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商务新闻采写实用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01396
  • 作      者:
    张益俊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益俊,安徽全椒人,1964年3月出生。1985年7月南开大学外文系毕业,同年8月分配到新华社当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1991年8月1992年5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新闻系和美国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任访问学者。1997年4月调任国家外经贸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1999年3月后任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国际商报社副总编辑、副社长至今,2002年迄今当选中国产业报协会副会长。2001年11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见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历史时刻,是代表团成员中唯一的新闻工作者。在20多年的记者生涯里,先后采写文教、政法、外事和经济等各类新闻作品凡120余万字,著有《商海直书——目睹中国商务20年》。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记者写给记者的书!作者以20多年的亲身感悟告诉我们,在商务新闻采写中:
    真理比真实更重要。
    想像比知识更重要。
    激情比才情更重要。
展开
精彩书摘
    采访篇:像聊天那样采访
    第一节  聊天:采访的最高境界
    在一些人眼里,记者的生活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因为记者可以到处采访。显然,在这些人看来,采访就是旅游。
    在另一些人看来,记者的工作刺激而极有挑战性,因为记者什么人都能认识。在他们眼里,采访就像交友。
    也有人认为,记者采访就像请一位熟悉的朋友或未曾谋面的人吃顿饭一样,只不过是要带上录音笔、采访本或笔记本电脑,彼此进行一次精心准备的活跃的谈话而已。
    以上种种,对,也不对。至少,持这些看法的人一定是新闻界的圈外人。
    对,是因为记者由于职业性质的需要,理论上讲,确实有机会可以跑遍全球,有条件认识任何自己想认识的人,而且也确实有一些采访就是在饭桌上完成的。
    不对,是因为新闻采访毕竟不是旅游、不是交友,更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寻找。寻找采访线索、根据线索寻找到要采访的“嘴巴”,并从这些嘴巴里找到他们可以用来报道的素材。况且,记者采访是有分工的,不可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见到谁就能见到谁。
展开
目录
采访篇:像聊天那样采访
第一节  聊天:采访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  灵感:点燃采访的火花
第三节  机会:幸运之门的钥匙
第四节  案头:通往成功的桥梁
第五节  愚钝:战胜怯场的利器
第六节  记录:延长采访的灵丹
第七节  寒暄:营造氛围的法宝
第八节  提问:把控节  奏的技巧
第九节  倾听:妙用第三只耳朵
第十节  沉默:走出窘境的方舟
第十一节  话别:寻找最后的亮点
第十二节  网络:穿越时空的采访

写作篇:像说话那样写作
第一节  商务新闻:就在你身边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商务新闻
第三节  商务新闻:像说话那样写作
第四节  导语:字越少,效果越好
第五节  消息:文越短,看上去越美
第六节  数字:美丽的陷阱
第七节  引语和背景的运用
第八节  特写:魔鬼在细节
第九节  人物专访:写出真正的人
第十节  演讲报道:怎一个“说”字了得?
第十一节  言论:清晰比华丽更重要
第十二节  以事实说话,用思想写作:放弃是一种痛

感悟篇:捍卫母语及其他
记者:借我一双慧眼吧。
编辑:不做屠夫做大夫
办报:首要的是做好“表面文章”
别了,洋文字母!
CCTV: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看不明白——兼谈媒体在维护母语纯洁性方面的责任
从OZ到“雄心水平”——从两则媒体用语想到的
关注民生:“小人物”背后的新闻“大金矿”
“假”货堆里新闻多
不忘冷点:小商品里的大文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