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耶鲁大学办学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18188
  • 作      者:
    张金辉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耶鲁大学办学史研究》一书通过对耶鲁大学300年办学历程的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其由一所规模很小的宗教教派学院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演进过程,着重探讨了耶鲁大学办学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张金辉,男,河北省定州市人,1957年11月出生,教育学博士。现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美国高等教育史。
展开
内容介绍
    《耶鲁大学办学史研究》通过对耶鲁大学300年办学历程的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其由一所规模很小的宗教教派学院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演进过程,着重探讨了耶鲁大学办学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全书由导言、主体六章和结语八部分构成。导言部分对耶鲁大学的发展过程和办学成就作了简要介绍,着重阐述了耶鲁大学办学"保守性"的基本内涵,并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第一章至第五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耶鲁大学办学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总体上说明了一所以培养教会人士和世俗官员为目标、以教学为主要办学方式的教会学院,向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方法培养为社会服务的英才、重视大学研究功能的发挥、强调通过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建设为办学目标的一流大学的转变和发展过程。第六章则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耶鲁大学独特的发展模式,包括与政府关系的处理、集权威与民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本科教育、坚持人文科学教育的传统、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术发展战略等等,并与美国另一名校——哈佛大学的发展模式作了简要对比,以凸显耶鲁大学的办学特色。结语部分总结了耶鲁大学在300年办学历史中所积累的可供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参考的历史经验。<br>    作为一所世界名校,耶鲁大学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保守性”是其呈现给世人最为显著的办学特征。耶鲁大学以追求真理和自由为己任,其所秉持的保守和稳健的办学理念,使学校的办学不为躁动的社会变迁所动,不为世风所左右,与社会即时的、功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随波逐流,恪守大学的基本品质和基本办学原则300年不变,坚持扩展、丰富、保存和传播知识与文化,坚持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的传统和特色,强调大学整体发展,不断追求卓越,由此创造了辉煌的办学成就。<br>    虽然耶鲁大学曾有过极端的教育保守主义的名声,也因此制约了学校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大学化”时期的转型和发展,但耶鲁大学能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改革克服了学校办学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之处,适应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重新获得并巩固了学校一度失去的领先地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耶鲁大学更是在保持自己传统办学原则不变的基础上,走向开拓创新的办学之路,开放和创新成为当今耶鲁大学办学的主旋律。今日耶鲁人正将自己优良的办学传统与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整合全校力量,向“全球化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br>    耶鲁大学在长达30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传统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学习和借鉴的范例。耶鲁大学独特的发展道路告诉我们,建设一流大学可以有多种模式和选择,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为追求真理和创新知识、培养英才所必需的自由、民主、包容和开拓创新的氛围、条件和制度保障。如此,大学才能做到稳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德怀特校长认为,耶鲁当时要解决的主要是整合问题。他强调耶鲁不再是一个学院,而是一所大学,校长必须支持学校的全面发展。校长不应直接管理学院,这种工作应由学院院长来做,校长本人应和所有教职员工紧密联系,负责整个大学的工作。尽管耶鲁学院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不应再支配整个大学,校长应该积极推动各个学院全面发展。<br>    为了完成大学的整合,德怀特主张:第一,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院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校方官员应该为每个学院做好服务工作,对各个学院要公平对待;第二,各个学院应该集中商量关系全局的大事;第三,学校需要一大笔捐款用于全校的一般性用途;最后,校长应该着眼于整个大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顾及耶鲁学院。为此,德怀特为每个还没有院长的学院都任命了一位院长,并不再亲自处理学院的具体事务和那些浪费时间的琐事。这样,他就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推动大学各个学院的发展。<br>    德怀特校长的治校理念得到了学校教职员工的支持,给这所古老的大学带来了一些变化,注入了一定活力。在他任职的前6年里,耶鲁大学的入学人数再次开始上升,在校生数由原来的1076人上升到1969人,资金也不断涌人,新的建筑拔地而起,校园面积不断扩大。然而,耶鲁并没有完全转型,没有为20世纪——耶鲁的第三世纪作好准备。这从德怀特因对两位教授的宗教观点不满而开除了他们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显示出其保守的治校理念。波特时期,学校失去了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领导地位,德怀特任职期间,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也没有真正阻止耶鲁的衰落,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方面。<br>    耶鲁大学这种低迷状态的影响直到第13任校长哈德利任职期间仍然存在。
展开
目录
导言<br>一、综述<br>二、文献分析<br>三、研究思路与框架<br>第一章  学院初创时期及办学状况(1701-1739)<br>第一节  创建学院<br>第二节  学院初期的艰难建设<br>第三节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br>第二章  向具有大学精神的学院发展(1740-1795)<br>第一节  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学院的管理<br>第二节  丰富学习内容并严格学习和考试制度<br>第三节  学院具备了大学的灵魂<br>第三章  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学(1795—1899)<br>第一节  借助外部有利形势加快学院发展<br>第二节  《1828年耶鲁报告》及其影响<br>一、杰里迈亚·戴校长及其对耶鲁的贡献<br>二、耶鲁学院的课程与教学<br>三、《1828年耶鲁报告》及其影响<br>第三节  学科和专业设置逐渐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br>第四节  学院的宗教性质逐渐减弱<br>第五节  耶鲁的办学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br>一、办学成就<br>二、存在的问题<br>第四章  建设研究型大学(1899—1950)<br>第一节  哈德利校长与大学重组<br>一、哈德利面临的问题<br>二、发挥团队力量,促进耶鲁改革<br>三、协调学院间均衡发展<br>四、改革用人制度,加强学术研究工作<br>五、强调自由教育的传统和价值<br>六、广泛招募人才<br>七、1919年耶鲁大学重组<br>第二节  安吉尔校长与研究型大学的建立<br>一、面临的问题<br>二、倾力提高大学整体学术水平<br>三、进行大规模的校园建设<br>第三节  西摩校长对研究型大学建设成果的巩固<br>第五章  迈向世界一流学府(1950年至今)<br>第一节  格里斯沃尔德校长促进耶鲁追求卓越<br>一、确定耶鲁未来的智力发展方向<br>二、坚持学术自由<br>三、提高入学标准和本科生教育质量<br>四、追求学校所设学科都达到优秀<br>第二节  雷文校长带领耶鲁构建全球性大学<br>一、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择优和互联性原则<br>二、继续加强本科生教育并培养领袖人物<br>三、巩固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br>四、整修校园并强调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br>五、构建全球性大学<br>第六章  耶鲁大学独特的办学模式<br>第一节  既坚持独立发展又寻求外部支持<br>第二节  集权与民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br>第三节  教授是大学最宝贵的人力资源<br>第四节  始终坚持本科教育优先和通识教育的办学传统<br>第五节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术发展战略<br>第六节  与哈佛发展模式之比较——稳健与开拓<br>第七章  结语:耶鲁大学办学的历史经验与启示<br>第一节  一流大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br>第二节  一流大学的领导者必须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br>第三节  一流大学的建设应以师生为中心<br>第四节  一流大学应具有自由、民主、包容和开拓创新的氛围<br>第五节  制度创新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因素<br>附录<br>耶鲁大学重要文献<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