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博大精深、风格独树一帜,有着极大的艺术价值。《戏语 图解中国戏曲》历时3年多,由戏剧专业教授审读,在考证大量古今资料的基础上,绘制精美插画近800幅,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豫剧、秦腔、昆曲、汉剧、粤剧、梆子、晋剧、川剧等多种戏曲,分别介绍了不同戏曲的特色和声腔体系、经典行当角色、表演服饰等细节内容。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博大精深、风格独具,本书历时3年多,在考证大量古今资料的基础上,绘制精美插画近800幅,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豫剧、秦腔、昆曲、汉剧、粤剧、梆子、晋剧、川剧等多种戏曲,分别介绍了不同戏曲的特色和声腔体系、经典行当角色、表演服饰等细节内容。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创新生动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本书共包含7章。第1章介绍主要剧种和声腔体系;第2章对角色与脚色、生旦净末丑杂、同光十三绝做详细科普;第3章展示戏曲人物如何化妆,以及脸谱和假面的意义;第4章呈现大量的人物服饰装扮,囊括衣箱、盔头箱、旗把箱、杂箱;第5章介绍戏曲舞台的精妙置景;第6章活灵活现地呈现表演程式、中国戏曲的“绝活”;第7章选取各类剧种的代表作品,对故事情节做高度概括,让读者速懂讲了什么内容。
第1章 南腔北调:主要剧种和声腔体系
1.1?什么是南昆、北弋、东柳、西梆 014
1.2?什么是京剧 015
1.3?什么是黄梅戏 018
1.4?什么是评剧 019
1.5?什么是越剧 021
1.6?什么是豫剧 022
1.7?什么是秦腔 023
1.8?什么是昆曲 025
1.9?其他地方剧种 027
1.9.1?什么是粤剧 027
1.9.2?什么是汉剧 027
1.9.3?什么是河北梆子 028
1.9.4?什么是晋剧 028
第2章 百花齐放:角色行当
2.1?脚色与角色 030
2.1.1?生 032
2.1.2?旦 034
2.1.3?净 038
2.1.4?末 040
2.1.5?丑 041
2.1.6?杂 043
2.1.7?认认角色 043
2.2?盛世开篇:同光十三绝是哪十三绝 054
第3章 粉墨登场:人物造型之化妆
3.1?如何化妆 064
3.1.1?化妆工具 064
3.1.2?女性角色化妆 065
3.1.3?男性角色化妆 066
3.2?谁画什么妆 068
3.2.1?生和旦 069
3.2.2?净和丑 073
3.3?你认识脸谱吗 074
3.3.1?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扮相 075
3.3.2?五官的形式为什么各不一样 076
3.3.3?变脸都有什么脸谱 080
3.4?戏曲中假面有何用 081
第4章 粉墨登场:人物造型之行头
4.1?什么是行头 084
4.2?衣箱 085
4.2.1?大衣箱 085
4.2.2?二衣箱 098
4.2.3?三衣箱 109
4.3?盔头箱 113
4.3.1?硬盔 113
4.3.2?软巾 120
4.3.3?饰物配件 124
4.3.4?髯口 125
4.4?旗把箱 128
4.4.1?把子箱 128
4.4.2?旗包箱 134
4.5?杂箱 137
4.5.1?梳头桌 137
4.5.2?彩匣子 142
第5章 光怪陆离:舞台置景
5.1?何为砌末 144
5.2?基本的大型舞台装置 146
5.2.1?一桌二椅 146
5.2.2?帐子 154
5.2.3?仪仗 156
5.2.4?灯彩与火彩 158
5.2.5?特殊机关 160
5.2.6?门帘台帐 160
5.3?检场/司台 163
第6章 一招一式:戏曲的表演程式
6.1?什么是中国戏曲的表演程式 166
6.2?什么是中国戏曲的“绝活” 166
6.2.1?基本功:四功五法 166
6.2.2?特殊技艺 169
6.3?戏曲的表演程式究竟有什么 174
6.3.1?“亮相”有何讲究 174
6.3.2?你会“自报家门”吗 174
6.3.3?关于“起霸”那些事儿 175
6.3.4?舞台上如何“趟马” 177
6.3.5?什么时候一起“走边” 177
6.3.6?“卧鱼”又“卧云” 178
6.3.7?如何跨越空间“跑圆场” 178
6.3.8?洋洋得意“耍下场” 179
6.3.9?“过场”该“抄”在何处? 179
6.3.10?兰花指竟然有这么多种类 180
6.3.11?“打背躬”,说点悄悄话 181
6.3.12?传说中的“跑龙套” 182
第7章 荡气回肠:戏曲故事
7.1?“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京剧《西厢记》 186
7.2?“春秋亭兰因”:京剧《锁麟囊》 188
7.3?“百花深处百花亭”:京剧《贵妃醉酒》 190
7.4?“临川四梦”之“姹紫嫣红开遍”:昆曲《牡丹亭》 191
7.5?“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昆曲《桃花扇》 194
7.6?“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
7.7?“来年槐荫下,愿夫妻重逢和一心”:黄梅戏《天仙配》 198
7.8?“纱帽却难罩婵娟”:黄梅戏《女驸马》 200
7.9?“苦守寒窑十八载”:秦腔《五典坡》 202
7.10?“薄幸公子知多少?绝路佳人悔从良”河北梆子:《杜十娘》 204
7.11?“一曲浩荡哀婉的亡国悲剧”:粤剧《帝花女》 206
7.12?“巾帼不让须眉”:豫剧《穆桂英挂帅》 208
7.13?“一擎护国剑,狂徒斩马前”:汉剧《宇宙锋》 210
7.14?“一场‘原始人’对‘社会人’的复仇”:川剧《金子》 212
7.15?“花下定情,好戏一台”:评剧《花为媒》 214
7.16?“酒壮怂人胆”:晋剧《醉打金枝》 216
7.17?“三国‘鸿门宴’”:徽剧《临江会》 218
7.18?“画圣的《地狱变》”:闽剧《丹青魂》 220
《戏语:图解中国戏曲》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和精美的图解,为读者呈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博大精深。全书从戏曲的声腔发展、角色行当、化妆服饰、舞台置景到表演程式等多个维度展开,将戏曲艺术的复杂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阅读体验,既可作为专业研究的参考资料,亦可作为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入门指南。
