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举目四望,愕然发现此类现象比比皆是。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如浙江金华高中生徐力杀母案,如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等等。或许有人会说,这种极端案例哪个国家都有。是的,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些极端案例都与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中国孩子成长悲剧的背后,有一个庞大而威猛的怪物在兴风作浪。<br> 在许多人看来,今天的中国人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似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我们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研究,也屡屡证明这是一个事实。在所调查的学生父母中,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全班前15名;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学校和家庭过于偏重知识教育的结果之一是,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自1999年至今愈演愈烈。我们不能不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这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吗?这是在捍卫童年还是在摧残童年?<br> 2004年8月,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刘彦好在《中国教育报》上向我们介绍了中外学者对中国孩子发展中的隐患的高度关注。<br> 美国心理学家琳达·卡姆拉斯在研究中发现,美国3岁孩子的微笑要比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意味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的高期望有关。卡姆拉斯指出,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父母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同样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另一位美国教授卡罗尔·亨青格的研究成果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br> 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曾设计了关于一个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忍耐1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跨文化实验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br> 性格内向和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很大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雷雳博士发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在现实的交往中遭遇门槛,他们往往求助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br> 有趣的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对130个平均年龄为13.5岁的美国孩子的跟踪调查表明,美国孩子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在她的调查中,许多孩子都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br>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在高速发展,但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许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也出现了高度扭曲。这已经成为对青少年一代的最大伤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第一隐患。我在全国各地的调研中发现,相当多的中小学生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非常值得警惕和令人深思,因为它反映出一个明知错误而为之的国民共识,成为“教育荒废”的宣言。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出现了“教育荒废”的严重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越来越重,但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因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