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94365
  • 作      者:
    李敏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原农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父母,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肩负起抚养孩子的重任。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因为作为孩子人生的领路人,父母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等都对孩子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 扪心自问,你是什么样的父母?
展开
内容介绍
  怎样让孩子在生活的道路上懂得坚强、自立?如何让孩子在为人处事懂得民生、平等……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些。因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好父母才能成就好孩子。优秀的父母不仅仅需要必备一些民主、大度、平等、明理的好品质,还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种种不足,努力摆脱这些局限。父母应该不断地反省自己,改善自己,这样才能陪着孩子走上健康、快乐、成功的人生之路。
展开
精彩书摘
  1 孩子身上有多少父母留下的烙印——什么样的父母塑造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多大程度的烙印,我们又多大程度地将这种烙印遗传给了我们的孩子?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对我们的影响真的是如此之大吗?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你是××家的孩子吧,跟你爸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孩子,跟你妈年轻的时候一个样”。不可否认,父母的外貌或多或少地都会遗传给孩子,通过孩子的外表,很多人都能够判断出孩子的父母是谁。但是,孩子的性格、孩子为人处世的方式、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又在多大程度上遗传了父母呢?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有一对夫妇,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为了让女儿能有更好的发展,父母将其送到当地最好的一所音乐学校。女儿小时候很乖,学习很努力。但是自从女儿上了音乐学校以后,开始变得不听话了,女儿每天花很多的钱,买漂亮的衣服、书包、化妆品等,什么都想胜过其他同学,但是成绩却直线下降。父母找不出原因,只好请心理医生来帮忙解决女儿的问题。
  心理医生在给女儿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了女儿的问题所在,其实女儿的问题,也是其父母的问题,她的父母出生在旧式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虚荣心极强。家里并不富裕,但是在人前,父母总是装出家里很有钱的样子,还告诉女儿,人活着一定要有面子。无形中,他们把这种虚荣心强加给了自己的女儿。耳濡目染,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女儿的虚荣心被唤起,因此就想要父母不断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需求。
  他们的女儿甚至这样告诉心理医生:“我买贵重的东西,请同学们吃饭,这都是我的父母所希望的啊!因为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我这样做当然也是给自己挣面子,给他们挣面子啊。我想做一个有面子的人,难道这也错了吗?”
  父母无形中将这种虚荣心强加给了女儿,对女儿的成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女儿在生活中会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旦物质上得不到满足,她定会大发雷霆,对父母竖眉瞪眼。其实,要改变女儿的这种状况很简单,就是要父母和女儿一起努力做出改变。
  从上面的这个案例,你是否得到了某些启示呢?总的来说,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或多或少地会从父母那里继承一些。其中的优点,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而缺点,则会使孩子的人生多了些许遗憾。
  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犹豫、急躁,过分的担心,甚至是焦虑。那有可能是他的父母在他的童年生活中过多地干涉他;也有可能他的父母过分看重得失,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使得他在童年时期没有形成正确评价事物的标准,成年以后患得患失的心理严重地影响他的生活。
  对于一个放纵的成年人来说,他的父母也可能是放纵型的,或者对他的要求是比较放纵的。的确,如果一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放纵自私、恣意妄为、蛮不讲理,那么在童年时期,他的父母对他采取的教育方式可能是放纵型溺爱的教育方式。对他百依百顺,认为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合理的,不对孩子进行约束,结果导致孩子放纵的性格特征。
  而一个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多是成长在一个暴力的环境之中。他的父母可能多会通过暴力解决问题,或者通过暴力型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他。在这种环境之中,孩子会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一个自信、坦诚的成年人,他肯定是生活在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他的父母肯定是通情达理的,在他的童年时期,父母定是对他悉心照顾、支持鼓励、坦诚宽容。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又能让孩子体味到家庭的亲情。因此,孩子的身心会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成年以后自然会充满自信,平等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
  从心理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一现象。因为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孩子有意无意间难免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孩子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难免会流露出父母留下的印迹。同样,当孩子长大成人成为父母后,他们的特点也会在下一代身上体现。
  教育智慧:让孩子遗传你的“好”
  许多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童年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和后天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将来的生活会产生永久、深远的影响。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了解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克服自身的缺点,让孩子尽可能地感染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
  1.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孩子在学习父母的脾气,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模仿父母的为人处世,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在成长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常言道:“看到小子,就知老子。”此说很浅显,但却说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谛——孩子的性情和品格,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清楚自身的优缺点,身体力行地去教育孩子。而要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最先做的就是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3.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自由、轻松,充满着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再者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句话家教
  父母是孩子的工程师。什么样的父母塑造什么样的孩子。
  2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懂“责任”——父母把孩子该承担的责任都承担了
  很多父母感叹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责任’了呢?”在孩子们看来,父母为自己做饭,应该;父母送自己上学,应该;父母为自己动用关系安排工作,应该;父母为自己结婚买房,应该……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能让孩子生活轻松自在,健康快乐,不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大事小事、一切事务都为孩子包办,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也不想让孩子的心灵过早地承受生活的困难。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不停地抱怨,孩子怎么就那么不懂事,怎么一点不理解父母。殊不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自己。
  一个人在访问瑞士的时候,在一家宾馆的洗手间里,听到隔壁一直有响声。这声响有些奇怪,而且持续了好长时间,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他透过门的缝隙向里面看,结果令他惊讶不已。原来,里面一个仅仅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水按钮。一问才知道,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后,按钮出现了问题,无法冲水,于是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绞尽脑汁想修复它。而此时此刻,他的父母、老师都不在身边。
  看到这种情况,这个人随口说:“孩子,还是算了,这又不是你家的马桶,坏了就坏了,再说也不是你的责任啊!”可是小男孩却坚定地说:“爸妈告诉我说,做事情要敢于承担责任。我不知道马桶是不是我弄坏的,但是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它修好。”
  听了那个小男孩的话,这个人感到非常内疚和惭愧。这不禁让他想起几天前的一件事情:
  那天,他去接孩子放学,去得有点早,于是就趴在窗户上听老师讲课。恰好老师在提问他的孩子:“如果在未来的一天,太阳向人类发射出一种有害的毒光,凡是被这种光照射的人都会死去,但有一个人,他拥有一支马良那样的神笔,可以画一把防止毒光照射的保护伞,可是画伞的人是非常危险的,那么由谁去画这把伞最合适呢?”
  孩子摇头晃脑地开始一一列举最佳人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唯独没有列自己。那个时候,他还在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高兴,觉得孩子懂得向家人求助。现在想起来,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孩子不列自己了,因为每件事情,父母都争着为他做了,此时他也肯定认为父母为自己冒险是应该的,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懂得责任了,是因为父母把孩子该承担的责任都承担了。其实,责任心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出色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然而有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吃喝玩乐、吆五喝六、蛮横霸道,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责任,更不用企盼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错——扪心自问,你是合格的父母吗
1.孩子身上有多少父母留下的烙印——一什么样的父母塑造什么样的孩子
2.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懂“责任”——父母把孩子该承担的责任都承担了
3.谁来为孩子的任性“埋单”——一父母的纵容是孩子任性的根源
4.究竟是谁在教孩子说谎——孩子说谎源于对父母的模仿
5.孩子逆反谁之过——父母的压制导致孩子的逆反
6.孩子为什么自甘平庸——父母的打击让孩子丧失自信
7.网瘾,只是孩子的错吗——父母引导不当让孩子误入“网”途
8.孩子为什么这么能花钱——父母的溺爱让孩子没有理财观念
9.为什么孩子成了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缺乏交流让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
10.为什么孩子变得越来越懒了——父母的包办让孩子失去了动手的能力

