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话题1.人际关系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如行云般变幻莫测,捉摸不定。步入青春期后,孩子和同龄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关系对他们的幸福和情感不可或缺,影响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日渐成熟,青少年时期的人际关系对以后各种人际关系,比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及其他关系,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孩子今天在意与父母的关系,明天又看重与朋友的关系,父母看在眼中,心里倍感失落。以前,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听孩子倾诉,与孩子拥抱,为孩子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如今,孩子突然把重心转移到朋友和同学身上,父母会觉得自己被孩子遗忘,为他人所取代。
家人
步入青春期,孩子开始从依赖走向自立,逐渐离开父母;到了一定阶段,他们会认为家庭的照顾和关爱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心理学家解释说,这个阶段很正常,也很必要,但仍需进行一些调整。
父母经常如是说:“过去我和孩子关系很亲密,孩子总和我分享经历,我们共享欢乐,同担问题。但如今他们与朋友分享一切,而我似乎无足轻重。”
或许父母会觉得自己已经“退居二线”,但实际上,青少年仍然需要温馨和睦的家庭,渴望得到家人支持。孩子可能不像以前那样表达自己对家庭的需要,甚至会给父母这种感觉:孩子只是把家当作旅馆、饭店和提款机而已。然而,尽管父母角色变了(有时父母的角色让人捉摸不透,迷惑不解),重要性却一如既往。以下是孩子们的心里话:
“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爱着爸妈。只是我们也爱朋友,需要一些个人空间。如果我们说话有所保留,爸妈不要觉得不安,毕竟有些事我们只想和伙伴分享。”“我们会不断向外开拓,但想到爸妈就在身边,就会感到非常安心,并感受到为人所爱的幸福。”“我喜欢保留隐私,讨厌爸妈问东问西,但我想我更讨厌他们对我的事不闻不问。”
父母难当,由此可见一斑。我们还可从中了解到,为何父母在处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时,有时会觉得力不从心,把握不好分寸。父母内心矛盾不已:是干涉过多,还是关心过少;是管得太宽,还是支持不足。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把握好关心的尺度,这才是最受孩子欢迎的!
朋友
中学时代的友谊更是多变。学校顾问常说,初二和初三的孩子关系非常微妙,旧友谊或改变或结束,新友谊开始形成。青少年生理逐渐成熟,荷尔蒙分泌过剩,因此,情绪常常起伏不定,如同坐上过山车一般,连他们自己都无从理解,无法控制。
在成长和成熟的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可能过去亲密无间的朋友如今却志不同道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如果孩子被朋友甩在身后,遭到朋友排斥,就会深受打击,心情低落,不敢去学校。
友谊还深受个人性格、自尊和生存之道的影响。面对新环境,有些青少年激情澎湃、自信十足地投入其中,有些却害羞笨拙,意志消沉,挣扎不已。转校生的日子更不好过。新学校里的同学彼此认识多年,友谊坚固,想融入他们更是难上加难。但不转校也难保友谊不出现变故。
据女孩们所言,有些朋友阴险尖刻,嫉妒善变,两面三刀,自己内心孤独,为此苦恼不已。而男孩们的反馈则是:除了内心孤独以外,他们不开心往往是因为被人欺侮,遭到挑衅,迫于同伴压力不得不参与抽烟、酗酒、吸毒、加入团伙、小偷小摸等勾当。
拉帮结伙也时有发生,帮派里有人被称作“酷哥”、“运动高手”,也有人被叫做“呆子”、“废物”或“叛徒”。被归为废物之流总会让青少年伤心欲绝,很多人为了不被贴上“废物”或“呆子”的标签,逞一时意气,做出一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事。青少年需要被人接受,有所归属,这种需求极为强烈,人际关系的许多方面都深受影响。
父母远远观望,很难看清这些明潮暗涌,因此犹豫不决,不知何时该插手帮忙,何时该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一些心理学家警告家长:不要急着卷入孩子的纠纷。孩子之间的争吵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还是不共戴天的死敌,第二天又变回世上最好的朋友。这时,父母需要再次发挥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能力搞清问题,做出正确决断。
恋人
恋爱的年纪似乎越来越早。某些家长反映,他们的女儿才9岁,就因为没有异性朋友而灰心丧气。在一些学校,孩子十几岁就正儿八经地谈起了恋爱。
有些青少年每次恋爱只和一个人交往,并在一定程度上忠于对方。还有些青少年则同时和几个人交往,把恋爱当成有趣的挑战,吸引别人留心最新情况,关注谁留下,谁出局。
