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陬海隅客家歌:厦门客家古村落研究》主要研究早年进入厦门且还存在的纯客家村落。客家民系是一个整体,厦门客家古村落是客家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地区客家(特别是客家大本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它割裂开来研究,必然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所以,研究厦门客家古村落时应比较厦门客家古村落与其他地区客家住民的风土人情(如客家传统手工织带相关原料苎麻和蓝客家夏布等)。帮助读者了解关于客家的知识,进而更好地了解厦门客家古村落,《山陬海隅客家歌:厦门客家古村落研究》将这些相关内容都作为附件录于正文之后。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近代迅速兴起的港口商埠,其人口构成和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和融合性。
厦门周边是闽西、赣南、粤东客家人聚居区(即平常所说的客家大本营),客家人在不同时期向发展中的厦门集聚,当是自然之义。据考证,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两支客家人进入厦门地区居住,他们是厦门早的居民,也是厦门的拓荒者之一,他们的后裔生活在三个村落中。后又有从永定南来的胡氏客家人进入厦门,形成又一个客家村落。随着厦门逐渐发展成为开放型海港城市,近邻的龙岩、赣州、漳州、梅州等客家人,逐渐向厦门迁移。20世纪60年代,一部分因“排华事件”回国的客家归侨被安置在厦门,他们主要居住在同安区的竹坝华侨农场。客家人不断迁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客家人向厦门快速聚集),逐渐形成现在约50万人口的群体,他们对厦门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厦门的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