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说战国策100名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9065082
  • 作      者:
    王春永主编
  • 出 版 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读懂100句,就读懂一部名著
    经典名言,中小学生进入名著世界的最佳途径
    家长送给孩子的最佳礼物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春永,男,自由撰稿人。20世纪70年代出生,文学学士、法学硕士,曾在洛阳、兰州和内蒙古等地读书和工作,现居深圳。主要著作有《最小笨蛋=最大赢家》(香港中华书局)、《三国黑白子》、《住在隔壁的财神爷》(海天出版社)、《成功是个性使然》、《敢现,你才会出现》(台湾检书堂公司)。
展开
内容介绍
    《图说战国策100名言》从《战国策》中严格挑选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100句。采用图文结合方式。指明其出处,解读名言。继而讲述该名言背后的故事,更举出相关史例加以印证,发人深省。阅读此书,读者能在较短时间里领略到经典名篇的精髓,汲取前人的智慧。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子本,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它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展开
精彩书摘
    虎狼之国
    名言何来
    游腾谓楚王日:“今秦者,虎狼之国①也,兼有吞周之意。”
    《战国策·西周策》
    名言解读
    ①虎狼之国:比喻贪暴而侵略成性的国家。
    游腾对楚王说:“如今秦国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国家,凶猛无比,还有吞灭周朝的野心。”
    名言故事
    战国后期,秦国的实力最强,屡次侵犯其他国家,连西周这个以前的天子之国也不放在眼里。
    这一年,秦国派樗里疾率领一百辆战车去访问西周,西周君用一百名士卒的盛大仪式出城欢迎,仪式隆重,非常重视和尊敬樗里疾。楚王知道以后大为愤怒,严词责难周君不该这样重视秦国使者。
    周国的大臣游腾就对楚王解释说:“以前晋的智伯要讨伐仇由时,先赠送仇由一口大钟。仇由为了能用大车运这口大钟,就特别修了一条宽广的道路。谁也没料到智伯却乘机由这条道路进兵攻击,仇由终于因此而灭亡,这主要是因为没有防备的缘故。齐桓公攻打蔡国时,表面上说是去攻打楚国,实际上却是讨伐蔡国。”
    做了这一番铺垫之后,游腾把话切入正题,说道:“如今秦国是一个虎狼之国,贪得无厌,凶猛无比,还有吞灭周朝的野心,秦国派樗里疾率领一百辆战车到西周时,周君当然非常害怕,于是以当年的蔡国和仇由的事情作为警戒,在欢迎仪式上派手持长柄武器的士兵走在前面,派手持强弓的士兵走在后面,名义上是欢迎和保卫樗里疾,实际上是围住他。周君难道不爱他的国家吗?唯恐一旦被灭,对楚国也不利,这是为大王担忧啊。”
    楚王听了游腾的这一番解释,才高兴起来。
    名言史例
    西汉时,吴王刘濞等七国共谋叛乱,待到内幕被揭发出来后,参与谋划的济北王打算自杀。大夫公孙猩对济北王说:“请你允许我替你去游说梁孝王,请梁孝王向皇帝陈述我们的隐衷。假如梁孝王不答应,再自杀也不迟。”
    于是,公孙猩便去求见梁孝王,为济北王求情。他先分析济北国处于四面受敌的位置,然后说:“假如当初济北王明确表示不服从吴王刘槐的意思,那么吴王必定会途经齐国,将大军屯在济北,召燕、赵两国的军队归他统一指挥。这样一来,华山以东各诸侯国的合纵联盟便会结成,而且无隙可击。而今吴、楚二王指挥七国诸侯的军队,驱赶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向西进攻与皇帝争夺天下,济北国则拼死坚守不降,使吴兵失去援助,只能单独缓慢地进兵,最终土崩瓦解,未必不是济北王的贡献。当初,如果微不足道的济北小国挺身而出与吴楚七国诸侯争强斗胜,那是用羊羔和牛犊般的弱力,去对抗猛虎和豺狼般凶狠的敌人啊。”
    他接着为济北王辩解说:“他已经做到了守职不失,可以称得上是忠诚了。如果有这样的功劳和忠义,尚且被皇上所猜疑,只能等着处分,那他就会后悔原先为什么不与吴越结盟了。而且我怕其他作为国家屏藩的诸侯们,也会因为怕受到猜疑而起二心。希望大王你把这事放在心里,仔细想一想。”
    梁孝王听了,派人骑上快马赴长安报告给皇帝,济北王才得以不被牵连治罪,只是被改封为淄川王。
    百步穿杨
    名言何来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①,百发百中。左右皆日善。
    《战国策·西周策》
    名言解读
    ①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即“百步穿杨”。百步之外射穿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高超。
    楚国的养由基是射箭的能手,距离柳叶百步射箭,百发百中。旁边看的人都说他的射箭技术很好。
    名言故事
    苏代、苏厉是苏秦的两个弟弟,在苏秦死后继续游说各国连横。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苏厉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
    苏厉于是前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了一个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距离柳叶百步射箭,百发百中。旁边看的人都说他的射箭技术很好。有一次,他正在表演射箭,有个人在一旁冷冷地说:“喂,这个人有了百步穿杨的本领,我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拉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白起听了这个故事,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对魏国的进攻。
    名言史例
    十六国时期,前燕和后赵互图兼并,攻战多年。前燕的大将慕容翰在一次与后赵的战争中失利,不敢回国,于是投奔了北部的割据势力宇文部落。
    然而,该部落的首领宇文逸豆归却嫉贤妒能,容不下慕容翰。慕容翰便假装发疯,整日喝酒,又常常披散了头发胡乱唱歌。暗地里,他却把各处的山川险要情况,一一记在心中。
    这时,慕容翰在前燕国中为王的弟弟慕容鱿忽然念起兄弟情谊来,他派了个商人王车前往宇文部落做买卖,打听慕容翰的情况。慕容翰见到王车,用手摸着胸口,朝他点头。慕容鱿听王车回来一禀告,高兴地说:“他要回来了!”
