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往事漫忆:郭影秋回忆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11506
  • 作      者:
    郭影秋口述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郭影秋(1909.9-1985.10),早年投身革命,经历过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地方政府做领导工作,1957年后,主动请求到高等学校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名誉校长。他是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诗人,又是1965年10月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拟定的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此事虽因“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他却矢志不渝,而后亲任清史研究小组组长,并创建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共同倡议在影秋同志诞辰百年之际,举办“郭影秋百年诞辰纪念会”暨“明清之际的历史与人物学术研讨会”,缅怀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及其对清史研究事业与清史编纂工作积极组织推动、功不可没的作用和影响,表达学校对郭影秋同志的纪念和敬仰。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兰村这个村不大,村里的住户不多,起初只有六七户人家,后来才慢慢繁衍增多。村中的郭姓就我们家这一户,还是从外乡逃荒来的。我父亲对我讲过,他的高祖乃一筐一担从外地落难到此。实际上也就是背筐挑担,沿街乞讨,来到这个村里。
    我的祖辈从外乡到马兰村以后,举目无亲,家无片宅尺土,四处求告,才被允许住在一户地主的草房里,被人称做“住房户”;为了养家糊口,又不得不租种地主家的土地,所以又被称做“种地户”。因住地主家的房,种地主家的地,除缴纳苛重的租税外,还要无偿为地主家服各种劳役。那时候,兵荒马乱,常年闹灾,铜山又多丘陵,这一带农村没有多少可耕的土地。居住在这里的贫苦农民经常是靠打零工、做杂活维持生计。我的祖辈无房无地,又住在人家家里,当然得听凭东家使唤,实际上可以说是主家的奴隶。我小的时候,还常看到祖父和父亲为地主家干各种杂役的情景。因此,我曾在一首小诗中说:“我家本是田舍郎,祖孙三代住人房。”
    我父亲这个人是个好庄稼手,他不仅很有力气,而且会干各种活计。论种地,耕耩犁耙,样样内行;论手艺,也可谓能工巧匠,能做木匠活,还会弹棉花,磨粉条。我还有个哥哥,比我大七岁,由于家里穷,他没读过一天书;人很老实,只知埋头干活,自然成了我父亲的好帮手。由于父兄勤劳能干,又很俭省,这样我家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在我十三四岁时,父亲把原来住地主的那些房子买了下来。不过是数间草房,但这可说是家庭的一大转折,毕竟算是有了自家的房子,父亲和母亲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从有记忆起,我很少看到过母亲有真正的欢笑,买下草屋前后的那些日子里,她才绽露过发自内心的笑容。
    我父亲因为能干活,又有我哥哥做他的帮手,家里又多租种了些土地。村里的地主,一家姓朱,一家姓孙,我们家租种的是朱姓的土地。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我的青少年时代
(一)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1
(二)在私塾里/5
(三)读法文补校与大彭一小/7
(四)铜山师范发生的风潮/10

第二章 在无锡国专和江苏教育学院
(一)孤注一掷浪迹江南/14
(二)读无锡国专与再次辍学/16
(三)乞食吴门寄居肖寺/18
(四)教育学院的同学/19
(五)南京请愿敦蒋抗日/23

第三章 走向社会秘密入党
(一)在徐州民众教育馆/28
(二)寻找党,渴望加入党/32
(三)坝子街上反对天主教堂的斗争/34
(四)任教沛县中学/36
(五)夙愿以偿秘密入党/39

第四章 狱中斗争
(一)讲“国耻史”引起的风波/42
(二)打死特务姜友吉后的大搜捕/46
(三)狱中斗争/48
(四)我准备把牢底坐穿/52

第五章 抗战初期在徐州
(一)出狱之后/55
(二)恢复和重建党组织/58
(三)在总动委会做上层统战工作/62
(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群众团体/64
(五)慰师台儿庄与徐州沦陷/67

第六章 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一)拿起枪打游击/69
(二)最初组织的游击队/72
(三)湖西特委的建立/74
(四)讨伐汉奸王歪鼻子/77
(五)天上掉下来的八路军/79

第七章 身入虎穴改造土匪武装
(一)籍星科其人和他的土匪武装/82
(二)身入虎穴开展谈判斗争/84
(三)艰难的改造过程/87

第八章 湖西“肃托事件”的始末
(一)“肃托事件”的由来和发展/91
(二)受诬被捕及山东分局的“电报”/95
(三)罗荣桓急奔湖西扭转危局/98
(四)为“肃托事件”的彻底平反不懈地努力/100

第九章 湖西三年困难时期
(一)“肃托”后的湖西/106
(二)我与潘复生之间/109
(三)反击日寇“万人大扫荡”/112
(四)同甘共苦渡过难关/115

第十章 湖西根据地的恢复与整风学习
(一)发动群众减租减息/118
(二)城市地下工作的开展/121
(三)主动出击讨伐伪顽/124
(四)1944-1945年的整风学习/127

第十一章 参加军调谈判转入解放战争
(一)徐州的军调谈判/131
(二)保卫济宁之战/135
(三)八千子弟重返湖西/139
(四)开展地道战支援野战部队/143

第十二章 调冀鲁豫区与渡江南下
(一)冶陶整风/146
(二)在冀鲁豫区的工作/149
(三)渡江南下/152
(四)进军川南/156

第十三章 在川南和云南的日子里
(一)剿匪征粮工作与邓政委的批评/158
(二)头绪纷繁的任务/161
(三)深入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165
(四)万隆会议前后与周总理在昆明/169
(五)到中央党校学习/173

第十四章 在南京大学的六年
(一)上书中央去办高等学校/177
(二)扭转困局整顿领导/181
(三)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188
(四)关于“教学质量”与“无为而治”的争论/193
(五)广州会议和知识分子问题/198
(六)访问民主德国和培育工农子弟/205
(七)发扬“欀木精神”,克服三年困难/209

第十五章 周总理调我来中国人民大学
(一)吴玉章老校长对我的支持、信任和关爱/215
(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校情况/221
(三)团结一致向前看/232
(四)建设发展人民大学的三年设想/239

第十六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遭遇
(一)山雨欲来时,突调新市委/246
(二)一次极不正常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252
(三)康生、陈伯达在工作组问题上的两面派伎俩/255
(四)康生对我的拉拢、打击和陷害/261
(五)残酷斗争无情打击/267

第十七章 中国人民大学的撤销、恢复与重建
(一)人民大学是怎么被撤销的?/276
(二)经多方努力,人民大学终于恢复/283
(三)在困难重重中重建人民大学/291

第十八章 十八年面对疾病的折磨与抗争
(一)疾病的发生与误诊误治/300
(二)百味人生/311
(三)在病床上做的几件事/319
附录:郭影秋同志生平/327
后记/3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