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子末日:汉代皇帝临终心态探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4890
  • 作      者:
    周天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黑格尔说:任何某物的无,是一个特定的无。
    封建皇帝富有天下,因此,他们临终前的所思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必与一般人不同。《天子末日:汉代皇帝临终心态探秘》中四个描写皇帝死前心态和行为的历史故事,全部依据史实写成。这些历史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汉代的政治生态,发现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是如何细致微妙地发挥政治作用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天,原名周五绂,1933年1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新民晚报》记者、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等职,已退休。    主要作品:《分析》(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笺说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蜜蜂王国见闻》(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版),《论  的艺术构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文人的悲哀》(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前小说性格描绘史稿》(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皇帝读书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历代廉政监察制度史》(百家出版社2007年版).主编并参与撰稿了《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等等;执笔的科教片《蜜蜂王国》获第二届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及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专栏代表作:《古代权力制约史事谈》(见《检察日报》、正义网);《中国历代清、廉、俭故事点评》(见《中国监察》)。
展开
内容介绍
    《天子末日:汉代皇帝临终心态探秘》共收了四则故事:“汉高吕后相煎急”、“汉文帝薄葬不易”、“汉景帝虎毒食子”、“汉武帝父子鏖兵”。四则故事的共同点是所写的内容均为汉代皇帝们死前的言行。黑格尔说:“任何某物的无,是一个特定的无。”叫花子身无分文,同富翁的破产,虽然其财产状况都是“零”,但是,这两个“零”却又是画不了等号的。皇帝富有天下,他们死前所想的、所做的事情,必然是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非做不可的政局大事,这可以从一个特殊侧面观察汉代的政治生态。汉高祖和吕后在废立太子问题上钩心斗角,吕后以市井妇人的浅薄视野处理国家大事,终致吕姓全族被诛杀;汉文帝主张薄葬;汉景帝在废立太子问题上用尽各种办法,大开杀戒;汉武帝从君权独断转为虚心纳谏,让民众休养生息……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汉高吕后相煎急
    一、释题
    “相煎”一词,出自汉末魏初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曹植因着权力斗争,兄弟相煎,因此诗而流传千古,妇孺皆知。汉高祖、吕后年间,“相煎”一词尚未面世,况且汉高祖与吕后,乃是结发夫妻,到了汉高祖登上皇帝宝座以后,又是一对皇帝、皇后夫妻档,难道也有“相煎何急”之事?不过,人世间什么奇事怪相都有,今日普通家庭,为房屋、存款遗产,兄弟姐妹之间,大打出手,法庭相见,也是常见的事,皇帝、皇后,一旦有了纠纷,所争者就是天下国家。所以,这对帝、后夫妻之间的纠葛,后人曹植的这句诗,也完全用得上。
    汉高祖吕后相煎之事,乃在俩人晚年。人到晚年,急于安排后事,不免有“多小事,从来急”的紧迫感。一旦有了紧迫感,也就容易着急、发慌,恨不得三步并做一步走,老百姓着急、发慌不打紧,家中的瓶瓶罐罐全部打烂了,所值也终于有限;政治家一着急、发慌,影响就大了,大到什么程度,请看后面分解。
    话说汉高祖一世英雄,《大风歌》千年传诵:“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何等精神?何等气派?不过,天底下的任何人,一生一世,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死的时候,事业未竟,不免会有遗憾,皇帝也不能例外;汉高祖即使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到了将死时.也有若干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眼望周遭,无可奈何,临死时同样不免带着遗憾;只是皇帝汉高祖的遗憾,比普通人要远为深重,深不可测,重不可载。汉高祖死后,他的结发之妻吕雉,亦即吕皇后,成了吕太后,新皇帝汉惠帝是她儿子,汉家以孝治天下,加之汉惠帝性格优柔软弱,吕太后脾气阴鸷强悍,于是,吕太后实际上掌握了皇家全部权力;到汉惠帝死后,新皇帝幼小,她又临朝称制八年,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她不像汉高祖那样成熟老到,而是以市井泼妇的大刀阔斧,操办汉室皇朝的家国大事。三下五除二,稀里哗啦也就似乎样样都随心所欲地办成了。举个例子,可能是由于忌妒,或是其他原因,她对汉高祖的那些其他妃嫔所生的子子孙孙们,想杀谁就杀谁,杀到什么程度?去其多数而只剩少数!像吕太后这样随心所欲、快意恩仇,做人办事,也真是爽快之至!却不料,六月债,还得快,她的下场却比汉高祖凄惨得多,因着汉高祖生前的某些巧妙的制度预设与人事安排,吕太后才离人世,全部吕姓外戚,尽遭大臣们诛戮,老幼无存,鸡犬不留。最后结果乃是,汉高祖差一点儿因为吕太后的快意恩仇而断子绝孙;而吕太后自己的吕姓家族,也就因着吕太后的快意恩仇而真的断子绝孙了。“煎”到子子孙孙“靡有子遗”的程度,这不是“相煎何急’’又是什么呢?
