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致贫”的含义和事实<br> 第二节 “教育致贫”的基本事实<br> 一、事买<br>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分别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第二、第三位(《中国统计年鉴》,2007),农村家庭在满足了衣、食、住这些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余下有近一半的支出都用在了教育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显示,教育费用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意愿,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也因教育而发生较大转变。2006年的农村住户调查表明,在2005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教育和医疗支出在全部生活消费支出中分别占11.6%和6.6%(见图2—2),教育在全部消费支出中列第三位(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6)。<br> 不过,上述调查还只是针对全国的一般情况,鉴于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因此具体到个别地区和阶层,家庭所负担的教育费用是极不相同的。来自吉林省农村调查队的调查表明,2003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而农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增长25.8%。西安市城市调查队对1800户城市居民的调查也显示,过去五年,西安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约6·7%,教育支出却增长160%,教育费用支出增速远远超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能够负担子女教育费用且经济犹有余力的家庭竟不到两成。在西部农村,一个4口之家的贫困家庭就算有3个身强体壮的劳动力,一年的纯收入也供不起一个大学生(杨东平,2005)。2003年对湖南某县的调查发现,该县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只有691元,扣除家庭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费用以后,剩下来可用于支付教育费用的货币就极其有限了,所以每到新学期,许多父母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或者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或者到民间金融市场上去借贷,这种现象在有高中生的家庭中尤为突出。该县高中阶段每学期的教育费用大约在1400元,一年就是2800元;而一个三口之家全年的现金收入也就在2100元左右,就算全家人不吃不喝,将这些钱全用来供一个高中生读书也不够,何况2800元还没有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费和交通费等费用支出(刘纯阳,2005)。<br> 从教育的社会影响来看,教育的贫困或者缺乏加剧了现存社会和文化观念造成的不平等,给弱势群体雪上加霜。<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