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发掘孩子的精英潜力
了解孩子的心理
一直以来,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的需要所致。但是,一个个关于群体心理的调查令人揪心:两成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家长的这种感觉很多时候都是一种错误的开始。事实上,孩子的心理并不是家长所想象的那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就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画了一幅画,在大人们看来,这实在是一幅普通不过的图画,画是一顶美丽的礼帽。可是,这顶看上去很普通的帽子,并不是孩子构图的初衷。孩子对这幅画的解释简直不可思议。在孩子眼中,画的根本就不是帽子。从它的外形上看,这是一条匍匐在地的巨蟒,一条蟒蛇看上去已经够吓人了,更可怕的是在它的肚子里还有一头大象,这是一头被巨蟒吞噬的大象……孩子们的构思如此奇特,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是大人无法预料和理解的。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们在惊叹孩子丰富奇特的想象力的同时,更应该想到的是如何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直至走进孩子的心灵。
了解孩子的确是有难度的。有一位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别出心裁地利用班级的投影仪,给大家上了一堂课“照镜子”的游戏作文课。他让孩子们走上讲台,站在投影仪前,任意摆出各种造型,展示各种身姿,他们的影像就投射到大屏幕上了。老师之所以举行这样的游戏活动,也是受了少数调皮孩子的启发。因为,老师发现以前一下课,总会有不少同学在老师未将投影仪关闭之前,跑到投影仪前摆弄一两个动作,以此取乐。于是,他便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就这样的行动开展一次活动呢?同时,这样的活动结合到作文教学中来,既能满足孩子们猎奇的兴趣,同时,又能引导孩子作文时,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举止、表现,训练孩子的作文能力。这位老师本以为,这种设计是很新颖的,但活动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完美。只有几个胆子大的孩子上台摆弄动作,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接下来的时间里,便不再有同学愿意上台表演了。这位老师只好鼓励孩子们说:“讲台就好比T型台,展示一下精彩的自己,当一次模特,何乐而不为之呢?……”在这位老师的鼓励下,有一两个同学勉强上场了,不过,仍然显得很腼腆。后来,在这个老师批改孩子们的作文时发现,有一位同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为老师解开了谜底。那个孩子这样写道:“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没有上去展示自己吗?因为我……”
原来这个孩子因为皮肤黑、个子矮,而不愿意在公众场合露脸。这个孩子除了胆怯、缺乏勇气之外,他的心里还存在着深层次的心理障碍,在自我悦纳上,缺乏健康认识。当然,一些孩子更是因为羞涩与腼腆而没有上台,这与他们的心理特点不无关系。
对孩子的了解,其实,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很多时候家长以为孩子喜欢“抛头露面”,却不知道其实这只是少数“爱出风头”的孩子的行为表现。了解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关心。比如,孩子在家做作业不专心,就狂妄乱下定语,指责孩子,这种做法是危险的。你得学会问明情况再说,多和孩子交流一下。或许你会发现很多你不知道的原因,比如,可能是因为孩子昨晚没睡好觉,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身体不舒服。
这类事情还有很多,如果家长多一点耐心,那么,教育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你对孩子的看法也会有所改变。多一种诠释,就会多一份对孩子的信任和理解,就会多了一份宽容,唯有如此,孩子才会有可能多了一次成功的机会。
家长不妨反省一下,自己真的了解孩子了吗?孩子的世界和大人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只有“是”与“非”,对人的评价也只有“好”与“坏”……很多大人眼里无所谓的事,在孩子看来,是那样的美好。
孩子的心理与他们的年龄是分不开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
一、幼儿期
1.好奇心理
幼儿期的孩子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好奇。他们时常因为父母的话语、周围人群的笑声,而把眼睛张开,四处张望。并且对一些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表示出强烈的求知欲。
这是一种很平常的表现,这个时候的家长不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大惊小怪,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好奇心,使得孩子对周围的~切失去了探索的愿望。
2.反抗心理
幼儿期的孩子反抗心理的表现为反抗外来的一切。家长给他洗澡,他表现出极不情愿的样子,一会儿跑这里,一会儿跑那里;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不配合的情绪。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家长有时候会很生气,认为孩子在和自己作对,不听话。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发脾气,很多家长选择迁就孩子。这种做法,事实上是不可取的。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表达出自己的立场,然后给孩子讲道理。主动掌控孩子的心理,这样,孩子的反抗和抵触情绪就会慢慢降低了。
二、学龄期
1.表现心理
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使得孩子会特别喜欢说话,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喜欢在大人面前表现出他们的种种长处和优点。然后喜欢在同龄人面前夸耀自己的新玩具或者自己取得的好成绩。
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表现出不在意或者是阻止孩子进行言论的动作,这个时候的孩子是需要别人倾听和称赞的。不要担心孩子因此会养成什么不良的习惯,其实这只是孩子童真的一个表现,那只是小小的表现心理。
2.恐惧心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当对一些事物产生了意识之后,便会开始产生一些恐惧心理,这些心理分别来自他们思想中的对鬼怪或黑暗的恐惧。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恐惧会表现在他们的一些日常行动上。
对于孩子的恐惧心理,家长不能只说孩子瞎说,因为,那样并不能做到从根本上解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而是应该耐心地用各种自然科学知识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疑虑。
3.冒险心理
冒险心理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因为孩子的盲目冒险会让很多家长担心不已。比如,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玩滑板、喜欢爬树。在他们看来这只是很简单的游戏,但是在家长看来却是提心吊胆的。
这个时候的家长若是采用很激进的手法,譬如打骂孩子,那么一定会和孩子不欢而散,而孩子的冒险行为势必还会一直进行下去。这个时候的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给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最后再交给孩子一些自律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起到了真正帮助孩子的作用。
4.竞争心理
孩子都有竞争的天性,总希望什么事情都和别人比一比。每次考试后,总喜欢看看别人的成绩如何,当别人的成绩高时,会懊恼不已,而当看见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时,会偷乐一阵子。这就是孩子竞争心理的一个表现。哪怕在游戏时,也会为一个扮演的角色而争执半天,这就是孩子,他总想告诉对方自己很棒!
客观来说,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孩子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发现自己的进步,也才会努力去进步。而家长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做“最棒”的,多给他鼓励,多给他机会,了却他的心愿。然后正确引导孩子应该正确的竞争,并且巧妙地运用孩子的竞争心理来鼓励孩子做一些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青春期
1.探索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探索心理越来越强,他们喜欢把一切想知道的事情弄清楚。他的开始渴望了解异性,渴望知道一切生理奥秘,带着懵懂的心态,走过青春期的日子。
这个时期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对自己以及一些生理知识有适当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使他们不对这方面感到好奇,也不对这些奥秘有所探索。正确的教育能使他们探索的方向不产生偏差。
2.叛逆心理
孩子在青春期时,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需要家长的束缚和老师的管教,于是总喜欢“对着干”!比如,让他不要看电视,他偏偏不听,哪怕他不想看电视了,他也不会就把电视关掉。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对于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不能急于想立刻就把孩子管教好,管教孩子是需要耐心的。这就得学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可以采用诱导的方法,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合理的,这样孩子就可以接受你的做法,也就不会再采取一些反抗的方式。
总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所以,家长应该抓住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健康的心灵,快乐地生活下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