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认为,考察中国古代的王朝祭礼首先要涉及“象数思维”。因为“礼”本身即是将象数思维应用在人伦领域而形成的——在古代,举凡观察宇宙、发明各种技艺的领域无不有着它广泛韵影响,“礼”作为上古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的集大成者,正是将“象数思维”应用于人伦领域而来(具体见本书第一章第一节)。王朝祭礼作为“礼”中的一部分,比起“礼”中的其他部分(大多纯粹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服丧守孝的凶礼,列阵观兵的军礼,更多地体现着天与人.的关系。可以说,王朝祭礼本身就是基于“象数思维”的宇宙观下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天人关系的践履形式——这一宇宙观奠定了郊坛的格局和天地大神的方位、性质;而由象数思维衍生的“数度”思想和相关技术则决定了各种礼仪中牺牲玉帛、干戚乐舞的等级。因此,假如不去对古人的这一思维方式作些了解,一味地用近代流行的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术语来解读中国古代祭礼,恐怕貌似让古典祭礼得到了现代化诠释,实际上有可能遗漏了古代中国人思维中最本质的灵魂,这恰恰是笔者希望避免的。那么,首先让我们对孕育“礼”的父母——象数思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br> 象数思维是古代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它和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先进科技席卷全球之势进入人们头脑的、并因教育的普及,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习惯的逻辑思维是根本不同的,它渊源古老,其代表为《易》。其基本内容是相信宇宙万物由精微之“气”构成,它们及包容它们的时间、空间等都可以被解析为“象”(形象、表象、物象等)和“数”(数是宇宙万物处于平衡时所具有的一定数量和轨迹,是一种特殊的象)两种要素,通过推测这两种要素在某一精致的时空体系中的位置,就可以推知未来,甚至使物体发生变化等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