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突发事件临床应急救治<br> 第一节 突发事件临床应急救治特点<br>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地区均有可能发生可预料或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从而引发大批伤病员或灾民,涉及到医疗卫生临床应急、救助或救援;突发事件与急救的形势十分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严肃地检验着社会急救能力。<br>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自然或人为的灾难灾害发生几率明显增加,成为社会治安头等大事。从我国1998年长江洪水到2004年印度洋海啸,连续的天灾人祸更显现出现场应急救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因此必须加强临床应急工作,广泛普及急救基本技能,提高人们的自我防范意识、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重视并加强通信、运送、医疗临床应急三大要素,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功能与作用,使突发事件“黄金抢救时间”更加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br>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制,2006年1月8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并按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又将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互相交织、互相关联的,其共同特点之一都是需要紧急医疗救援。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现场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其共同的特点或规律,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对策,有助于卓有成效地现场急救,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财产损失。<br> 一、事发现场特点<br> (一)现场混乱<br> 由于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其共同特点是现场都很混乱。2004年印度洋海啸20余万人死亡,由于是自然灾难人们毫无准备,加上受灾地区人们缺乏应急救助意识,预警、防范极不得力以及救灾行动迟缓,现场居民、游客惊慌失措,无序逃生,生态环境、公共设施毁坏严重,从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惨剧发生,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能迅速造成客观环境或条件恶化,事件后瞬间可能出现成批伤病人员,大量伤病人员同时需要救护,使现场救治任务凸现巨大的压力。<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