第二篇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1.溺爱型父母,娇弱型的孩子——“乖孩子,明天我给你摘月亮”
2.过度保护型父母,自立性不强的孩子——“躲在妈妈的身后,你什么也别管,有我呢”
3.独裁型父母,唯唯诺诺型的孩子——“我说的话都是对的,不许你有异议”
4.冷漠型父母,孤独型的孩子——“去去去,没看我打麻将呢,别烦我”
5.威胁型父母,胆怯型的孩子——“再做错事,有你好受的”
6.只看重分数型父母,机械学习的孩子——“你的目标是考大学,其他不用你管”
7.牺牲型父母,“孝顺”型的孩子——“反正也把你拉扯大了,也没什么用了,死了算了”
8.完美主义型父母,平庸无能型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要力求最好,否则就不算完美”
9.极度自爱型父母,失去自我的孩子——“你这样,让别人怎么看妈妈啊”
10.缺乏自我尊重的父母,缺乏自尊心的孩子——“妈妈不是好妈妈,对不起你啊”
11.没有一贯性的父母,游移不定型的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可就忍不住要生气了”
12.有爱无教型父母,有志无成的孩子——“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交”
13.经济刺激型父母,物质型的孩子——“儿子,好好考,考第一奖励你100块钱”
14.棒打“鸳鸯”型父母,叛逆绝望的孩子——“小小年纪,你们懂什么爱情”
15.因循守旧型父母,循规蹈矩的孩子——“我当初就是这样过来的”
16.盲目择校型父母,终难成器的孩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17.暴力型父母,暴力型孩子——“你是不是又皮痒了?上次打得你还轻是吗”

第三篇 把握尺度,做最好的父母——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第一章 应该做什么样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1.做民主的父母,不专制
2.做温暖的父母,不冷漠
3.做大度的父母,不自私
4.做平等的父母,不摆谱
5.做适度的父母,不迁就
6.做明理的父母,不粗暴
7.做知足的父母,不贪求
8.做聪明的父母,不唠叨

第二章 爱孩子,更要懂得如何施爱——给孩子最恰当的爱
1.爱孩子就要了解孩子
2.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3.爱孩子就要调动孩子
4.爱孩子就要保护孩子
5.爱孩子就要赏识孩子
6.爱孩子就要激励孩子
7.爱孩子就要享受孩子的爱
8.爱孩子就要磨炼孩子

第三章 爱孩子,就应该善于培养孩子——这样的教育最有效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3.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孩子的荣誉观
5.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6.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7.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四章 爱孩子,就应该善于放开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1.让孩子自己去打江山
2.教孩子学会勇敢
3.对性教育别再遮遮掩掩
4.不掀开孩子隐私的盖头
5.让孩子成为一只勤奋的小鸟
6.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
7.让孩子学会感恩
8.让孩子更有气质

第五章 爱孩子,要学会向名人父母取经——借鉴成功父母的教子方法
1.开放思想,因材施教——宋嘉树的成功教育
2.多抽时间陪陪孩子——甘地夫人对孩子的爱
3.学会吃亏也是好事——老舍之母的朴实教育
4.教育孩子要适度严格——撒切尔夫人的育子心得
5.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天才老爸蔡笑晚
6.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丁玲之母对孩子的尊重
7.用身边事教育孩子——王羲之对孩子的人格教育
8.教育孩子说话一定要算话——曾子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