,就可以洗去罪孽,带来福气;骨灰撒进瓦拉纳西的恒河,就可以得到穆克迪。什么是穆克迪,就是升入天堂。可为什么呢?他不知道。
如同强德拉一样,恐怕全世界都知道恒河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河,也有许多人知道瓦拉纳西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城。可它们为什么是神圣的,神圣在那里,多数人都说不出来。
瓦拉纳西分为旧城和新城两个部分。新城看外表,就像我们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些小县城,街道不算太窄,只是车来人往,拥挤不堪,地面上随处可见垃圾,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在瓦拉纳西,很难见到有人头脸光鲜,衣着整洁。
旧城区紧靠恒河西岸,正是瓦拉纳西的灵魂所在。
旧城区除了一条南北走向、肮脏拥挤的主大街外,全都是小巷。这些小巷,窄的两三米,宽的五六米,曲里弯拐。小巷除了人行,还是牛和狗的天下,也是一些人拉屎撒尿的地方。牛和狗就在垃圾堆里刨食。牛的食谱可要比狗宽,管它荤的素的,来者不拒,所以一头头长得油光水滑。只是有时见到它们有滋有味地咀嚼、吞咽那些留有食品味道的塑料袋时,真不知道它们的胃怎么受得了。
18世纪初期,那位发动政变后登基,把因修建泰姬陵而名扬四海的父王沙贾汗关进阿格拉堡的奥朗则布一道令下,拆毁了瓦拉纳西几乎所有的寺庙。所以这儿很难见到18世纪以前的建筑。小巷两旁的房子,大多数都是现代建造的,都是横平竖直的轮廓,没有什么特点。可无论什么时候,小巷都是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因为,冬季是南亚次大陆的旅游旺季,外国人来得多。夏季则是印度教徒前往恒河沐浴的季节,所有的旅店都人满为患。
沐浴的人们都要从西岸下河。据说早晨迎着朝阳祈祷沐浴灵验无比,因而东岸没有一点建筑,只有广阔的沙滩。沙滩再往东,是广阔的野草地。野草地以东,是广阔的田野;西岸则是寸土寸金,弯弯曲曲的小巷也就绵延伸展,有好几公里长。
西岸地势高,河岸陡峭,几公里长全都砌上了阶梯式堤坝。这些阶梯,每一小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名字,它们正是瓦拉纳两灵魂中的灵魂。它们保护了河堤,以免水流冲刷,岸崩城毁。更重要的是,全印度85%的人口都要或者都希望从这里下水沐浴,都要或者都希望这里成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恒河流到这里,已经汇集了德里、阿格拉等许多大小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其他污染物,水面散发着阵阵腥臭,水色暗绿,能见度只有一二十厘米。岸边阶梯上,人们在焚烧尸体,不断有骨灰抛人河中。城市的巨大排污管道也在往河里排污,排污口一带的水是黑色的,水面漂浮着白沫。往下游一点,水色还没有全变,白沫还没有完全消失,自来水厂的巨型抽水机却在拼命工作,轰隆轰隆,响个不停。
我是每到江河湖海都要下水一游的人,更何况是这样的圣河。可是这次终于强忍了欲望,只把脚底板浸进水里蘸了一蘸,也算到此一游了。
恒河已经成为全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有资料表明,印度大多数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废水处理能力几乎没有。瓦拉纳西的污水排放管网已经是17世纪建造的了。虽然印度教徒崇尚火葬,但每年抛入恒河中的未焚烧尸体或未焚烧完全的尸体估计多达25000具。人们曾经大量引入一种专门吃腐肉的海龟到恒河繁殖,可后来却一个个杳无踪迹。北方邦政府曾经提出了一个治理恒河污染的方案,可终因方方面面的反对而束之高阁。
就在瓦拉纳西这几公里的河段,每天最少有几千人沐浴。在印度教的节日里,一天下水的人则达百万。印度教徒一生中无论如何要来瓦拉纳西的恒河沐浴一次,而最大的幸福就是死在瓦拉纳西。真的还有许多人知道自己病将不起,专门赶到这儿来等死。
原来,瓦拉纳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雅利安人把这儿建成了文化、教育、手工艺、商业和宗教中心。它作为宗教圣地的历史已经有3000年。按照印度教的说法,恒河及其支流是由大神湿婆头发上的水珠滴落而成,而瓦拉纳西则是湿婆用手托起的城市,是在天上的城市。瓦拉纳西是神话,又承载着历史。它出过无数的名人,有着了不起的音乐,代表着印度文化、精神、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当地人不无骄傲地说,瓦拉纳西是印度精神的象征,是印度的写照。
太阳已经升起。城市还笼罩在雾霭之中,灰蒙蒙的一片。更多的人来到河边沐浴。有小船靠近,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放下手中的桨,向我们兜售迪亚。迪亚是用树叶圈折而成,像只小碟子,中间摆放几朵小花和一点点蜡烛,原来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河灯。入乡随俗,我也买了两盏迪亚点燃,轻轻放到水面,让它们随着恒河静静漂流,带走我心中的祈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