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画坛才子丛书.卢星堂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310992
  • 作      者:
    纪太年主编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萧平,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重庆,祖籍江苏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四十多年的创作、研究、实践,在诸多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诣和建树。作品不拘一格,借古开今,清新放逸。1983年以来,多次应邀赴美国、欧洲及亚洲各地讲学、考察,出席国际艺术史高层论坛,发表论文和见解。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十六次,参加各类联展六十余次,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十多家博物馆收藏。出版有《萧平书画集》、《笔墨春秋——萧平书画集》、《墨缘——萧平书画集》、《爱莲——萧平六十华诞画荷精品集》、《萧平书法集》、《中国水墨一萧平卷》、《当代中国山水画坛十名家——萧平作品》、《艺术名家——萧平》、《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花鸟画传统技法解析》、《龚贤研究》、《倪云林研究》、《娄东画派》、《陈淳》、《龚贤》、《中国画》、《鉴识傅抱石》等书画册和专著。主编有:《龚贤精品集》、《龚贤书画选》、《世纪回声》、《中国画名家精品集》等。参与编著的有:《中华文物鉴赏》、《珍宝鉴别指南》、《六朝艺术》、《国宝大典》等。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龚贤纪念馆名誉馆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民进江海书画会会长,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政协书画室顾问,江苏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萧平》是画坛才子丛书之一。本丛书定名为《画坛才子丛书》即强调画家的综合性能力,特别是文学。所入围艺术家,其绘画作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或被载入各种重要典籍,或被悬挂于庙堂之中。他们沿袭文人画的传统,绘画之余,写出许多文章,阐述自己对人生、艺术、生活的理解,经过一些媒体传播之后,拥有庞大的读者群,相信广大读者读后会有清晰的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守真
    马守真(1548—1604)字玄儿,又字月娇,以善画兰故湘兰之名独著。其母育四女,守真排行老幺,故称“四娘”、金陵(今南京)名妓,居所在秦淮胜处,为“秦淮八艳”之首。
    关于她的画,姜绍书《无声史诗》说:“兰仿赵子固(孟坚),竹法管夫人(道升),俱能习其余韵。其画不仅为风雅者所珍,且名闻海外,暹罗国使者亦知购其画扇藏之。”汪中赞曰:“丛兰修竹,文弱不胜,秀气灵襟,纷披楮墨之外,未尝不爱其才。”又说:“天生此才,在于女子,百年千里,又不可期。”
    诗词、书法亦是她的所擅。《历代妇女著作考》说她“书若游丝弱柳,婀娜媚人;词如花影点衣,烟霏著树,非无非有。”
    当时文人中,最了解她、赞赏她,也与之情谊最深的是王穉登(1535—1612,字伯毂、百毂,江阴人,移居苏州,十岁为诗,长而俊发,名满吴门),他在马守真二十多岁时就相识了,交谊三十多个春秋,直至守真去世。他在为马守真《湘兰子集》所作的序中,倾情赞美她:“有美一人,风流绝代。问姓则干全燕市之骏,托名则九畹湘江之草。轻钱刀若土壤,居然翠秀之朱家;重然诺如丘山,不忝红妆之季布。”又说“六代精英,钟其惠性,三山灵秀,疑为丽情。而其搦琉璃之管,字字风云:擘玉口十之笺,言言月露。蝇头些怨,而览者心结;鱼腹缄情,而闻者神飞。寄幽惊五字,音似曙莺之啭谷,抒孤抱于四韵,情类春蚕之吐丝。”其中所言朱家、季布是秦末汉初的豪侠之士,助人危困,不惜钱财,守信重义。
    马守真对王穉登更是一往情深,她有一首“怆别”诗,正是送别王穉登,诗曰“病骨淹长昼,王生曾见怜。时时对萧竹,夜夜集诗篇。寒雨三江信,秋风一夜眠。深闺无个事,终日望归船。”她曾有意委身王槲登为妾,虽未能如愿,却情深依旧。她在记写樨登赠砚之《观铭》中说:“百毂之品,天生妙质,伊以惠我,长居兰室。”这砚应是他们的信物。
