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阴影。微光。爱梦想的孩子:呼兰。<br> 中国最东最北部的一座小城。如果不是因为萧红,说句不算夸张的话,人们很有可能忽略掉它的存在。在地图上,那不过是省城哈尔滨附近的一个小圆点。松花江有一条支流叫呼兰河,就像一缕蓝色的丝线,从这圆点中间依稀穿过。<br> 早在一百年前,哈尔滨已经颇有点现代大都会的气派了,而呼兰仍然是闭塞的、守旧的。虽然这里也陆续有了商会、银行、邮局、工厂、学校之类,但是,骨子里头并没有什么变化。<br> 作为县城,那时的呼兰委实小得很,只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两条大街,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在这里,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杂货铺子、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牙医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上面画着很大的一排牙齿,应当是城里最早的广告了。除了十字街,还有两条街,叫东二道街和西二道街,也都只有五六里长。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还有两家设在庙里的学堂;最著名的是一个大泥坑,不知颠覆过多少车马,淹死多少家畜,然而就不见有人填平它,让它长久蹲伏在那里,继续上演可惊可喜的街头剧。此外,寥寥可数的是几家碾磨房、豆腐店,一两家机房和染缸房。其余还有几家扎彩铺,由几个极粗陋的男人仿照地面的模样装扮阴间的世界。小胡同里冷冷清清,一天到晚看不见几个闲散杂人。住户人家习惯关起门来过日子,卖豆腐的过来了,要是能吃上一块豆腐,再拌上几丝辣椒小葱,就算是幸福的了。<br> 小城是平静的。人们默默地生存,默默地老去。一些不幸者,譬如暴死、服刑、疯癫等等,都是被一律看待的。不论多么悲惨的故事,过去几年,偶尔有人提起,便像讲说岳飞、秦桧似的,几乎成了往古的事情。<br> 城里人生活贫贱,卑琐,凡庸,在精神上也只有制作出一些鬼神的故事和戏剧,倒过来愉悦自己,或愚弄自己。在生与死、人与鬼之间,这里是并不存在确定的限界的。<br> 日复一日,完全是机械复制的生活。当白天即将消尽,村落的上空由昏黄渐渐化为绛紫,总会见到蝙蝠的翔舞;成千成万的黑乌鸦,呱呱地大叫着,从呼兰城的上空飞掠而过。<br> 乌鸦群一飞过,大昴星就升起来了,天河和月亮也上来了,到处响着虫子的唧唧的叫鸣。<br> 若无风雨,夏夜是好的。到了八月,呼兰的女人抡起棒槌开始捣衣裳了,满城大街小巷,都因她们的劳作而响起丁丁当当的打击乐。入冬以后是沉寂的日子。朔风狂吹,来时飞沙走石,过后一片混沌,且飘着清雪。据说,在呼兰,一年之间,有四个月是下雪的,严寒把整个大地给撕裂了。大约因为经不住这般摧毁性的打击,所以有一些鸟类,从此成为候鸟,在冬季到来之前,成群结队地早早向南方飞去!<br> 萧红生于斯,长于斯,却歌哭于异地。这个爱梦想的孩子,从小向往呼兰城外的天空,当青春的羽翼未及长成,便不顾一切地悄然起飞了!正如她所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而她的天空更低。她憧憬着爱与温暖,自由而没有目的。她只是飞,一直飞,飞时又疑心会随时坠下来……<br> 这可怕的预想十分应验。她做不成候鸟。虽然她至死眷恋着这片冻土,然而,等不到春暖花开的时节,便带着穿心的箭镞,永远坠落在南方的海滩里了!<br> 萧红生于1911年,正值辛亥革命的年份。时间的契合,使她的生命暗含了一种叛逆、哗变的物质。她出生的当天,又值端午节,那是流亡诗人屈原投江自沉的忌日。这样,终生漂泊也就成了无可抗拒的宿命。<br> 从谱牒看,萧红的家族本是乾隆年间从山东过来的流民。她姓张,名迺莹,萧红是后来发表小说《生死场》时所取的笔名。张家最早落脚阿城,经过几代人的艰难种植,多方经营,购置恒产,终至成为省内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不过,到了萧红的祖父张维祯一代,家势已经衰落。分家时,张维祯分得呼兰的四十多垧土地,三十多间房屋和一座油坊,从此离开先祖的发迹地,迁至呼兰。<br> 张维祯读书人出身,性情散淡,又不爱理财,一切家务全由妻子管理。实际上,家庭的权力中心,是过继的儿子张选三,也即萧红的父亲。萧红说过两件事情。张维祯的远房侄子,一个相随干了三十多年的老长工,她称“有二伯”的,一次就被张选三当众打倒在地,流血不止,出手是极狠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