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献芹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64452
  • 作      者:
    陈思和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我是在大学毕业以后才结婚成家的。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青年人结婚还流行自己打制家具,那时我已经知道,自己的未来人生必与书本相伴随,在打制家具的时候特意让木匠做一个大书架。当时木料奇缺,而书架的质地不比一般家具,需要特别的坚实负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木料,我在木匠的怂恿下,居然卸下一扇门,用黄杨木的门框改作成书架的横档与直档,又拆了一副床板,做成书架的隔板。——今天想来真不可思议,而在当时,对于准备建立新的家庭的我来说,自己的书架在心里的分量实在是重于门窗与床。这个大书架做工很好,线条简洁,高贵堂皇,气象非凡,大大咧咧地昂立在我的狭小的新房里,气势压过上海家具厂出品的三门衣橱和大床。那时我的书还不多,全部放上去还很稀松,可以添置一些小摆设。书架下是妻子从娘家搬来的~张樟木写字台,加上家里外祖父传下来的一张红木坐椅,就成了我当时最豪华的家当。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自己的书架<br>    之一:美丽上海<br>    彭小莲女士是著名的电影导演,但我更加熟悉的是她的小说,从许多年前的《阿冰顿广场》到2004年底由我编发的《回家路上》,都是我所喜爱的作品;而当年读长篇纪实文学《他们的岁月》时激动不已的情绪,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美丽上海》是一部电影,曾经获得第24届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我一直无缘欣赏这部电影,既不曾见到电影院公开放映,也未曾买到它的DVD碟片,我觉得很奇怪,一部上海拍摄的片子,又是描述上海的故事,还得了全国的大奖,怎么就没有广泛的宣传和上映。但是我还是读到了这部电影的文学剧本,为了推荐它,破例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了这个剧本。现在我读的是根据电影剧本改编的长篇小说,其实电影的味道仍然很浓,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小说。<br>    上海的历史沧桑本来没有什么悲壮的感觉,它包含的总是惆怅的怀旧伤感、缠绵的琐碎细小,以及一种欲望的搔首弄姿,这样一种情调在艺术上的体现,总是需要针脚绵密、家长里短的市井风格。小莲以往的小说风格显然不是这样的,她的文字里总是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味道,如《回家路上》,以一条马路的盛衰导演出人性绝望与历史沧桑。我过去曾经说过,彭小莲是经历了三重人生,也经历过三重失望:她出身干部家庭,接受的是正统的教育,1955年一场反胡风的冤案把她的童年推入灾难的岁月,这是第一重;“文革”后她出国学习电影艺术,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从她的创作中看得出双重视野的交叉,具有开阔的文学空间概念,但中国的传统教育,又使她对于西方霸权特别敏感,甚至真切感受到西方民主的某种虚伪,这是第二重;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自己的书架<br>弁言<br>之一:美丽上海<br>之二:食书的女人<br>之三: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br>之四:诗的隐居<br>之五:第九个寡妇<br>之六:诗的蒙难<br>之七:海上学人<br>之八:尴尬风流<br>之九:垂柳巷文辑<br>之十: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br>之十一:潘旭澜文选<br>之十二:《中国评论》与晚清中英文学交流<br>之十三:秦腔<br>之十四:紫色海<br>之十五:惜别<br>之十六:碧奴<br>之十七:上海魔术师<br>之十八:三生三世<br>之十九:私宴<br>之二十:边地梦寻<br>之二十一:都市文化研究书系<br>之二十二:兄弟<br>之二十三:鲁迅·革命·历史<br>之二十四:闲暇:文化的基础<br>之二十五:海藻集<br>之二十六:圣天门口<br>之二十七:定西孤儿院纪事<br>之二十八:刺猬歌<br>之二十九:这一片人文风景<br>之三十:大学语文实验教程<br>之三十一: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br>之三十二:瑰宝<br>之三十三:诗的朝圣<br>之三十四:海派文化的十大经典流变<br>之三十五:面包与自由<br>之三十六:报纸副刊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br>之三十七: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br>之三十八:灵魂不能下跪<br>之三十九:沙漠上鲜活的鱼<br>之四十:梅志文集<br>附录:是"雷马克"不是"高尔基"<br>之四十一:魔都上海<br>之四十二:中国文学史新著<br>之四十三:"薪传"系列<br>之四十四:赤脚医生万泉和<br>之四十五:带母语回家<br>之四十六:思想的尊严<br>之四十七:未完的人生大杂文<br>之四十八:项狄传<br>之四十九:胡风家书<br>之五十:光华文存<br>后记<br><br>第二部分:自己的书架余编<br>题记<br>之一:不可一世论文学<br>之二:谈话的岁月<br>之三: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br>之四:"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韩译本<br>之五:说话的精神<br>之六:在历史缝隙间挣扎<br>之七:中日文学中的蛇形象<br>之八:吊诡的新人<br>之九:话语与生存<br>之十:晚清主要小说期刊译作研究<br>之十一:异态时空中的精神世界<br>之十二:"20世纪文学史理论创新探索丛书"导言<br>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