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让人幸福的教育:孙云晓教育随笔精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651992
  • 作      者:
    孙云晓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新浪网2008年度教育博客20强博主。
展开
作者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2008年,被媒体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教育风云人物”。<br>    主要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忠告天下父母》丛书(5册)、《我的家怎么了》、《好父母好方法》、《好孩子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命运》、《16岁的思索》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句话可能谁也不会反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剥夺孩子童年快乐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人以威胁的口吻断言:谁给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谁就会断送孩子幸福的成年。童年是心灵的故乡,是幸福的源泉。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是成年人的神圣责任。 <br>    《让人幸福的教育》一书以专家视角,汇集名作精选,为您找到科学的书,为孩子找到幸福的路。
展开
精彩书摘
    当我举目四望,愕然发现此类现象比比皆是。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如浙江金华高中生徐力杀母案,如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等等。或许有人会说,这种极端案例哪个国家都有。是的,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些极端案例都与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中国孩子成长悲剧的背后,有一个庞大而威猛的怪物在兴风作浪。<br>    在许多人看来,今天的中国人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似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我们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研究,也屡屡证明这是一个事实。在所调查的学生父母中,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全班前15名;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学校和家庭过于偏重知识教育的结果之一是,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自1999年至今愈演愈烈。我们不能不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这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吗?这是在捍卫童年还是在摧残童年?<br>    2004年8月,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刘彦好在《中国教育报》上向我们介绍了中外学者对中国孩子发展中的隐患的高度关注。<br>    美国心理学家琳达·卡姆拉斯在研究中发现,美国3岁孩子的微笑要比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意味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的高期望有关。卡姆拉斯指出,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父母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同样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另一位美国教授卡罗尔·亨青格的研究成果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br>    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曾设计了关于一个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忍耐1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跨文化实验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br>    性格内向和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雷雳博士发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在现实的交往中遭遇门槛,他们往往求助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br>    有趣的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对130个平均年龄为13.5岁的美国孩子的跟踪调查表明,美国孩子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在她的调查中,许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br>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在高速发展,但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许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也出现了高度扭曲。这已经成为对青少年一代的最大伤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第一隐患。我在全国各地的调研中发现,相当多的中小学生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非常值得警惕和令人深思,因为它反映出一个明知错误而为之的国民共识,成为“教育荒废”的宣言。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出现了“教育荒废”的严重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越来越重,但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因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教育时评<br>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br>素质教育在危险中<br>在日本马关,为何又让中国人感到耻辱<br>有自由才会有成长<br>我怎样采写《夏令营中的较量》<br>科学为安强壮为康<br>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br>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什么<br>不可以神圣的名义伤害未成年人的健康<br>莫让等级考试成为童年的祭坛<br>惩罚是高难度的教育手段<br>警惕巫毒娃娃入侵儿童的心灵<br>再论夏令营<br>亲历日本夏令营<br>孩子需要怎样的夏令营<br>为什么又发《夏令营中的较量》<br>“鸟巢一代”塑造中国新公民形象<br>学生为何有时那么残暴<br>校园暴力为什么越演越烈<br>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及预防对策<br>名校应警惕培养文质彬彬的罪犯<br>校园暴力是一种可以传染的“病毒”<br>性教育刻不容缓<br>少女妈妈为何犯了故意杀人罪<br>孩子需要科学的性教育<br>不要让性成为脱缰的野马<br>天空依然蔚蓝<br>关于中学生性问题的五点声明<br>中学生应当具备避孕知识<br>教孩子成为网络时代的主人<br>为什么中国孩子特别容易患上网瘾<br>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特别需要养成读书习惯<br>网络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如虎添翼<br>学习做网络时代的主人<br>手机正在异化我们的生活<br>克隆短信可能导致集体失语<br>艺术是童年的天堂<br>小学生至少应看十部儿童剧<br>贫穷的世界里阳光依然灿烂<br>重拍《红楼梦》不如重拍《东京审判》<br>《小兔快跑》是好戏但不能瞎跑<br>为儿童文学家杨红樱说几句公道话<br>父母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读物<br>对《小读者》习作的点评<br>一部优秀动画片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心理医生<br>中学生名牌消费简析<br>第二编  我的成长历程<br>我的童年<br>不惑之年忆成长<br>每一份爱都值得珍爱<br>童年需要自然生长<br>在人间<br>我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儿子<br>游戏是童年的天堂<br>不做蠢事<br>我的成功观<br>同学聚会为什么总是充满魅力<br>第三编  教育思想的碰撞<br>与众专家话教育<br>“吃苦教育”背后的观念迷失<br>保送北京大学的尖子生为何犯了故意杀人罪<br>单亲子女需要代理爸妈<br>自由是童年的真谛<br>儿童的名字是明天更是今天<br>与众网友话教育<br>让孩子望见自己灿烂的未来<br>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br>父母要做学校教育的平衡器<br>引导孩子走适合自己的道路<br>真正的教育是给孩子终身受益的本领<br>灾难是一所学校<br>尊重孩子的特点,才能教子成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