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34339
  • 作      者:
    林振武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是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思考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结果。《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虽然以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是研究的立足点却是哲学方法论,或者说,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是《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的一大特点。另外,《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也力图在此基础上得出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这是《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由于功力的原因,《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个目标,然而这个目标却始终是《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研究的巨大动力。
展开
作者简介
    林振武,男,1958年生,广东梅州人,1984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199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现任嘉应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br>    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古代科学方法和科学文化,而以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现代化为中心。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刊物发表文章近3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国传统科学方法是否具有合法性地位。我们从四个角度证明这个地位:首先,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存在具有必然性,中国传统科学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必然产物。其次,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至少有七种历史表现形态,这里既有与人类其他文明共通的科学方法,也有中国古代特有的科学方法。再次,中国传统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最后,中国传统科学方法在当前仍然有声的生命力,而不是历史的化石。《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研究的目标是,在中国文化中的科学与哲学之间建立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为21世纪中国哲学转向知识论、方法沦打下坚实的基础。<br>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适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科学方法概论<br>    本书是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思考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结果。一般认为,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论是不同的,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研究把握认识客体时采用的思维手段和操作过程的总和,而科学方法论则是对科学方法反思的理论结果,是关于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获得科学认识的一般程序的系统理论。科学方法是在科学的层次,而科学方法论则属于哲学的层次。本书虽然以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是研究的立足点却是哲学方法论,或者说,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另外,本书也力图在此基础上得出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由于功力的原因,本书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个目标,然而这个目标却始终是本书研究的巨大动力。正是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本书才命名为《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br>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方法<br>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学方法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这是许多科学家共同的看法。巴甫洛夫曾深有体会地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方法。他认为,有了良好的方法,即使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许多成就。如果方法不好,即使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科学史家一般都把科学方法视为科学思想的核心,并认为实验方法、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是奠定近代科学的三大支柱。
展开
目录
《科学探索丛书》总序<br>自序<br>第一章  科学方法概论<br>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方法<br>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历史发展<br>第二章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基本问题<br>第一节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合法性问题<br>第二节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形式和基本特点<br>第三节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br>第三章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基本形式<br>第一节  《周易》简单性方法<br>第二节  《周易》唯象思维方法<br>第三节  观察与经验方法<br>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实验方法<br>第五节  格物致知科学方法<br>第六节  类推科学方法<br>第七节  适其天性科学方法<br>第四章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代表人物和著作<br>第一节墨家的科学方法<br>第二节  沈括“验迹原理”科学方法<br>第三节  阴符经及其注疏中的科学方法<br>第四节  《天工开物》中的科学方法<br>第五节  徐光启对几何方法的理解和应用<br>第五章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问题探究<br>第一节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与古代文化<br>第二节  《周易》简单性方法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br>第三节  《周易》世界符号化和数字化的成就和不足<br>第四节  王阳明对程朱格物学说诘难的理论意义<br>第六章西方科学方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br>第一节  甲午战争前儒者对西方科学的心态和应对<br>第二节  晚清民初的科学方法万能思潮<br>第三节  归纳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br>第四节  演绎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br>第七章  中国近代科学方法的代表人物<br>第一节  严复与归纳法<br>第二节  胡适的科学方法<br>第三节  任鸿隽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与传播<br>第四节  竺可桢的“假说一演绎法”<br>第八章  中国近代科学方法论问题探究<br>第一节  人文哲学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br>第二节  近代知识分子对公理性质和来源的解读过程及其影响<br>第三节  《周易》与近代中国科学关系的论争及其文化意义<br>第九章  科学思想与方法散论<br>第一节  人文思想在自然科学发展中重要作用研究<br>第二节  从科学知识到科学素质转化机制研究<br>第三节  试论中国科学功利主义的消解<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