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么办:父母与孩子的成功沟通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03828
  • 作      者:
    靳丽霞编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没有“坏”孩子,只有“笨”父母。没有消除不了的隔阂,只有不成功的沟通。
  “还有点新鲜的没有?总是老一套,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凭什么让我这样做?就因为你是大人啊!你让我这样,我就偏要那样!”
  “讨厌死了,老师讲课没意思,还总是找我的茬,我不想去上学了。”
  “就会板着一张臭脸教训我,烦死了,我不想听不想听!”
  “你们都不会考虑我的想法,什么事都是你们大人说了算!”
  “整天在家里像蹲监狱,我真想离家出走。”
  像这样的想法,你的孩子有过没有?这样的话,你的孩子说过没有?
  要小心孩子的逆反心理,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对大人和孩子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展开
内容介绍
  要尊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宽容,奠定亲子沟通和交流的感情基础;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构建平等的对话互动平台;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心理、行为和兴趣,理解和接纳孩子,消除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因素。
  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客观存在.尤以青春期为甚。父母常常在与这些“小冤家”、“小祖宗”的PK大战中败下阵来:或者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使长幼之闻的“代沟”越来越明显;或者强力压制。却很可能给孩子造成可怕的心理阴影。
  其实,孩子的逆反心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好事,它是一种独立意识的表现,彰显的是“我”的存在,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去进行正确的沟通、引导,使孩子对你的建议和要求从油盐不进到喜闻乐见,从故意做对到理解服从。
展开
精彩书摘
  亲子篇
  第一章 善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1.做个成功的“启蒙老师”
  幼儿在2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孩子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父母的意愿相抵触,因而,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就出现了反常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孩子的“第一逆反期”。在这一时期,如果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因此,作为对孩子教育的第一参与者,在各个方面都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做个称职的父母。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孩子首先接受的是来自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例如,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父母的每一个表情,都会对子女的成长和发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有些人说的那样:孩子的性格、品质、自尊、自信等大多是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下形成的;孩子的自主和自立能力,心理承受及心理平衡能力,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素质等也大也都是家庭教育的成果。因此,父母应该充分发挥“启蒙”老师的作用,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例如,《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说,中国古代孟母教子的故事,陶侃母亲和岳飞母亲教子的故事,近代名人梁启超、叶圣陶等人的教子故事,这些都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古代的大教育家,被人们尊为“亚圣”的孟子,他的母亲是伟大的,这种伟大体现在她对孟子的教育上。据载,孟母曾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据说,孟子尚在腹中时,孟母就已开始了对他的教育。“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日:‘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母日:‘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官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日:‘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烈女传》)孟母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不辞辛苦,三次搬家。她走过荒凉的坟地,走过嘈杂的市场,终于走到了清静的学校旁边,也走进了伟大的中国史书之中,更走进了中国人的口碑之中。
  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可以说是近代家庭教育中非常成功的典型范例。在孩子们年幼时,作为父亲的他就让孩子们围坐在小圆桌旁,就像说书一样,梁启超一边与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聊天说话,一边绘声绘色地讲古论今,其核心都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爱国英雄的故事。梁启超通过和孩子们面对面的谈话,在传递着他对孩子们的父爱之时,也和他们热烈地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以及治学的态度和做学问的方法。共同诉说着生活中的苦闷与欢乐,哀愁与幸福,并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
  梁启超认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一个人幼时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因此,父母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梁启超认为教子之道还要贯穿“严”和“爱”两个字。“严”出于理智,“爱”则出于情感,二者缺一不可。在子女的学习和做人方面要“严”字当头;在孩子生活上要以“爱”相扶。一次,二儿子思永和一位小朋友互不相让,并扭打起来。虽然是那位小朋友的过错,但梁启超仍严厉地批评了思永,并提出三个问题让思永反思:一是有没有必要打架?二是怎样与对方和好如初?三是再碰上这类事应该怎么处理?在思永给出了满意回答后,梁启超才让思永吃午饭。饭后,他亲自带着思永前往对方家中向那位小朋友道歉。所以,梁启超成功的启蒙教育方法,为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现代的亲子教育中,一些父母也起着“启蒙”的作用,只是他们的“启蒙”教育不是积极的、有益的教育,不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是对孩子一种扭曲的、错误的教育。有这样一个故事:公交车内人声嘈杂。中门第一排双人座位上,是一幅亲子图。坐在母亲膝上的一个小男孩,他与母亲面对面坐着,并用尖细的声音叫着,扯着母亲长长的发丝用手指搅着玩。坐在旁边的父亲也在玩,玩着手机游戏。孩子玩腻了发丝,无聊地抽动身子弯来扭去,脑袋像拨浪鼓。突然一个大幅度后倾,脑袋撞到了中门的扶杆上。那铁质的扶杆岂是能随意碰的?被撞痛的男孩立时号啕大哭。年轻的母亲惊慌失措,用手掌狠狠地拍打着扶杆,大声骂着:“坏死了,把宝宝撞痛了。打死你!打死你!”又轻轻地抚摸孩子的后脑勺,“妈妈打坏家伙,宝宝乖,宝宝不哭。”孩子泪眼婆娑,转过身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小手使劲地拍打着扶杆,哽咽道“坏家伙!打死你!”
  然而,旁边的父亲仍投入地玩着他的游戏,丝毫没有察觉宝贝儿子的痛苦遭遇。直到儿子用手推他:“爸爸,帮我打坏家伙!”他这才回过神来,“噢,爸爸帮你,打死坏家伙!”于是,同仇敌忾的一家,劲儿往一处使,三只拳头一齐敲打着扶栏,喊口号似的大叫:“坏死了,打死你!”
  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总会不自觉地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被撞痛了,应该告诉他要接受教训,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要尽量避开,注意安全,并要孩子坚强地忍受不慎撞击的疼痛。然而,这里的父母却给孩子传递着一种报复的心理,一种被扭曲了的教育。
  通过这三个故事,我们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从幼儿阶段开始,我们就要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吃饭、穿衣、洗澡等。在父母做家务的过程中,也许孩孩子小、容易添乱而拒绝他们,父母应该耐心地进行指导,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也许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正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能够让孩子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了孩子自主的意识、自强的精神和孩子坚定的自信心。因此,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父母要想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就应该放下架子,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有些父母常借口忙而很少与孩子沟通,对于孩子的事要么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么是武断包办、集权专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剥夺了孩子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判断的权利,等孩子出了事才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利用吃饭的时间或在一起散步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孩子的学习情况等。这样,有利于及时捕捉孩子思想上的细微变化,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依靠。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些表现,例如,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父母对待自己长辈、邻居、朋友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的精神状态,父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等等,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必然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不能在自己沉迷于赌博时,还强制要求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不能在自己撒谎时,还要求孩子做有诚信的人;不能在自己面对挫折唉声叹气时,还高声要求孩子坚强乐观;不能在自己对工作三心二意时,还要求孩子在学习上认真负责、持之以恒。
  要多表扬孩子。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不要吝啬于表扬孩子,当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时,父母要赶快夸奖他,并指出以后的努力方向,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当孩子犯了一些错误时,父母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再帮助孩子分析究竟哪里出错了,为什么错了,会是什么错了,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后如何改正错误等等有利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道理。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多表扬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上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感觉到他每天都在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    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知识之门,是学习的发动机,不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怎么可能去追求呢?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发现、培养、激发孩子的兴趣,并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的措施进行教育和引导。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总是替子女报各种学习班、辅导班或兴趣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样样精通;却没有考虑孩子自己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适合,有些甚至只是为了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而已。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孩子可能什么也没有学好,还可能挫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从此让孩子惧怕学习、厌恶学习,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2.怎样应对与父母PK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不仅要做好“启蒙老师”,成功地教授和引导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得体的行为举止,还要正确地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表现。孩子的逆反行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孩子与父母对着干。
展开
目录
亲子篇
第一章 善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1.做个成功的“启蒙老师”
2.怎样应对与父母PK的孩子
3.如何对待孩子的“说一不二”
4.纠正孩子的“反着说、反着做”
5.孩子为什么会“无理取闹”
6.撒谎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

