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产生,还有中国特殊的历史针对性和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1976年打倒了四人帮、结束了“文革”,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在各个领域进行了拨乱反正。在文学艺术领域,面临的是“文学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极“左路”线所带来的文学艺术创作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时,关于文学本质特性的理论探讨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急需发展文艺生产力的实践问题。如果坚持“文学是阶级斗争工具”,“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僵化的理论观念,文学艺术必然是死路一条,因此历史选择否定僵化的理论观念,时代呼唤新的理论观念的出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艺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紧张地进行理论探讨,“文学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些理论观念的出现固然同文艺学家的聪明才智有关,但归根到底它是时代所催生的,它是为新时代的文艺鼓与呼,为新时代的理论增添了春色。<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