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住房60年(1949-2009)往事回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8434
  • 作      者:
    刘燕辉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往事 回眸 感触<br>    足迹 变迁 人生<br>    典故 访谈 评述典<br>    丁俊清 马国馨 于家峰 叶耀先 由宝贤 杜白操 李东生 张珑 林建平 赵喜伦 陈德祥 陈华宁 邹德慈 秦佑国 许亭远 梁光泽 康鸿斌 康忠厚 韩秀琦 马韵玉 开彦 毛钺 左亚洲 朱昌廉 寿民 吴晟 张庆仲 赵冠谦 班焯 栗德祥 秦铮 吕俊华 赵士绮 童悦仲 詹庆旋 窦以德 鲍家声 冯华 叶茂煦 刘燕辉
展开
内容介绍
    2009年的金秋时节,当近十八万字、两百多幅图片的书稿沉甸甸地摞在办公桌上,其中有住房故事(作者及受访者的住房经历)、住房研究(作者及受访者亲历的住房研究)、住房事件(作者及受访者亲历的住房事件),内容之丰富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顿时,与这本书相联系的人和事历历浮现眼帘……<br>    2008年末,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沈元勤总编、张建编辑与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刘燕辉主任、何建清教授级高工一起商榷出版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住房建设成就的著作。2009年3月初,经多次讨论,张建与何建清完成了本书的整体策划方案,确定了从“住房亲历”的视角,通过约稿和采访的方式、图文并茂的形式,在70至80岁左右的社会各界人士中,收集、挖掘我国住房发展的“活的历史”,翔实地记录60年的住房建设发展历程和成就。<br>    之后,这种想法进入到实施阶段。3月底开始,我们一一联系邀请对象,对于这些前辈,我们怀着一颗不安的心,不管怎样,我们的造访都是一种打扰。但是,他们中不管是因客观原因不便参与者还是欣然同意者,都是那么谦逊、和蔼,完全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在受邀对象确定参与方式后,编辑组开始了大量的约稿、访谈和稿件整理工作。在此,也特别感谢上海同济大学周静敏教授、南京市《现代城市研究》杂志社陈小坚总编承担的组稿工作。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样的住宅,今天看是不可思议的,但在那时还算是比较好的,如我的连襟在剧团当导演兼舞美,住房面积只有我的一半约14平方米,只有一间卧室,厨房是大家合用的,一家一个小煤炉,会客、吃饭都坐在床上。打水、洗衣服要到楼下“道坛”里,那里有一个公用水龙头,还砌了一个大水池。<br>    回忆起来,房子虽小了点,但是很温馨,尤其是邻里关系非常和睦。住宅坐落在城市当中的一座山顶的台地上,树木茂盛,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要是现在的话,只有高级干部或大老板才能住上这样的位置。我在山坡上的住宅周围有十来户邻里人家,大家经常互相串门、下棋、聊天。那时最感困难的是自行车问题,房屋在50米高的山上,从山脚到家,要上100多级台阶,再上20多米坡地,自行车背上扛下实在吃力。几个邻居小伙子帮了大忙,他们每当看到我扛着自行车上下时都放下手上的活冲出家门抢着帮我扛,有一个叫长云的小伙子干脆每天定时在家门口或街口来帮忙。我有时回家后还要外出用自行车,就暂时将它放在山脚口,后因计划改变或其他原因忘记扛它回家,也不要紧,那时是没有人偷车的,我在山上住了五六年,从来没有发生车子被偷或被砸坏的事件。或许是山下的邻居起着监护作用,每遇这种情况,山下的邻居都会把车子搬进家保管,第二天早晨放回原来位置,这是我至今想起来还会热泪盈眶的事。此外,还有些感人至深的邻里人和事:比如说有时忘记关门了,我们的邻居都会查看一下然后把门关上。有时宿舍院落门坏了,家住山坡上的陈老伯会一整天坐在自家门口的小平地上关注着大门,起着业余门卫的作用。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是有一天刮台风,我在房间里忽然感到门外有人,开门一看是一个浑身湿透的陌生人在躲雨,我请他进屋,拿毛巾给他擦身,后来我们成了朋友。他是温州京剧团的舞台美术师,他手抄了一本唐人绝句万首选送给我,至今我还当作宝书压在枕头下,睡前常读几首。<br>    我这结婚后第一阶段的住房是厂里供给的,没有产权概念,不用缴房租,甚至连水、电费都不用缴。<br>    1978年,我被抽调到杭州参加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爱人和孩子搬到岳父家住。我一年后回温州,工作也从自来水公司调到新成立的规划设计处,原先住的那间房子也自动放弃了。
展开
目录
作者及受访者简介<br>编者的话<br>住房故事<br>忆住房亲历及住房发展感言/丁俊清<br>筒子楼22年记/马国馨<br>我的住房变迁和亲历感受/受访者:于家峰<br>我的住房经历/叶耀先<br>巧媳妇努力去做无米之炊/由宝贤<br>回眸我的居住历程/杜白操<br>我的住房经历/李东生<br>我与住房半世纪/张珑<br>谈如厕亲历,感慨居住水平提高/林建平<br>家的“变奏曲”/赵喜伦<br>我在北京的住房变迁/受访者:陈德祥<br>60年沧桑一个“家”/陈华宁<br>浅谈我的住房经历/受访者:邹德慈<br>我的住房故事/秦佑国<br>从大杂院到住宅小区/受访者:许亭远<br>从亭子间到浦江景观房/受访者:梁光泽<br>从竹篱笆墙平房到商品楼房/康鸿斌<br>我在呼市的住房变迁/康忠厚<br>60年居住变迁亲历/韩秀琦<br>住房研究<br>在集体住宅中如何实现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平衡/马韵玉<br>中日小康住宅研究成果影响房地产十年开发/开彦<br>浅谈住宅开发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受访者:毛钺<br>住宅给水排水的变迁/受访者:左亚洲<br>六十载巨变栖居换新颜/朱昌廉<br>天津农村住房30年回眸(1979~2008年)/寿民<br>北京住宅建设60年/吴晟<br>中国60年住宅面积标准的演变与思考/张庆仲<br>回顾改革开放后住宅的研究进程/受访者:赵冠谦<br>记对砖混住宅体系的一次课题研究/班焯<br>谈谈住房60年的点滴感受/受访者:栗德祥<br>住房60年座谈会录/受访者:秦铮吕俊华赵士绮<br>60年间我国居住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受访者:童悦仲<br>回顾对住宅照明的些许研究/受访者:詹庆旋<br>对住房发展与问题的思索/受访者:窦以德<br>60年走向世界的中国住宅研究/鲍家声<br>住房事件<br>忆农房建设的起步/冯华<br>教师住房旧貌换新颜——迎国庆60周年感受住房的变迁和设计体会/叶茂煦<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