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13371
  • 作      者:
    彭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彭林,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历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等;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
究》、《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人生》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在清华大学主讲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十佳教师”称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周礼》为儒家经典之一。作者借由铺叙理想国官政之法的形式,展示其治国思想。此书体大思精。宏纤毕贯,且学术与治术兼包,历来为学者与政治家所重。但在群经中,其出最晚,且无传授端绪,故其成书年代聚讼千年-迄无定说。《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从剖析《周礼》所蕴涵的思想体系入手。判定其由儒、法、阴阳五行三家熔铸而成。三家学说,原本各为畛域。儒与法结合,始于苟子;阴阳与五行结合。始于邹衍;故此书不会早于战国。儒、法、阴阳、五行四家思想融为一体,在《吕览》之后。文景之时,黄老盛行,而此书无黄老痕迹,故推定此书成于西汉之初。
展开
精彩书评
    我认为此书至少在三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一是研究方法新,二是善于梳理学术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三是对《周礼》的成书年代作出了符合实际的推定。
    ——斯维至,《光明日报》,1989年2月22日
    彭林在《周礼》中发掘出五行,又发现地官的双重性质,是此书的重大贡献。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把握其时代特征来判断作品年代,显然比在史料的枝节问题上考证具有更多的科学性和更强的说服力。彭林的结论虽然仍可以商讨,但他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却为《周礼》的年代考证开出一条新路。
    ——牟钟鉴,《文汇报》,1992年3月24日
展开
精彩书摘
    应该肯定,用金文材料研究《周礼》,成绩是显著的,这无疑是一个需要继续着力的领域。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其困难之处首先在于,铜器的出土是零星的、分散的,时代或先或后,缺环也不少。徐宗元先生从殷周至战国的铜器铭文中,择取五十多个官名(分为三十六项)与《周礼》职官比较,认为《周礼》“六官之统系金文无证”。他说:“惟材料有限,尚不能使王室侯国之官制厘为系表,亦予所以考官名而不考官制者为此。”可见,用目前所能见到的金文材料,很难完整地重构周代职官系统。刘雨、张亚初先生认为,“《周礼》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职官在西周金文中可找到根据”。如其说不误,则犹有近四分之三的职官于金文无证,因而无法与《周礼》做全面比较。其次,由于铭辞文体简约,金文中不少职官的职司范围并不清楚。有的官名虽与《周礼》相同,但并非必为一职。如《周礼?地官?司徒》掌理教育、赋税、产殖,但是《舀壶》铭云“更乃祖考作冢司徒于成周八自”,则司徒管理成周八师之军队;《舀鼎》铭云王命舀“更乃祖考司卜事”,则司徒又掌卜事,而《周礼》之卜事属春官掌理;《载簋》云王命裁“作司土,官司藉田”,则司徒又司王之藉田,而《周礼》王之藉田是由天官之甸师掌理的;《免簋》云“王在周,令免作司土,司奠还散、眾吴、眾牧”,则司徒又管理奠还之地的山林、川泽、畜牧等,职掌如此细微,足见其地位并不高,无法与《周礼》六官之一的大司徒相匹。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此不赘引。刘雨、张亚初先生认为,在金文里有根据的《周礼》官名中,有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他们的《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一书用力颇深,但由于上述的诸种困难,他们不能对《周礼》的成书年代问题下一断语,而只能说:“《周礼》的作者在编书时一定是借鉴或参照了西周中晚期的职官系统,并吸取了其中对他有用的东西。”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周礼》成书年代研究的方法问题
第一节 《周礼》源流
第二节 《周礼》成书年代的纠葛
第三节 《周礼》成书年代研究的反思
第四节 本书之研究视角

第二章 《周礼》的阴阳五行思想
第一节 《周礼》阴阳对立的宇宙观
第二节 《周礼》六官兼包阴阳五行
第三节 《周礼》六官与五行辅天
第四节 关于五帝和五帝祀
第五节 《周礼》五行说十证

第三章 《周礼》的治民思想
第一节 重教化
第二节 隆礼义
第三节 慎刑罚

第四章 《周礼》的治官思想
第一节 定分
第二节 观法与授法
第三节 联事与制衡
第四节 官成、官计与考课
第五节 刑赏

第五章 《周礼》的理财思想
第一节 对人口和劳动力的管理
第二节 富国思想
第三节 财政管理机制
第四节 重农本
第五节 抑工商

第六章 《周礼》所设计的国家政权模式
第一节 王的地位与权力
第二节 冢宰之制
第三节 三公与六卿之制
第四节 畿服所见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五节 《周礼》是理想国的典制

第七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
第一节 《周礼》主体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周礼》不成于一人一时”之说不可信
第三节 《周礼》不可能成书于西周、春秋
第四节 《周礼》是否成书于战国
第五节 《周礼》成书于汉初

附录一 论清人《仪礼》校勘之特色
附录二 始者近情终者近义——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释
附录三 清人对敖继公之臧否与郑玄经师地位之恢复
附录四 先秦礼学形成的三阶段说
附录五 亡尤室问学偶记
附录六 作者论著要目(1985-2009)
后记
增订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