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古代罗马帝国档案文件的制作材料比古代东方各国有了很大的进步,用轻便的材料代替了非常笨重的石板泥块。古代罗马的档案文件材料制作有三种:纸草档案、蜡板档案、羊皮档案。在蜡板上书写文件便于修改,但不耐久,易着火;纸草粗糙,也不坚固耐用;只有羊皮是比较好的书写材料。罗马人把重要的文件写在坚固耐用的羊皮纸上,而把不重要的文件写在蜡板或纸草上。但羊皮纸文件产量有限。汤普生在《中世纪图书馆》一书中,曾生动地描述中世纪的司书在羊皮纸上写字的艰难情景:司书一手拿刀,一手握“芦管笔”或“羽管笔”,不时地用7J把笔削尖,把羊皮刮平,每个司书一天最多只能写二至四页。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档案数量的增加,因为档案数量少,档案鉴定也就无从说起。
到了中世纪,中国发明的造纸术传人欧洲,特别是1276年意大利人学会造纸技术之后,纸质文件数量迅速增长。同时,由于整个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不论档案馆的数量还是种类都比过去多,除封建庄园档案馆、教会档案馆外,还出现了城市档案馆、国王档案馆、社团档案馆、机关档案馆。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巩固和发展时期,虽然档案分散状态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档案T作的总趋势是由分散走向集中。随着档案数量的增长,中世纪的德国在封建社会就开始实行档案鉴定与销毁工作,主管机关在库房紧张时就销毁档案。但是销毁工作是无计划、无标准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地把行政上不需要的、时间久远的一些案卷加以销毁,而这些往往正好是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从14世纪开始,城市档案馆也开始进行文件的鉴定与销毁。当时有些城市公社把这项工作委托给一个特别委员会,由他们负责审阅杂乱的手稿,从中选出无用的文件。古代欧洲自治城市档案馆进行这种鉴定也没有考虑过采用什么样的标准,人们只是把那些重复和无用的文件送回原发文机关或者卖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