与过去相比,如今朋友间分享了更多私密的细节,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和恋人到了第几垒。(“话题6:性行为”中有更详细的论述。)谈话中,大家会谈论谁和谁到了哪一步,亲吻之类的话题常令人浮想联翩。
此类谈话令很多人焦虑不安。青少年发现自己的秘密被不该知道的人得知,为此感到尴尬羞愧;孩子的口无遮拦令家长或学校顾问惊恐不已:有些私密的细节泄露出去后,当事人黯然心伤,不愿再见某些人,若不能转校或搬家,得花上几个月(有时甚至数年)才能走出阴影。尽管如此,对于此类话题青少年仍乐此不疲,毫无收敛之势。
青少年谈恋爱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有机会接触异性。在男女同校的学校里,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异性;有些孩子有兄弟姐妹或亲密的异性朋友,因此很擅长与异性打交道。男女同校问题常在父母中引发有趣争论。一些父母认为,男女同校会让孩子在恋爱和约会上耗费太多精力:另一些父母则感到,男女分校不利于男女沟通与相处技巧的培养。男校或女校的学生发现,与异性接触的最好机会是参加社交联欢会、聚会、体育运动及其他校外活动,或者光顾青少年常去的场所。
女孩角色的转变也影响了如今的恋爱关系。女孩不像过去那样被动,而是扮演起追求者的角色。过去,女孩总是等着男孩发起甜蜜攻势,如今却常常主动追求男生。有些男孩被女孩追得透不过气来,费尽心思躲避她们,拒接她们锲而不舍的连环电话;有些男孩却在粉丝团的疯狂拥戴中纵情作乐。在这种“主动追求”的模式下,很多女孩甚至主动提出与男孩发生性关系(讨得一些人欢心,却让一些人惊心),通常到最后双方都刹不住车了。
其他因素
从我们得到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在人际关系中,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令青少年忧心。这些因素包括:
相貌端正,衣着得体。
自己在意的人,是否也那么在意自己。(若自己太在乎对方,内心容易焦虑不安;若对方太在乎自己,自己就会觉得厌烦,对对方不屑一顾。)
是否需要保持忠诚,亲吻别人是否合适。
猜测女孩的所想所需——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必能史上留名!
改变嫉妒、散漫、犹豫的个性,不喜怒无常,不让人觉得自己不可理喻;除了改变自己,还要应付专横跋扈的同伴。
朋友与自己合不来怎么办;好朋友开始约会,感觉自己被晾在一边,这种被人忽略的失落感怎样克服。
何时打电话合适?今天人际关系繁杂多样,有亲朋好友,还有同学长辈,但无论什么关系,出于什么理由,打电话适时性这个老问题依然困扰着许多青少年。
别人以爱的名义向自己施压,自己迫于压力,不得已做出违背自我判断和价值观的事。许多青少年抽烟、喝酒、吸毒、拉帮结伙,不是为了取悦同伴,就是被荷尔蒙蒙蔽了理智,导致盲从。
分手之后医治心灵创伤。很多青少年因为失恋倍感失落,伤心欲绝,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经历痛苦的分手之后,连看上去最自信、最乐观、最平和的年轻人,都可能瞬间跌入痛苦的谷底,意志消沉,不安,自卑,无力拒绝酒精或毒品。此时,父母常常感到自己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爱的孩子在痛苦中挣扎。那种痛苦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有切身感受。
我在写《与女儿谈人生》和《与儿子谈人生》时,曾经进行过调查,以上因素在调查中特别突出。在一次采访中,我发现有一点非常有趣。当时我采访了一群男孩(年纪在15岁到18岁之间),问他们最想从书中读到什么。受思维定式影响,我以为男孩们不愿涉猎爱、恨、情、仇之类的话题,而想读到更实际、更实用的内容,但出乎我的意料,不断有人让我提供资料,向我请教如何与人相处、怎样琢磨女孩心思之类的问题。
很多男孩嘴上说:“让别人帮忙出主意实在太逊了——作为男人,你自己就应该知道怎样吸引女生,搞好关系。”当然,《与儿子谈人生》对男孩们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进行了探讨。此次采访的教训就是:不要低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可能引起的忧虑——对男孩、女孩都是如此。
……
展开
终于找到了一本“教子宝典”!父母会遇到的各种教子的困惑和烦恼这本书都讲到了。书中的探讨让人很受启发,我了解了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也明白了该如何对待这些行为。我想我不会再因孩子的问题而不知所措了。
——M.L,一位青春期男孩的父亲
这本书太棒了!它让我读懂了女儿的心思,我试着从她的角度出发,以朋友的身份给她贴心
的建议。她果然更容易接受了!这真让人欣慰……
——8.C.,一位青春期女孩的母亲
孩子不愿跟我们说话,给他建议也不被采纳,这让我们怀疑他不再需要我们了。看了这本书
才豁然开朗,原来,哪怕遭到拒绝,我们的力量、支持和关心对孩子依然很重要!
——A.N.&J.N.,一对中年夫妇
建议单亲父母好好读读这本书,是它让我知道了“幸福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H.K.单身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