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在咖啡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惊人成就,灵感来源于他在1983年对意大利米兰市的一次访问。米兰市的1700家咖啡吧使得舒尔茨感知到美国人应该有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寻求建立这样一个平台,用来供人们开启新的一天或是与朋友相见。舒尔茨之后在《纽约时报》中将这种咖啡吧称做人们“家居前廊的扩展”。
1987年,34岁的霍华德.舒尔茨召集了一批投资者,将他的老东家“星巴克咖啡公司”买下。这个小型的咖啡烘焙店起步于美国西雅图,所起的名字来源于美国文坛杰出大师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经典著作《白鲸——莫比·迪克》一书中那个爱喝咖啡的主人公的名字。舒尔茨将公司重命名为“星巴克股份公司”。
舒尔茨的咖啡吧所取得的快速成功不仅使得星巴克,同时也使整个咖啡产业得以加速成长和扩张。这种新的咖啡文化也推动了大量衍生店铺及星巴克咖啡豆的其他销售渠道的建立。尽管要求特许加盟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公司依然手握所有店铺的控制权,并且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稳步地开设多家店铺。1992年,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再一次证明了其庞大的规模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星巴克在美国西北部以外的地区所做的第一次冒险尝试,地点选在了芝加哥。那里的邮购咖啡销售很火爆。公司通过在诺德斯特龙百货商店开展新的咖啡业务和巴诺连锁书店内开设星巴克咖啡吧,拓展了新的专业销售渠道。同时,星巴克也与百事可乐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制和销售一款即饮的咖啡新饮品——法布奇诺(星冰乐)咖啡。此外,星巴克还与美国卡夫国际食品公司签署了专利使用权转让协定。公司甚至还同百代唱片公司开展合作关系,推出了一款蓝调音符混合咖啡,并附带有一张爵士乐专辑的光盘。
当舒尔茨在纽约的第一家店开业吋,这对于他而言,似乎有种重归故里的感觉,但他并没有表现得像是一个耀武扬威的英雄。《纽约时报》评价说:“舒尔茨先生说话温和,丝毫听不出有一点纽约口音,也看不到他的举止行为上有任何的胆怯,甚至近乎于愧疚的痕迹。当他来到54大街商铺参观时,他显得是那样地低调。”
众多的广告商惊讶于舒尔茨的策略,这其中就包括他将资金用于所谓的“内部市场营销”,而非大量的外部广告预算。1994年3月出版的美国《广告时代》杂志曾指出:“舒尔茨用一个相对较少的广告投入量将一家小型连锁店打造成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他们没有进行市场宣传……企业形象的塑造全都是通过消费者的口口相传而实现的。”
舒尔茨也时常因为在雇佣政策方面“不按套路出牌”而受到广泛注意。他想要让星巴克的员工既拥有公司经济上的股份也得到一份人生哲学上的惠赠。那些每周工作达到或者超过20小时的员工可以享受到公司提供的针对身体、牙齿和视力的医疗保险金,另外还可以按照规定低价购买公司的股票期权。
展开
——霍华德·舒尔茨
驱使我前进的动力主要是对设计的热爱,这让我能够设计出别人设计不出来的产品,还有向善的社会影响。
——斯蒂芬·沃兹尼克
我想做出一番事业来,一番对黑人来说前无古人的事业。我所遇到的困难,就是激励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安·玛丽·富奇
我更喜欢冒险,喜欢在一个领域里披荆斩棘,将之征服再另辟它径。
——诺兰·布什內尔
我喜欢高度。高的地方让人视野开阔,感觉刺激。高度为建筑提供了空间与可能,它也一直让我获益匪浅。
——唐纳德·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