第二章 爱,一切尽在不言中
1.每天给孩子一个吻
2.多和孩子聊半小时
3.每天要给孩子一个拥抱
4.孩子也喜欢“蒙娜丽莎”的微笑
5.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摇篮”

第三章 孩子也喜欢被人赞赏
1.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
2.唤起孩子的自尊心
3.鼓励是孩子的“强心剂”
4.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5.赏识你的孩子

第四章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1.喜欢的不等于是自己的
2.本领比“小汽车”更重要
3.认错也是一种美德
4.孩子,你不能太“自我”了

第五章 做孩子最好的游戏伙伴
1.“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
2.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3.“家庭游戏”是最好的教育
4.不要说我很忙

沟通篇
第六章 教孩子,从放下父母的“架子”开始
1.以平等之心待孩子
2.建立互相信任的心理机制
3.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4.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

第七章 让“尊重”成为一种习惯
1.教孩子学会尊重
2.学会“尊重”你的孩子
3.父母错了也要说“对不起”
4.做坏了不要紧,只要孩子尽了力

第八章 倾听是最好的语言
1.父母为什么要倾听
2.教孩子学会倾听
3.不要对孩子的诉说“亮红灯”
4.会听孩子的“潜台词”

第九章 批评孩子有“绝招”
1.让批评“悄悄”进行
2.批评孩子也要把握时机
3.批评应该有个“度”

青春篇
第十章 青春期是逆反心理的高发期
1.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2.理解和接纳青春期的孩子
3.“忽视”也是一种力量

第十一章 帮助孩子找回自己
1.青春期,他们迷失了自己
2.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3.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
4.打破孩子的“蛋壳心理”

第十二章 给孩子应有的“自治区”
1.孩子也有“自治区”
2.孩子的日记落了“锁”
3.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

第十三章 不要让“早恋”惹了祸
1.“早恋”的味道,是涩的
2.被早恋摧毁的亲情
3.我的爱情鸟,飞走了

兴趣篇
第十四章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1.别动了孩子的“兴趣”
2.唤起孩子的兴趣
3.跟着孩子的“兴趣”走

第十五章 父母要学做一个聪明的“网管”
1.孩子,别在网络里“走丢”了
2.孩子上网,宜“疏”不宜“堵”
3.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网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