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术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255177
  • 作      者:
    邓福星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美术概论》将是一本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学习美术理论的非常优秀的教材,同时也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读者提高美术素养和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必备的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邓福星,主要学术资历<br>    1978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王朝闻,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br>    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br>    1995年创办《美术观察》杂志社并任社长兼主编。<br>    曾担任文化部高职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大展评委、国家图书奖评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评委。<br>    全国艺术学科课题审定专家组成员、全国艺术类博士点设立审议评委、第五和第六届全国文代会代表、第五届全国美代会代表、全国美协理事。<br>    曾多次策划、组织、主持全国及国际性美术展览和学术活动。<br>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当代中国画研究会顾问。<br>    ★主要学术成果<br>    主要从事美术史、美术理论研究、美术评论及书画创作。<br>    硕士论文《绘画的抽象性》被评为1986年优秀论文,并人选中、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新文艺大系·理论卷》o<br>    博士论文《艺术前的艺术》提出“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的假说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已为多种高校教材所引用。<br>    倡导的“美术学”被国家教委采纳,设立为二级学科。<br>    自1986年起任国家六五、七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12卷本《中国美术史》副总主编(王朝闻任总主编),主持该项由全国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的研究和编纂工作,历时17年完成,该书获2001年度全国艺术类图书一等奖。<br>    主持编撰的14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获199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一等奖。<br>    主编有《中国当代美术系列》、《中国民间美术基础理论丛书》、《当代艺术美学文选》、《美术学文库》、《中西美术比较十书》、《二十世纪学术大典·美术卷》等十几种大型系列图书。<br>    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艺术前的艺术》、《绘画的抽象与抽象绘画》《道在足下》《中国美术》等。译著《油画色彩教程》。
展开
内容介绍
    《美术概论》作者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主持过多项美术方面的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同时还主编美术期刊,掌握美术研究前沿动态。自1993年始指导博士生至今,又对高校美术院系美术教学作了深入调研。《美术概论》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美术的特征、本质、形态、发生、发展、创作、鉴赏、传播等有关性状和规律的专著。<br>    长期以来,在国内美术学研究领域,美术基础理论研究一直相对滞后和薄弱。特别近几十年来,中国美术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出现的现象、问题亟待从理论上解决,在美术家及美术研究者活跃的思想中,不乏困惑、迷茫甚至混乱。美术基础理论建设显得尤其迫切、重要。<br>    为适应大学教材之用,在体例和行文上力求简明、易读,力避繁琐枯涩。在保证适应从事美术实践者阅读内容的基础止,适当增加理论含量,以满足从事美术史论研究和从事其他艺术、文化研究的读者。其中,一般“概论”中所不设置的“美术批评”、 “美术史”、 “方法论”等有关节、曰在《美术概论》中均有深度阐述。<br>    《美术概论》吸收以往有关成果,增补其不足。如强化美术特殊性的阐述,避除一般艺术共性的描述,拓展学术领域,吸纳新的研究成果。如其中“美术的传播(美术生态链)”、 “中西美术差异”、 “现代美术”是以往同类书中所不曾涉及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何谓美术<br>    何谓美术?<br>    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要涉及很专业的知识。如果想作出准确而深入的回答,并非易事。本书中,将概要阐释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的基础理论以及美术共时态的方方面面。溯古及今,纵横中外,论述将由此展开。本章阐述的是:美术的界定、美术的涵义、美术的特征和美术的本质。<br>    第一节 美术的界定<br>    我们先来考究“美术”一词的由来。作为一个概念,它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从异国舶来,移入汉语后,又不断地将所指聚拢、集中,直到成为具有当下意义的“美术”。此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与“美术”意义相近相关和完全相同的概念。<br>    一、“美术”一词的由来<br>    “美术”这个名词是上世纪初从西方传人中国的。当时,担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在讲话和文章中就频频使用“美术”这个词。不过,他所谓的“美术”除了包括“建筑、雕刻、图画”以外,还包括诗和音乐,其涵义近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艺术”。在西方,“艺术”(意大利语:arte,德语:kunst,法语:art)同“美术”本没有严格的区分,拉丁语系使用“art”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它最初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s”。当时的古罗马人使用“ars”时,也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涵义,而是泛指各种人工制作的产品,当然也包括音乐、文学、戏剧等,甚至还包括美术、魔术、医学等等,用以和天然物相区别,很像中国古代的所谓“六艺”,即“百工技艺”。18世纪法国美学家阿贝·巴托在研究艺术形态时,把“艺术”分为三类,其中,把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诗归为“美的艺术”(finearts),这可能是“美术”一词的直接来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何谓美术<br>    第一节 美术的界定<br>    一、“美术”一词的由来<br>    二、美术、艺术及造型艺术<br>    第二节 美术的涵义<br>    一、美术作为一种活动、行为<br>    二、美术作为作品<br>    三、美术作为观念<br>    第三节 美术的特征<br>    一、美术特征之一:物质性<br>    二、美术特征之二:可读性<br>    三、美术特征之三:文化性<br>    四、美术特征之四:独创性<br>    第四节 美术的本质<br>    一、人同现实的审美关系<br>    二、决定美术的发生和发展<br>    三、决定獒术的基本特征<br>    四、决定美术的价值<br>    第二章 美术的发生<br>    第一节 探讨的方法与途径<br>    一、文献学方法<br>    二、考古学方法<br>    三、文化人类学方法<br>    四、认识发生学方法<br>    五、动物学方法<br>    六、美学方法<br>    第二节 美术发生的必要条件与形成要素<br>    一、美术发生的必要条件<br>    二、美术形成的要素<br>    第三节 美术发生的关键环节:自意识的形成<br>    一、自意识的形成<br>    二、“自意识”使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br>    三、  “自意识”是美术发生的主要动力<br>    四、“自意识”与最早的美术相互依存<br>    五、“自意识”的混融性<br>    第四节 人类第一件艺术品诞生于何时<br>    一、考古发掘不能确证艺术的开端<br>    二、人类第一件工具即人类第一件艺术品<br>    第三章 美术的形态<br>    第一节 美术门类谱系<br>    一、纯美术<br>    二、实用美术<br>    三、附饰美术<br>    四、美术门类谱系<br>    第二节 美术表现形式的两极<br>    一、具象<br>    二、抽象<br>    三、在具象和抽象之间<br>    第三节 中国美术的主要历史形态<br>    一、原始美术<br>    二、陵墓美术<br>    三、宗教美术<br>    ……<br>    第四章 美术的生成<br>    第五章 美术的接受<br>    第六章 美术的传播 <br>    第七章 美术的演变 <br>    第八章 美术的中西差异<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