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教授在谈到当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流动造成全球化视野转变问题时指出:“这种向全球化视角的转变有两个主要的维度。首先,作为全球共同体的成员,人们越来越认为社会责任并非仅局限于国界之内,而是延伸到了国外……第二,全球化视角意味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民族国家之外寻找形成他们自我认同的源泉……由于地区和全球层面上的政治变革弱化了人们对所居住的国家的倾向性,民族国家作为认同源泉的意义正在减弱。”当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流动引发了人们观察与思考方式的结构性转变,吉登斯教授无疑触及了其实质。但是,突出地表现在网络虚拟空间上的这一转变,在不同政治类型的国家,无论在主体,还是客体方面,其含义及其表现形态是非常不同的。<br> 所谓国外,也就是超国家之所在,包括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存在。当然,作为实体的世界性和区域性,其首先是以与地理密切相连的形式而存在。但是,对于大多数个人而言,其由意志、情感、认知、思想等所构成的、表达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存在也许并不与所属的民族国家、地区,乃至其所生活于其中的群体直接相联系,这在日常生活方式方面尤为明显,诸如某种类型的网上婚恋等。对当代人而言,其日常生活中相当大的部分与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结构关系极其疏远。因此,在此方面,网络虚拟空间上的存在与人们地理所属生活有机整合而几乎不受外在力量,尤其是社会政治的干预。这时,所谓网络虚拟空间,实际上是人们的真实生活,构成了其巨大生活潜力的表征及其实现。当代人,正是通过网络虚拟空间超越本国、本地、本文化、本族群,与诸多他者自由交融化合,其深层结构得以实现,有学者称之为全球文化现象。贝克教授从全球现实在观察者视界中折射与重构的角度讨论了这一全球文化现象:“限于地域的各种文化都作为整体相互区分和划界,而随着全球文化景观概念的出现,一种关于世界差别和世界问题无所不在的观念取代了限于地域的文化。地球上差别极大的两个半球成为同一个地方的相邻场所,一个世界的犹如一家人的相似性,掩盖并贯穿了地域、种族、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差别和分化。然而与此同时,在这种‘无所不在’的环境中,又产生和形成了新的种族、政治和宗教差别。”<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