    汉高祖是汉代的开国皇帝;吕太后虽无皇帝名义但却是事实上的皇帝。我说吕太后是“事实上的皇帝”,是有历史根据的,因为汉惠帝死后.她实际上坐稳了八年皇帝大位,这八年以“高后某年”的名义成为历史记载上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而《史记》的有关汉代皇帝的“本纪”中,也破例出现了《吕太后本纪》;《汉书》中也有《高后纪》。这就说明,像司马迁、班固这样的正统史家,都无一例外地承认她的“事实上的皇帝”身份。也有些研究历史的朋友,为了弘扬女权,把吕太后与武则天并列,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男尊女卑了几千年,总算有了两个女皇帝,为几千年来受压迫的妇女出了一口闷气、恶气。其实,要说事实上的皇帝,还应该把慈禧太后加进去。这类研究历史的朋友,省略了慈禧太后,并非疏忽,而是因为慈禧太后名声太差。其实,吕太后、武则天两人,名声又何尝佳妙,只不过离我们的时代远了一些,“距离产生美感”罢了。真的打开史书,近看一下,只怕今天的女同胞们,未必就肯选她们当代表呢!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我们就从汉高祖晚年说起。
    二、汉高祖、吕后废保太子之争
    汉高祖刘邦晚年,有一件遗憾事,想换掉太子而未能实现。接着这件遗憾事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更大的遗憾。是什么新的、更大的遗憾昵?请容许我卖一个关子,待后详述。
    汉高祖刘邦与吕后生有一子,名刘盈。刘邦这个人,是打天下做大事的,古语有云,为天下者不顾家,所以他在打天下的过程当中,对老子、儿子,都不免有些在我们普通人看起来像是寡情薄义的地方。比如说,项羽掳得了他的父亲刘太公,两军对垒时,专门定制了一只高足的砧板(古代剁肉的砧板,两头装有双足,有似于近世小菜场里剁肉用的肉案),把刘太公置于砧板之上,陈列于战阵之前,隔河向刘邦喊话说:“你若不降我,我就把你老子烹了。”你猜,刘邦应该怎么回话?那刘邦回答说:“我和你当年,都曾在楚怀王下面为将,我们还曾经相约为兄弟,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若是非要烹你自己的父亲不可,那就请你在煮好以后,分给我一杯羹。”想想看,这是什么混账逻辑?简直就是一副胡搅蛮缠的流氓腔!不过,刘邦的胡搅蛮缠,还真有用。果然,项羽一听,刘邦横了一条心了,把他老子煮了也没有用,倒索性不煮了,刘太公保住了一条命。
    (见《史记·项羽本纪》)    这是说的对待老子,对待儿子,刘邦也有惊人之举。刘邦在彭城败于项羽,带着老婆吕雉所生的一子一女,坐在马车上,匆匆逃亡,子即后来的太子刘盈。项羽的追兵追得急,刘邦慌了,就将这一对子女,从马车上扔下地来,自顾自逃命了。他的好友夏侯婴,跟在他后面,连忙停车下马,收下两儿,让他们一左一右抱着自己=的头颈,慢慢上马车,而后疾驰跟上刘邦。刘邦嫌夏侯婴载儿误了逃跑速度,大怒,欲斩夏侯婴者十数次,总算还是逃出来了。因着夏侯婴的厚道,这才保住了一子一女性命。(见《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不过,这是刘邦打天下的时候表现出的“流氓腔”,取得天下以后,成了汉家江山的第一代皇帝:汉高祖,那可就大不相同了。他将自己的老子刘太公尊为太上皇,并且还下了一封流传千古的诏书,诏书中说:“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而后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此皆太公之教训也”,因此尊刘太公为太上皇。这就为大汉皇朝留下了一个“汉家以孝治天下”的榜样和传统。所以其后所有西汉皇帝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例如,汉高祖的儿子汉惠帝,谥名为“孝惠帝”;其另一儿子汉文帝,谥名为“孝文帝”等等。什么叫做谥名?