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河北舞蹈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40279
  • 作      者:
    周大明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河北舞蹈史》是一部地方性舞蹈专史,描绘了自远古至今生长在河北这片土地上灿烂的舞蹈艺术。自古以来,河北就是多民族聚居地,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交汇、交融之所,在这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民族艺术的典型方式。《河北舞蹈史》内容较为丰富,材料翔实,持论谨慎,是一部为中国舞蹈艺术增添了浓郁地域特色的新史。《河北舞蹈史》是舞蹈史论专业工作者、史志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一本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早期人类遗迹和远古时期的河北舞蹈<br>    第一节  泥河湾——东方古人类文化摇篮<br>    舞蹈是“艺术之母”,是与人类同步成长的最早产生的人类艺术形式之一。河北的舞蹈艺术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她是河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北这块土地上,有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人民不懈地创造。以泥河湾古人类遗址为代表的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东方早期人类的故乡”,是“东方古人类文化摇篮”,它孕育了东方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河北文化艺术。<br>    泥河湾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经过中外科学家80余年科学考察,在第四纪地质学、哺乳动物学、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等相关学科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确立了泥河湾的重要学术地位。<br>    早在1924年,便有美、法科学家进驻泥河湾考察,巴尔博将张家口这块盆地内的河湖沉积物命名为“泥河湾层”;1930年,德日进和皮孚陀首次提出了泥河湾在更新世纪初期人类活动的可能性。被认为真正叩开泥河湾古人类活动大门的还是专门研究中国旧石器时期的我国考古学家,他们于1965年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虎头梁遗址群,揭开了泥河湾古人类活动的序幕。1974年发现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初步建立起泥河湾与中国猿人文化的内在联系;被认为“最具历史意义的”1978年发现的小长梁遗址,科学家在这里获得了早更新世时期生活在泥河湾湖滨人类活动的第一批考古证据。这些重要考古发现,搭建起泥河湾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的基本框架。1990~1992年实施的中美旧石器考古合作研究项目,积极推进了泥河湾考古研究。1992年马圈沟遗址的发现,大大突破了泥河湾古人类活动的下限。
展开
目录
总序<br>绪论<br>第一章  早期人类遗迹和远古时期的河北舞蹈<br>第一节  泥河湾——东方古人类文化摇篮<br>第二节  我国最早的远古傩舞面具和早期石雕人<br>第三节  古史传说中的河北乐舞<br>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河北舞蹈的初步兴盛<br>第一节  夏、商王者之舞<br>第二节  两周乐舞<br>第三节  两周乐舞思想<br>第三章  秦汉时期河北舞蹈的繁荣<br>第一节  秦代舞蹈承上启下<br>第二节  汉代乐舞百戏举国瞩目<br>第四章  魏晋北朝时期河北舞蹈的重要贡献<br>第一节  魏晋河北舞蹈特色鲜明<br>第二节  北朝舞蹈发展迅速<br>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河北舞蹈的进一步发展<br>第一节  宫廷乐舞华丽辉煌<br>第二节  民间唐舞多彩多姿<br>第六章  宋辽金元时期河北舞蹈的发展衍变<br>第一节  宋代舞蹈传承发展<br>第二节  辽代舞蹈兼容并包<br>第三节  金元舞蹈戏舞相承<br>第七章  明清时期河北舞蹈的独特魅力<br>第一节  中国戏曲舞蹈审美规范的最终形成<br>第二节  遍布城乡的古戏楼<br>第三节  承德离宫乐舞和满族舞蹈<br>第八章  民国时期河北舞蹈的艺术成就<br>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民艺活动<br>第二节  革命政权及其影响下的河北舞蹈<br>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北舞蹈的全面发展<br>第一节  河北民间舞蹈的现代生存方式<br>第二节  专业舞蹈的合作演出<br>第三节  活跃繁荣的舞蹈活动<br>第四节  舞蹈机构与团体及其他成果<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