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息与电子信息资源<br> 自从有了人类,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开发与利用的历史就开始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信息。原始社会,人们是依靠“结绳记事”的方式来存取信息的。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信息革命,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是文字和印刷术的产生。文字和印刷术的使用,使得信息的存储有了载体,信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电报、电话、无线电、传真等通信工具相继应用,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信息革命。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信息革命。计算机实现了信息存储数字化的突破,信息的承载和传输产生了质的飞跃,电子信息也应运而生。<br> 1.1 信息与信息资源<br> 1.1.1 信息<br> 1.信息的概念<br> 信息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人类自存在以来就不断地通过感官摄取信息,通过大脑处理信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信息,以语言、文字、图像等形式交流信息,并根据积累的信息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br> 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现象。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每天都在与信息打交道,信息就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那么,什么是信息呢?<br> 信息一词,从不同层面人们对它的解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人类社会早期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是比较宽泛和模糊的,他们多把信息看做消息的同义词。只是到了20世纪尤其是中期以后,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人们才开始探讨信息的准确含义。 <br> “信息就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英国《牛津字典》) <br>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消息。”(中国《辞海》)<br> “信息是用来通信的知识,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美国《韦氏辞典》)<br> 我们说,信息并非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用来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从本质上说,信息是事物自身显示其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它与事物同在,与事物共存,存在于整个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但是,信息与认识主体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这表明,信息是一种比运动、时间、空间等概念更高级的哲学范畴,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br> 实际上,信息的概念是有层次的。如果从哲学的范畴来考虑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本体论层次;另一个是受主体约束的认识论层次。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站在主体的立场来考察信息概念,就会引出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定义: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达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br> 2.信息的基本特征<br> 信息的特征体现了信息的属性,主要有下列几点:<br> (1)客观性。信息是对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是可以随意想像和“创造”的事物,它可以被人感知、被人处理、被人存储、被人传递和利用。<br> (2)寄载性。在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中,各种信息必须借助于文字、图像、胶片、磁带、声波、电波、光波等物质形式的载体,才能够表现,才能为人们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所感应、接受,并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处理和体内、体外存储。信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载体才变为一种广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载体就没有信息,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载体的进步。<br> (3)传递性。信息传递的实质,就是一种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脱离开源物质而附着于另一事物,并通过后者的运动将这种状态与方式在空间从一点传到另一点。其实,信息的传递不仅仅限于空间的传递,也可以从一个时期传递给另一时期,即信息可以通过媒介进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传递。所谓空间传递,是指信息的利用不受地域的限制;所谓时间传递,是指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问限制,可以由古及今。<br> (4)转换性。信息在一定的技术优势下可以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金钱、效益、质量等。具体地讲,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信息,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开发或节约更多的能量。当然,信息不会真地变为物质与能量,其功能在于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节约更多的物质与能量。人类社会为使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总是要将信息加以转换。信息转换可以提高信息的可利用性。<br> (5)时效性。信息作为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当人们将某一时刻的信息提取出来之后,事物仍在不停地运动。这样,已脱离源物质的信息就会渐渐失去效用,最终只能充作一种历史记录,即可谓信息是动态的。由于信息是动态的,因此,信息的价值与其所处的时问成反比。只有充分重视和发挥信息的时效性,才能将信息转化为时间与金钱。 <br> (6)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同享用。信息能够共享是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最重要的特征。信息可共享的特点,使信息资源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同时能使信息资源生生不息。<br> (7)价值相对论。信息本身不是物质生产领域的物化产品,但它一旦生成并物化在载体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软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但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能力。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目的及其所储备的先验信息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不相同,其价值也不相同,因此信息价值大小的体现,具有其不同数值的相对性。<br> (8)能动性。信息的产生、存在和流通,依赖于物质和能量,没有物质和能量就没有信息。但信息在和物质、能量的关系中并非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信息可以控制或支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并对改变其价值产生影响。<br> (9)可伪性。信息可以衍生,可以形成无穷的衍生链带,产生无限的信息。但在衍生过程中,由于人们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对同一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形成“认知伪信息”;或者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传递伪信息”。伪信息带来社会信息的污染,具<br>有极大的危害性。信息的可伪性提醒我们,做信息工作一定要注重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要有效防止信息的污染。<br> (10)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分析和综合,扩充或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所谓信息加工,是把信息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定的信息量。<br> 3.信息的分类<br> 为了更深人地研究和利用信息,人们经常把信息进行分类。不同的信息经过归类后将呈现出自己的特征,有利于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信息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用不同的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可以把信息划分为如下类型:<br> (1)按照信息的来源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物理信息是指无生命世界的信息。形形色色的天气变化、地壳运动、天体演化等,无生命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大量的信息。只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对于这类信息现象的认识还远远不够。<br> 生物信息是指生命世界的信息。有关实验表明,植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换现象,动物之间更有着特定的信息联系方式。而传递信息的作用则是生命进化的重要原因。没有信息,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更不会出现人类社会。<br> 社会信息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事物的信息。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类构成要素和演化动力。因此,社会信息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br> (2)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义信息和非语义信息。语义信息是指用语言、文字或语义性质的符号所描述的信息;非语义信息是指用非语义性质的声音、颜色或实物荷载的信息。语义信息为我们人类所感知,非语义信息中相当一部分也是为我们人类可感知的,并且对其含<br>义有所认识和理解。<br> (3)按信息的存在形式划分,可分为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文字信息是指用文字(或符号、代码等)来表达其内容的信息,如图书、期刊、专利、科技报告、书信等;声像信息指通过声频或视频信息荷载和传递的信息,如通过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电话、网络、讲演、谈话所传递的信息;实物信息指通过实物荷载传递的信息,如样品、样机等。 <br> (4)按信息的价值划分,可分为有害信息和无害信息。有害信息是指会给我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带来危害的信息;无害信息又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有用信息就是对我们生产、学习、生活有作用的信息,无用信息就是对我们暂时没有什么用处(或不能利用)但也没有害处<br>的信息。<br> 此外,信息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种,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某一方面对信息进行分类。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