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196020
  • 作      者:
    李彬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李彬的这部《全球新闻传播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力图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里揭示的一系列“全球化”命题为指导,同时吸取20世纪以来“新史学”的理论,针对全球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化、社会动因、专业背景、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全面系统而不失深入细致的分析,点面结合、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结合,以期勾画一幅有机的而非机械的、整体的而非割裂的、联系的而非分离的全球新闻传播史,从而既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撑,又为我国新闻传播界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提供科学的历史参照。
  ——方汉奇
展开
内容介绍
  几年前,陈昌凤说起她想写一本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材,而且想从一个新的视角写。我表示赞同。新闻史的教材、著作在我国已经出了很多,从一卷本到多卷本都有。我向她谈了我学新闻史的体会。传统写法的新闻史,与历史学家写的中国近、现代史差不多,按革命阶段分期,是以报刊资料叙说历史而已。至于新闻业本身的发展阶段划分,不但不能体现于章的标题,见于节的标题也不多。体现新闻规律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本来放在一起谈更符合逻辑,但是由于会突破政治分期只好按下不表。所以,一本新闻史看完了,头脑里装满了各种政治活动、革命斗争的背景材料,以及这些时期的说不完、记不清的各种报刊的言论及其斗争。头绪繁杂,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很多,尤其是对这个时期的新闻业本身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新闻业发展史中反映的新闻规律,不甚了了。有这种体会的,我想不只我一个。这并不是贬低传统写法的新闻史的价值,而是说在读过这类新闻史之后或同时,还有没有一种能满足后一种需求的新闻史呢?
  有需求就去满足,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陈昌凤对媒介社会学素有钻研,我赞同她从媒介社会学的视角来写一本中国新闻传播史。抓住不同时期新闻业表现的主要特点,用翔实史料去体现传媒在某一领域的社会功能,以及自身在实现这一功能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
  第一节 历史与新闻史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人类的传播交流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如今已达到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高度发达阶段,“千里眼”、“顺风耳”之类的幻想,早已成为不足为奇的传播景观。站在21世纪回首人类的传播历程,恰似站在一条大河的人海口眺望它的源流,只见一条如丝的细带从邈远的天际飘然而下,千曲百折,奔流万里,最终以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雄浑气魄扑入汪洋大海的怀抱!
  这是一种渐进兼突变的进程,这是一种习焉不察的变迁。其中蕴含着许多发人深思的哲理,其中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传说。极而言之,不参透传播衍变的奥秘,便难以把握人类历史的脉搏;不缕清这张无形网络的经纬,就无法揭示它所维系的社会。遗憾的是,对此深切参悟者不多,而透辟阐述者寥寥。虽然当今有关新闻史的论著泛滥几乎成灾,但滔滔皮相之论于世何补?尼采在其《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部(1874)中,区分了三种历史学:即纪念碑的、尚古的与批判的历史学。就新闻史研究而论,大抵囿于纪念碑的历史学,鲜有进抵批判的境界。
  在许多人看来,所谓新闻史就是关于新闻的历史,这仿佛是个自明的概念。然而细加分析便会发现,这个看似清晰的术语,实际上还是一本糊涂账!首先,新闻史指的究竟是新闻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呢,还是指人们对这类事件的记述呢?其次,新闻史所关涉的到底是新闻媒介对某些有新闻价值事件的报道呢,还是媒介自身的演进呢?如果新闻史把新闻事件作为考察的重点,那么它同一般的社会史又有什么区别呢?假如新闻史只关心媒介自身的生成发展,那么某时某地创刊某张报纸又有多大意义呢?那种婆婆妈妈式的新闻史,难道不是沉闷得令稍有思想者无不感到窒息吗?
展开
目录
序一 方汉奇
序二 孙旭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传播史是一门科学
第二节 研究路径: 传媒的社会功能与媒介社会学

第二章 新闻传播活动与古代中国社会
第一节 传播活动发端于人类社会的产生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形态
第三节 古代报纸的内容和形式
第四节 古代官报的管理与发行体制
第五节 坎坷的历代民间报纸
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新闻控制
第七节 古代社会条件下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章 中国近代新闻业: 西学东渐的产物
第一节 近代传媒诞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西方人在中国办报的开始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的在华外报
第四节 近代外报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 近代化图景中的国人报刊
第一节 国人报刊与近代化同步发端
第二节 报业与近代政制改良: 维新报刊主导的国人办报热潮
第三节 报业与近代政体革命: 革命报刊主导的国人办报高潮
第四节 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闻法制建设

第五章 五四时期报刊与文化现代化
第一节 《新青年》与文化启蒙
第二节 五四报刊与文学革命
第三节 五四报刊与民主科学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等主流思潮的传播
第五节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改革
第六节 新闻专业化的形成

第六章 商业报刊及其资本主义企业化运营
第一节 资本主义商业报刊及其方针
第二节 商业报纸及其业务发展
第三节 商业报纸的经营模式
第四节 商业报刊与自由主义新闻思想

第七章 新闻传媒与中国现代政党政治
第一节 主导性政治力量: 国民党的官方新闻体系
第二节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新闻思想”与新闻控制
第三节 独立政治力量的崛起: 共产党的新闻事业
第四节 马列主义主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
第五节 日占时期沦陷区的敌伪报纸: 反动的准党报

第八章 泛政治化的新闻传播: 1949—1976
第一节 新体系: 新中国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 经济恢复时期: 传媒显示社会发展功能
第三节 1956年的新闻改革: 新闻专业主义无果而终
第四节 “反右”运动: 传媒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第五节 “大跃进”: 媒体对新闻原则的反叛
第六节 十年“文革”: 传媒工具论登峰造极

第九章 改革开放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中,传媒重塑形象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新闻传播全面变革
第三节 新中国新闻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新闻观点

第十章 生产力大释放的传播媒介
第一节 新闻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传媒体制的困境与变革
第三节 新生态下的新旧媒体
第四节 传媒产业化: 体制性变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