原来,周代社会中,天子死后,礼官要根据这位天子生前的表现,给他定一个名号,以体现褒贬精神,谥名有一定标准,表现好的有好谥名,表现不好的、坏的,谥名就往往很差劲。对于表现不好的天子,礼官定下差劲的谥名之后,哪!、白继位的天子(死掉的天子的儿子)也不能加以改变。这是古代社会当中的一个优良的制度:臣僚可以在天子死后评定其生前表现,虽继位的天子亦不得干涉之。这对于一般的天子.应该说是具有某种权力制约的作用的:如果他担心死后的谥名难听,也许就能克制一点,少做点坏事。秦始皇一当皇帝,就取消了谥名制度,理由是:礼官是臣僚,怎么能有资格评判死去的皇上呢?汉初大儒叔孙通制定汉礼时,则又恢复了周代的谥名之制。所以,西汉的皇帝们,人人谥名均有“孝”字,至少说明了,这些皇帝在孝顺方面,是个个够格的。
    现在还是说回汉高祖,汉高祖当皇帝前后,儿子对老子,前倨后恭,判若两人,有点像川剧变脸一样,这看起来好像很难理解。不过,说穿了也不奇怪。《论语·学而》,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说:“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犯上作乱”,通俗地说,就是造反,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就不会造反;人人都不造反,皇帝就能坐稳江山了。过去是打禾下,老子被抓在敌人手上,越把老子当回事,就越是要受敌人挟制,只能耍流氓腔,或者至少是装流氓腔,说得自己看老子一钱不值,说得自己对老子的生死毫不在乎,才能既不受挟制,又可保全老子,这是策略;现在当了皇帝,在皇帝与民众的关系上,最好是老百姓都能老老实实的,谁也不造反,自己的天下才坐得稳。这就耍做正人君子,或者至少是装正人君子,摆出一副孝子的姿态来,让老百姓人人都学自己的样子,都做孝子,而后就少有人会犯上作乱了。这依然还是策略。前者是打天下时的策略,后者是坐天下时的策略。此一时,彼一时也,岂可同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汉高吕后相煎急
一、释题
二、汉高祖、吕后废保太子之争
三、“商山四皓”突然出现,张良奇计保太子
四、死高祖调兵遣将,吕太后晕头转向
五、戚夫人刑为“人彘”,汉惠帝大病一场
六、吕太后的小情人被捕
七、吕太后胡作非为,汉惠帝英年早逝
八、吕姓外戚控制军权、尽封王侯
九、疯狂吕太后尽杀刘姓子孙
十、齐王起兵,大臣密谋,吕太后树倒猢狲危
十一、从诸吕的灰飞烟灭看“败锦伤材”的政治规律
十二、齐王刘襄一场空欢喜
十三、亢龙有悔,至理名言

第二章 汉文帝薄葬不易
一、皇帝富有天下,如何能薄葬
二、与薄葬有关的两件事
三、汉文帝了以消诽谤罪
四、墨家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五、“尊天明鬼”与主张薄葬,岂不自相矛盾
六、“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薄葬之策影响深远
七、感慨之一:传统文件是使人向上的
八、感慨之二:重读鲁迅先生的一段名言

第三章 汉景帝虎毒食子
一、皇后将废,后宫躁动
二、栗夫人绣花枕头良机,王夫人工于心计始发迹
三、王夫人欲擒故纵,太子刘荣被废
四、丞相周亚夫反对废太子,数色不能得
五、太子傅窦婴反对废太子,数色不能得
六、汉景帝任免官吏如高手弈棋
七、汉景帝任免官吏如高手弈棋
八、栗太子凄惨自杀
九、汉景帝恩将仇报,周亚夫饿死狱中
十、“安知亲父兄,不为恶虎狼?”
十一、郅都之死
十二、追索汉景帝的原始思路

第四章 汉武帝父子鏖兵
一、父子间糊里糊涂地血战一场
二、公孙贺哭着赖在地上不肯当丞相,结果祸起萧墙
三、汉武帝为何会重用佞臣江充
四、江充闹鬼
五、掘地纵横,皇后、太子无处安床
六、从太子上吊看“裙带风”政治观
七、令狐茂大骂汉武帝
八、太子自杀
九、田千秋上“急变”,汉武帝“大感悟”
十、捕杀太子的有功之臣无一幸免
十一、汉武帝思念太子,完成重大战略转变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