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46946
  • 作      者:
    卢乃桂,操太圣主编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操太圣,安徽金寨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副教授。其主要研究范畴为教育政策研究、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变革与教育领导。<br>    卢乃桂,广东新会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讲座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长、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和多个国际及国内主要学术期刊的编委。其主要研究范畴为教育政策研究和教师发展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变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课程与教师体验”,讨论了教师知识、教师反思、课程改革以及改革情境下教师的情绪体验等主题;第二部分为“学习、协作与教师发展”,围绕教师学习、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及协作过程中的教师赋权等议题展开论述。第三部分为“政策、组织与教师专业性”,论述了在中国宏观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的生存、生活、工作、生涯发展等方面的状况。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中国内地,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无疑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成功”,该论点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渐人人心。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希望将改革的理念传达给广大教师。但改革的推行从来也不是一个施与关系,它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投入,需要教师根据变革的新形势产生新的专业认同。于泽元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投人”一文分别从工作场景和社会场景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内地两所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小学作了研究,讨论了教师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心理层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作者强调过去的一些研究把教师个人特征和课程改革方案的特征、学校文化情境并列起来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因为课程改革方案的特征、学校文化情境只有经过“自我”的过滤,才会产生工作满意度、效能感等自我感觉,才会影响到教师投入。尹弘飚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情绪经历与自我重构”一文指出,汹涌而至的变革浪潮不仅改变了教师所处的外部世界,而且牵动着每一位个体的内部感受。作者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内地四所个案学校的教师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情绪体验,以及逐渐建构而成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身份:“领头羊”(从容的观光者)“适应者”(无奈的流浪者)“小卒子”(冷漠的流浪者)和“演员”(激进的怀旧者),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类型的教师在面对变革时所采取的立场、态度和反应。<br>    在第二部分,有4篇文章围绕教师学习、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及其过程中的教师赋权等议题展开论述。前文对学科取向、大学主导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制度有过反思,指出教师在培养与培训过程中居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大学及其专家才是教育理论的创造者,从而在大学专家与中小学教师之间形成立法者与执行者的关系。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大量出现基于平等、民主理念的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关系。此种新关系将发挥双方机构各自的优势,以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具体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性、重振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最终归宿。在一定意义上,伙伴协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动力和模式。
展开
目录
导言:作为研究领域的教师发展<br>第一部分 知识、课程与教师体验<br>教学专长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以数学学科为例<br>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学科知识的比较研究<br>场域理论视角下影响教学反思的因素分析赵明乖<br>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与教师发展:上海的个<br>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投入<br>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情绪经历与自我重构<br><br>第二部分 学习、协作与教师发展<br>协作的教师学习: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br>兼顾“教师”与“学习”:伙伴合作模式下的教师专业发展<br>大学——中小学的伙伴协作与教师的赋权增能<br>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学校变革与“共时的”专业发展<br><br>第三部分 组织、政策与教师专业性<br>学校组织学习力与组织学习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br>指导教师的支持和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广州市中学的个案研究<br>中国大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研究<br>理解、信任与农村教师政策转向<br>沪港两地教育改革下的教师专业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