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936046
  • 作      者:
    吴焕群,张晓蓬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吴焕群,1932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工954年入党。工956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之前,毕业于湖北省实验师范,结业于湖北省进修学院体育科。曾任师范学校教师,做过体委干部。大学期间,就读于球类系和体育科学系,发表过乒乓球论文和文艺诗作,做过足球代表队队员,并通过了多项等级运动员测验。1959年被评为系“红专标兵”。1960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随即跟随科研组进入国家乒乓球队,从事科技服务。1997年退休。至2007年.共发表一百多万字的科研论文和文章,多次获得体育系统的科技成果一、二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国际乒联杰出贡献奖,2002年获中国乒乓球运动50周年杰出贡献奖,200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证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张晓蓬,1965年工月20日出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
    1976年在辽宁省乒乓球运动学校从事乒乓球训练,1979年在辽宁省乒乓球队从事专业乒乓球训练。1981年获得世界少年锦标赛单打第三名。1987年获得沈阳体育学院乒乓球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乒乓球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教学与训练乒乓球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被评为副研究员,2002年被评为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曾多年从事乒乓球科研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三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一等奖,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任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乒乓球二部部长。
展开
内容介绍
    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是一个大系统,《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的论述侧重在竞技和训练方面,围绕临场制胜的核心规律,展现为多层次的规律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竞技制胜原理;竞技训练理念;后备人才的培养与生产线的构建;直拍反手反面进攻(直拍横打)技术的可行性;对各种发球旋转规律的科学论证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要练就广泛的适应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多打比赛,多与具有不同球性的外国人比赛,类似于欧洲选手那样。但这不经济,且有效度也有限,一次比赛并不能碰上所有的球路。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是在国内培养和扶持各种打法,“采诸家之长”,集纳世界上各种打法和流派,容纳于“中国乒坛小世界”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把不能经常出现的“世界大赛”搬到我们的训练馆来。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世界比赛的“模拟试验”。
    在这个“试验”中,一方面磨炼和检验我们各种打法的运动员应对复杂新异刺激的能力,以我为主,塑造各种打法、绝招,克敌制胜;另一方面又培养了适应各种球路、对付各路豪杰十八般武艺的能力。可以说,这项技术政策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尖子运动员对我国乒乓球优势优在何处的深切感受,浓缩成一句话是:训练对手和训练环境为外国所不及,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为外国所不及。在“中国乒坛小世界”中,各种打法,包括各种超前的新人新技术,通过激烈对抗和竞争,众多不同打法的运动员先后或同时攀登上世界乒坛的最高峰,是其他国家的运动员难以达到的。而我国选手能在“乒坛小世界”里,同与外国的主要对手打法相似的运动员一起训练、比赛,因而具备了对外国选手的适应能力,对他们的技、战术不感到陌生。特别是有针对性的陪练,模拟外国强手的模拟训练,更符合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要求,更能使运动员掌握适应和战胜对手的技、战术,更有利于使特定技、战术迁移到比赛中,并能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心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理念和政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几十年来促使中国队取得了巨大成功。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乒乓球竞技制胜总体规律的发现与系统的建立
第一章 研究目的、背景、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工作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与基本任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制胜规律的研究、发现与系统的建立
第一节 辉煌的历史给研究带来的难度
第二节 新的历史高度的探索
第三章 竞技制胜原理
第一节 乒乓球项目的竞技要素
第二节 乒乓球项目的制胜因素
第三节 竞技要素与制胜因素的组合
第四节 打法类型的区分
第四章 竞技训练理念
第一节 “百花齐放,以我为主”的制胜效用
第二节 技术创新、出奇制胜的制胜效用
第三节 “三从一大”与特长突出的制胜效用
第四节 打法改革与创新的制胜效用
第五章 竞技训练实践
第一节 把握好专项特性与矛盾性安排
第二节 理解与把握好训练安排的“五性”
第三节 把握好六对矛盾性安排的“度”
第六章 精雕细刻抓好各类打法的对抗
第一节 细致精确的技术
第二节 技术细化的与时俱进
第七章 从实战出发,细化技、战术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条件反射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 动力定型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动力定型的效度
第四节 “以赛代练”与“赛练结合”的理论依据
第八章 后备人才的培养与生产线的构建
第一节 关于“人才生产线”理论
第二节 “人才生产线”的方向性与推动力
第三节 “人才生产线”的操作实践
第四节 保证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

第二篇 乒乓球竞技制胜个案规律的发现与实证研究
第九章 直拍反手反面进攻(直拍横打)技术的可行性
第一节 研究、创新直拍反手反面进攻(直拍横打)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实验结果
第十章 直拍反胶打快攻
第一节 关于反胶快攻打法
第二节 反胶快攻打法的模式要求
第十一章 对直拍打法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科学论证
第一节 关于“如何过欧洲关”的争论
第二节 直拍正胶打法已走过历史顶峰
第三节 正手反胶进攻的优越性
第四节 反手反面攻的优越性
第十二章 对各种发球旋转规律的科学论证
第一节 国家乒乓球队男女运动员发球旋转强度无显著差异
第二节 下蹲发球的旋转强度高于站立式
第三节 反胶发球转速高于正胶
第四节 长球的转速高于短球
第五节 侧上旋的旋转强度高于侧下旋和下旋
第十三章 模拟训练的科学性
第一节 模拟训练符合从实战出发的训练指导思想
第二节 模拟训练能使队员掌握适应和战胜特定对手的技、战术
第三节 模拟训练有利于特定技、战术迁移到比赛中
第四节 模拟训练能培养队员良好的比赛心理
第五节 模拟训练组成的基本要求
第六节 安排模拟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四章 技术的纵向、横向计量观察对理解具体制胜规律的实证
第一节 第43届世乒赛技术计量观察报告
第二节 1971-1993年世界乒坛技术发展轨迹
第三节 第40届世乒赛中国男队0:5败于瑞典队的计量观察

第三篇 21世纪新规则条件下对制胜规律的实践探索
第十五章 “大球”对竞技水平的影响
第一节 使用“大球”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大球”的基本竞技特性
第三节 “大球”条件下的竞技对策
第十六章 11分赛制对竞技水平的影响
第一节 11分赛制的竞技特征
第二节 11分赛制对训练水平的要求与对策
第十七章 无遮挡发球对竞技水平的影响
第一节 无遮挡发球出台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无遮挡发球对现有发球方式的影响
第三节 现有发球的改进方法
第四节 无遮挡发球的竞技特点与竞技训练对策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