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书画的玄理与审美
0.00     定价 ¥ 7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7013787
  • 出 版 社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曹斌,男,汉族,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现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现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广元市第十届科技拔尖人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元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展开
内容介绍
  玄学的兴起是在魏晋时期,它的兴起使老庄哲学对古代各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涤荡。之所以如此,源于魏晋时期征战不断、政治混乱,曹魏与司马氏集团之间的血腥争斗在侵蚀人们奋进精神的同时,也改变了两汉以来的文化风貌,使得汉末出现的“清议”之风演变为“清谈”,进而演变为“谈玄”。山川河流、天地造化正好让率真任性、旷达热情的人们寄情其中,于是山水画顺理成章地得到发展。加之受人物品藻中穿透“形质”、洞察“本真”思想的影响,山水画讲求“以形写神”。后来南朝宋宗炳终老山林,参悟出艺术与自然之关系,从玄学中参透山水在绘画中的价值。
  魏晋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汉代刚刚建立起的“独尊儒术”的格局被打破,黄老之术抬头。书法也走向心灵的自觉,此时文字不再仅仅承担意义的载体,更成了情绪宣泄的通道,书写者通过力透纸背的功力,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其时的内心世界,于尺寸之间,游目骋怀,俯仰天地。魏晋书法家打破用笔的规矩和限制,其字或疏或密,用墨浓淡相宜,气势一泻千里或回环婉转,无不追求个性的解放与自由。
  作者在书中不仅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书画的玄理,举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中国书画在“气韵”“意境”“拙”“浪漫主义”“境界”各方面的独特美,还从技法上探讨书画用笔的相关问题,更关注这些问题对于今人绘画的实践意义。作者在书中臧否有据、评判公允,叙述行云流水,说理条分缕析,且逻辑架构清晰。可以说《中国书画的玄理与审美》是让大众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激情并提高审美趣味的不可多得之作。
  曹斌钟情翰墨,笔耕不辍,安之若素、潜心学问,确实难能可贵。通过《中国书画的玄理与审美》,我们也得以徜徉书海,涤荡心灵,在中国古典艺术的世界中撷英咀华、丰富生命的内涵。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书画的原始审美萌芽
第一节 书画原始审美中的图像与符号
一、文字起源中的原始审美符号
二、中国原始绘画中的图像与符号
第二节 中国书画美学之源
一、孔子的美学思想
二、老子的美学思想

第二章 写山水之“神”
第一节 山水画中的“玄”与“道”
一、山水画的发展演变
二、山水玄学思想的兴起
三、山水中的“道”
第二节 山水画的传神与玄理
第三节 宗炳《画山水序》与畅神
第四节 王微《叙画》与山水境界
第五节 《林泉高致》与玄学山水观
第六节 中国画之“气韵”
一、“气韵”的本质内涵
二、中国绘画笔墨生成“气韵”
三、“气韵”提升中国画意境
四、“气韵”体现中国画家人格修养
第七节 中国画之“意境”
一、中国画“意境”的内涵及流变
二、“意境”在石涛绘画中的体现
第八节 中国画之“写意”
一、中国画“写意”的内涵
二、倪瓒“逸笔草草”的写意观
三、董其昌的“平淡”之意
四、八大山人花鸟画之“意”

第三章 书法中的自然无为
第一节 魏晋书法玄理源起
第二节 书法中的玄理思想
一、书法中的“天然”与“流美”
二、书法中“自然无为”的精神
三、“言、意、象”对书法的影响
第三节 书法之“气韵”
一、有关书法之“气韵”
二、书法的“笔韵”美
三、以墨生韵
四、章法节奏的“韵律”美
五、神韵
第四节 书法之“意境”
一、有关“意境”的美学流变
二、“书意”
三、“笔意”
四、书法之“意境”
第五节 《张迁碑》之“拙意”
一、书法“拙意”的美学内涵及流变
二、《张迁碑》“拙意”要素分析
三、《张迁碑》“拙意”形成的相关问题
第六节 《自叙帖》之“浪漫主义”
一、使转用笔的动态美
二、任情恣性的线条美
三、篆书用笔的力度美
四、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

第四章 书画审美的艺术境界

余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