    万历三十二年(1604)王樨登七十初度之际,“湘兰买楼船,载婵娟数十,到飞絮园置酒称觞,吴中(苏州)啧啧夸盛事。时湘兰已五十七岁,容华少减,风韵如故。”(斐景福《状陶阁书画录》)华宴歌舞,通宵达旦,寿庆连绵数月,马守真也劳累过度,归到南京便一病不起。病中,她燃灯礼佛,沐浴更衣,安然端坐而逝。王穉登闻讯悲恸不已,为她作传,并赋挽诗十二首,其一曰:“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赢得满青楼。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透露出他们之间连绵不绝的深情,真是一则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汪中感叹道:“奈何钟美如斯,而摧辱之至于斯极哉。”
    笔者存马守真作品两件其一为立幅兰竹石,疲破甚矣;另一幅为赤金扇面《秀兰新篁》,六年前得之于北京某拍卖行,据云来自海外,这是守真的亲笔佳作。图之主体为双钩兰,形态潇洒,笔致飘逸,花若启唇而歌,叶如长带飞舞,比之赵孟坚、文征明,亦不逊色。兰之侧衬以秀石新篁,石仅数笔,形神俱出,新篁秀枝嫩叶,临风摇曳,极具管夫人遗韵。
    右上端作者书“戊戌中秋月,为葵赤长兄写。湘兰马守真。”钤“湘兰”(白文)、“守真玄玄子”(朱文)二印。款为小行书,自然生动,一如其画也。戊戌为万历二十六年,纪元1598,守真五十一岁。
    兰竹皆列“四君子”,作者于此专且精,实是其内心情感的寄托,是她的心迹。她的作品,在当时即为风雅文士追捧,名声甚著,影响也甚久远。清代南京女士马又兰,字云卿,擅长兰竹,欲步湘兰。这是守真百年后的追随者,可见她的画艺,在管夫人之后,成了女性的另一表率。晚清吴郁生题守真画云:“承平菊部多风韵,尚儿江南马四娘”,说“京师梨园盛时,名优有演马姬画兰,当场画以赠客者”。她的擅兰竞又入了戏剧,真是流芳千古了。
    因之,伪作便大量出来了。其伪作甚至进入了清代宫廷,《石渠宝笈初编》就载有马守真的《画兰卷》赝本。当然,清宫还是藏有她的真迹的。无锡博物馆藏品《花卉卷》即属清宫旧藏品,亦著录于《石渠宝笈》,还钤有“乾降御览之宝”椭圆印,“摧辱之至”的风尘女子终有了堂皇入宫的日子。
    薛素素
    薛素素,生卒年不详,万历间吴门(苏州)名妓,行五,名薛五,以字行,小字闰娘,一字素卿她擅十艺,尤擅驰马挟弹,能以两弹先后发,使后弹击前弹碑于空中,故以女侠自命。她文武双全,又“姿度妍雅,言动可爱”(《无声史诗》),但身世却坎坷之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她青年时,“为李征娈所嬖其画像传入蛮峒,酉阳彭宣慰深慕好之吴人冯生,自诡能致素素,费金钱无算,久之语不雠,宣慰怒,羁蛮峒中十余年乃遗。”北里名姬,至于倾动蛮夷,古所稀有也、中年长斋礼佛,数嫁皆不终晚归吴下富家翁,为房老以死。
    关于她的画,胡应麟说:“尤工兰竹,下笔迅扫,各具意态,虽名家好手,不能过也。”(《甲乙剩言》)可见其作画已有侠女之风。所谓“下笔迅扫”指其笔墨简略的兰竹,从其传世的这类作品看,比马守真疏简许多,且无双钩之笔,便于挥写。
    兰竹之外,素素又擅画山水和白描仕女,然较为少见。她还能书,作《黄庭》小楷尤工。诗也是她的所长,著有《南游草》,王穉登为之序。她的《桂枝香》(示李生)云:“绿窗烟暝,苍阶月冷。向多情欲诉衷肠,又恐怕旁人私听。低低唤郎,低低唤郎,与你潜行花径,把心期偷订。更叮咛,莫向人前语,空耽薄幸名。”这大约是她青少年时期的作品,这个天真活泼多情的少女正是她。
    薛素素的作品,笔者仅存一件,亦是赤金扇面,纯用水墨。写洛神手持百莲花凌波而至,清风飘拂着裙裾,激荡着浪花,境界开阔,气韵生动。洛神回眸睇视,风神绰约。衣纹纯用线描,雅秀飘逸。起伏的波浪,以律动的笔墨钩划,颇具浩荡之风。
    作小楷款:“薛氏素君写,”钤“素素”白文小印。小楷精严娟秀,有《黄庭》遗意。这样的笔墨、章法,置之同代人物画名家之中,当也毫无逊色,应是薛素素盛年技艺精熟时的妙品。
    明代妓女,以南北两京最盛,中叶后更以南部为中心,名姬辈出,工诗善画,文采斐然者甚多。而在她们之中,真正能画且画得好,能与同代男性画家一试高低者,马、薛二人当之无愧
    那个时代,女子缠足之风正盛,马湘兰裹足稍长,时人竟戏以诗嘲之:“杏花屋角响春鸠,沉水香残懒下楼,拖得石榴裙到地,不教人见玉双钩。”至于薛素素,以小脚驰马射箭,其艰难可以想象。她们为女、为妓的身份,在饱受着身心多重压迫与束缚的同时,上演着精彩奇异的悲情故事。四百年后,我们能够看到她们留下的笔墨,想象她们当年的风采,实在是一件不易的幸事。
展开
目录
序言
爱莲(随笔)
晚明画坛双女侠——马守真与薛素素
拍场拾得(一)
拍场拾得(二)
凤先生是不能忘却的
龚贤的艺术道路
至性深情的平朴图画——《丰子恺画集》序
爱莲居诗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