本书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图解,配合深入浅出的文字说明,使复杂的戏曲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无论是戏曲爱好者,还是初涉戏曲领域的读者,都能轻松领略中国戏曲的魅力,例如在讲解戏曲化妆时,通过详细的步骤图和色彩分析,让读者明白脸谱的颜色和图案所象征人物的性格;在介绍舞台置景时,用实际的舞台布置图和砌末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戏曲舞台如何用简约的道具和布景营造出千变万化的场景。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了知识的可读性。
这本书还特别注重对戏曲艺术细节的呈现。无论是对戏曲传统剧目的解读,还是对戏曲表演程式的剖析,都能让戏曲爱好者更深入地欣赏戏曲之美,也能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
总之,《戏语:图解中国戏曲》作为一部面向多元读者的著作,在专业性与普及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戏曲研究者可从中获取史料线索与学术视角;舞台从业者可借鉴行当规范与妆造技艺;普通读者则能透过图文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这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普及意义的佳作,无论是对戏曲艺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它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此推荐。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编剧/戏曲研究专家 刘婧
在文化传承的舞台上,无论是艺术教育者,还是戏曲演员,抑或是戏曲爱好者,《戏语:图解中国戏曲》都称得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对艺术教育者而言,这本书宛如一座宝藏,极具教学价值。书中借助生动插图与清晰分类,将复杂的戏曲知识化繁为简。角色行当的细致划分、脸谱蕴含的象征意义,以及服饰设计的精妙细节,均以直观的图解形式一一呈现,极为契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需求。此外,书中特别设置的“知识拓展”板块,对专业术语展开深入剖析,助力读者拓宽艺术视野。无论是中小学艺术课堂,还是大学戏剧专业教学,它都能为师生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同时身为戏曲演员,对舞台背后的门道深有体会,戏曲表演的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本书凭借专业的视角,成功揭开了戏曲表演的神秘面纱。书中从化妆技巧、行头穿戴,到程式化动作、绝活展示,每一项内容既贴合实际演出场景,又洋溢着艺术美感。尤其是对“四功五法”和“变脸”等技艺的解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戏曲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付出与独特魅力。这本书不仅为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戏曲的窗口,更为年轻演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学习范本。它无疑是作者和出版社的匠心之作,值得每一位热爱戏曲的人精心珍藏。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艺术教育工作者 刘阳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华千年文明凝练的瑰宝,是一方舞台演绎的悲欢宇宙,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极致表达。然而,其程式化的语言、繁复的符号体系与历史厚度,常令现代人望而却步。作者倾心打造了《戏语:图解中国戏曲》,这是一本以“视觉”破译戏曲密码、用“图解”激活文化记忆的创新读物,邀您推开这扇通往梨园秘境的大门。
本书的作者用图解的方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中国戏曲。书里涉及不同的剧种、行当、服饰、脸谱、动作等元素,结构清晰、内容准确,同时有视觉吸引力。为了读者的深层需求,这本书呈现的内容准确,形式有趣易懂,适合作为教材或文化推广之用。既有知识性,又有艺术性,可以吸引不同年龄层的人,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不太熟悉的群体。
从视觉方面,作者通过插画或信息图表,展示服饰细节、分解动作。如用图解展示“唱念做打”四功,或者展示脸谱的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此外,戏曲的历史演变、经典剧目简介也是重要部分。
总之,这本书结合了文化深度和视觉创意,平衡了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效传播了中国戏曲的魅力。
——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戏曲表演艺术家 郭凡嘉
在中国戏曲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戏曲舞台美术凭借服饰、化妆、道具、盔帽与装置布景等视觉元素,搭建起独特舞台的表演空间,生动地传达角色的身份、性格和情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戏语:图解中国戏曲》正是一本围绕戏曲舞台美术展开的戏曲知识普及佳作,凭借这一独特视角,引领读者领略中国戏曲的迷人魅力。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戏曲艺术的视觉语言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从专业角度来看,它为舞台美术从业者、戏曲研究者和艺术院校师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对普通读者而言,即便是单纯被戏曲的华服、彩妆吸引,也能在翻阅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美的享受。无论是想系统学习戏曲美学,还是仅仅出于对戏曲舞台的好奇,这本书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下,本书宛如一座桥梁,跨越时空,连接起古典艺术与现代审美,帮助更多人走近戏曲、爱上戏曲,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戏曲学院宣传部摄影师/舞台美术系教师/二级舞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