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新闻传播学高影响论文评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57082
  • 作      者:
    徐剑,蒋宏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新闻传播学高影响论文评介》试图结合两大引用数据库CSSCI和CNKI、两大文摘数据库《新华文摘》和《复印报刊资料》,采用被引用和被转载两项指标,深入挖掘反映新闻传播学科学术影响力的高被引论文,力图通过客观的定量数据分析,纵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焦点,为今后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形成一个可供共同讨论的基本文献框架。
    《中国新闻传播学高影响论文评介》适合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师生、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士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
    一、什么叫“传媒影响力”
    按照现有的社会理解,所谓影响力(Influence)是指“文化活动者以一种所喜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其实,更本质地看,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合目的性的控制作用。传媒影响力是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因此,其影响力的发生势必建立在收受者关注、接触的基础上,因此,传媒影响力从内涵上看,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引起合目的的变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的部分构成的。
    那么,传媒影响力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它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
    这种“渠道烙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传媒的物质技术属性(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作为不同类型的传播渠道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物质技术烙印,并由此产生的对于人们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一是传媒的社会能动属性(如,传媒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产生的对于人们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展开
目录
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
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
传媒与司法三题
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
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隋况初探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
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
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
公众利益、民主与欧美广播电视的市场化
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
性别与传播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重提媒介产业化
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学会解读大众传播——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
我国省级党报的现状与走势——全国省级党报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电视传媒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
新闻与传播:走向网络空间的时代
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作用
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
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
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
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
上海网络受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市民与媒介生态调查报告
十五年来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一
互联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
传播媒介与文化: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研究的三个模式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试论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开发
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
论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
中国传媒业利用业外资本合法性研究
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
网络新闻传播结构的构建与分析
1981~1996: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几种新闻学术刊物的简略考察
谁在设置中国今天的议程——电子论坛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对党报议题的重构
试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获得与维系——关于传播营销的策略分析
旅游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BBS议题的形成与衰变——对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个案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