    慕容皝知道慕容翰没有称手的弓箭,就为他定制了一副弓箭,让王车埋在某个路边,并告知慕容翰。慕容翰父子于是盗马出逃。
    宇文逸豆归立即派人骑着快马去追赶,在边境赶上了慕容翰父子。慕容翰此时已经取出王车埋下的弓箭,从容说道:“你们不知道我有百步穿杨的本领,所以才敢追来。不过我在你们国内也住了不少时间,我今天不想杀人。这样吧,你们把你们的刀放在离我百步远的地方,由我来射箭,如果一发即中,你们就请返回,否则你们只管来抓我。”
    一个骑兵马上解下手中的刀立好,慕容翰取下弓箭,一发射出,正中刀环,追兵见状大惊,纷纷散去。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名言何来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日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①,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名言解读
    ①法令至行,公平无私: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执行政策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
    名言故事
    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为商鞅。他十分喜欢刑名之学,曾在魏国做宰相公叔痤的家臣,但是一直怀才不遇,没有受到魏王的重用。
    后来,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轻而有奇才,可以任用为相。如果大王不用公孙鞅的话,一定要杀了他,不要让他出境到别的国家去。”
    惠王不以为然。惠王走了以后,公叔痤马上派人找来公孙鞅,告诉他这件事的原委,并说明自己已经建议惠王杀他,但本着“先君后臣”的原纲,让他赶快逃命。公孙鞅却淡淡一笑说:“他既然不会听从你的推荐而重用我,自然也不会因为你的建议而杀我。”
    公叔痤死了以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做秦孝公近臣景监的门子。他通过景监三见秦孝公,察言观色,多方试探,极力推介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于获得秦孝公的首肯。
    前359年,商鞅被秦孝公任用为左庶长,开始着手实施变法。他执行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在变法之初,太子就指责新法过于严峻,结果因为说新法的坏话而受罚。教导太子的两位师傅代为受刑:公子虔被割了鼻子,公孙贾脸上被刺了字。
    名言史例
    明朝武宗年间,汪应轸出任泗州太守,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武宗皇帝决定到南方巡视,驿站的使者骑马沿途报告皇帝即将到达的消息,其他州府都惶恐不安,勒索民财作为迎接皇上的费用,弄得百姓关起门,纷纷逃到外地躲藏起来。
    独有汪应轸沉着冷静没有任何举动,他说:“皇帝巡视没有准确的日子,匆匆忙忙作准备,官差役吏四处募捐,容易出现欺压百姓的情况。倘若费用都筹集齐了,而皇帝不来,怎么办呢?”
    在皇帝巡视的路上宫廷使者络绎不绝,任意敲诈勒索。皇帝到达泗州时,汪应轸率领百余名壮士,排列在龙船旁边大声欢呼,使宫廷使者不能下船勒索。然后,汪应轸指挥人们急速拉船前行,顷刻之间行出百里,出了泗州境界。
    以后所有到泗州的使者,都收敛自己的行为,不敢肆意横行,汪应轸对使者以礼相待。使者都责备以前的地方官吏而称赞汪应轸的政德。
    ……
展开
目录
虎狼之国
百步穿杨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大臣太重者国危
左右太亲者身危
合从连衡,兵革不藏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黑貂之裘毙,黄金百斤尽
悬梁刺股
从风而服
侧目而视,侧耳而听
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一举成名天下闻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
与知之者谋之
而与不知者败之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曾参杀人
何爱余明之照四壁
利则行之,害则舍之
疑则少尝之
内固其威,外重其权
得寸则寸,得尺则尺
卑辞重币
众口所移,不翼而飞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危于累卯
行百里者半九十
山陵崩
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门庭若市
以一当十
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
画蛇添足
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比肩而立
趾高气扬
颠蹶之请,望拜之谒,虽得则薄
谋泄者事无功,
计不决者名不成
安然无恙
狡兔三窟
高枕无忧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事之必至,理之固然
士易得而难用
麒骥之衰也,驽马先之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狗吠非主
倚门而望,倚闾而望
智者不倍时而弃利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狐假虎威
下比周则上危
一瞑而万世不视
驱群羊而攻猛虎
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祸与福相贯,生与亡为邻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惊弓之鸟
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骥服盐车
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士为知己者死
智伯以国士遇臣,
臣故国士报之
不可同日而语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事有所出,功有所止
臣无隐忠,君无蔽言
赴东海而死
地坼天崩
排难解纷
色老而衰,智老而多
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覆巢毁卵而凤凰不翔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三人成虎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白虹贯日
南辕北辙
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怒于室者色于市
尺寸之功
转祸为福,因败为功
千金市骨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伯乐一顾,马价十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委肉虎蹊,祸必不振
一去不复返
图穷匕首见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