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3814
  • 作      者:
    陈家祥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以国内外高新区功能研究评析为基础,构建了从国家高新区预设功能、功能异化和偏离、功能回归和提升、功能创新和南京高新区功能定位研究等包括评价分析、目标对策、理论实证在内的高新区功能研究的框架,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内容系统、论述深入,对同类园区功能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家祥,男,汉族,1945年1月出生,上海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现任职于常州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副主任。曾是西藏军区重点工程“一0一”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施工组织者、负责总后“四三六五”工程(合肥炮兵技术学院工程)的选址、征地、规划、设计与施工。在全军绿化工作、全军后勤工作及全军院校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表了《高原部队营区绿化工作规划设想》、《西藏高原太阳能利用的广阔前景》、《军队院校总体规划设计的体会》等多篇论文。编导军教片《面向未来,建设崭新的军校》。在西藏高原工作期间,在修桥、筑路、地下、地面等国防工程建设中多次立功受奖;负责设计的弹药库、体育场、医院、学校等工程项目也多次获奖。并于1973年获总后勤部太阳能利用科技奖。荣立二等功一次。曾于1968年1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合影留念。1999年8月发表《赴西欧六国考察报告》欧洲的城市化进程。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以国家高新区的预设功能评析为基础,揭示了国家高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现实功能与预设功能相比出现的功能异化、偏离的现象,探讨了这一现象出现的经济、体制和机制等动因,构建了创新型高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功能偏离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根据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要求,从功能创新的角度阐述了国家高新区功能同归与提升的基本导向、内涵和目标,归纳并梳理了国家高新区功能创新中的基本功能、一般功能、特殊功能和网络功能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制度构建、创新空间优化等功能回归与提升的对策;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对其发展条件、发展历程、功能演化、功能创新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富有创意地总结了高新区三种集群创新模式,对国家高新区和其他园区有一定的普适意义。
  《中国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可供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国家高新区功能创新的概念辨析
  1.1  国家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1991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准建立了5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改革开放和持续技术创新的推动下,54个国家高新区一直保持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器。2005年,53个国家高新区(除宁波高新区成立于2007年1月)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 392亿元,工业总产值21 611亿元,上缴税金1189亿元,出口创汇727亿美元,分别为1991年的303倍、304倍、305倍和404倍。工业增加值5553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8.8%,增加幅度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幅度约20个百分点。在一些地方,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长春、苏州、西安等国家高新区工业产值已占所在市的1/3以上。西部12个国家高新区为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东北7个国家高新区集中了大部分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了活力。国家高新区作为一个崭新的城市空间和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极核,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基地,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和空间结构。
  1.国家高新区的功能异化与偏离
  国家建设国家高新区的宗旨是:创造局部优化的环境,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而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这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争的战略抉择。尽管53个国家高新区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但是我国国家高新区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其宗旨和功能并没有完全实现,而是出现了一些偏离和异化,影响了国家高新区作用的发挥。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国家高新区功能创新的概念辨析
1.1  国家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辨析与研究对象界定
1.2.1  相关概念辨析
1.2.2  研究对象界定
1.2.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国家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高新区的功能解说理论
2.1.1  高新区的功能解说理论
2.1.2  高新区的功能定位研究
2.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
2.2.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2.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2.3  区域创新环境理论
2.2.4  全球化创新理论
2.3  高新区规划及发展评价研究
2.3.1  高新区区位研究
2.3.2  高新区发展评价研究
2.3.3  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评述
2.4  创新型高新区的理论基础
2.4.1  创新型高新区的理论背景
2.4.2  创新型高新区的理论构建
2.4.3  创新型高新区的评价体系
第3章  国家高新区的预设功能评析
3.1  国家高新区的预设功能
3.1.1  国家高新区的时空发展
3.1.2  国家高新区的预设功能
3.2  国家高新区预设功能的背景
3.2.1  国际背景
3.2.2  国内背景
3.3  国家高新区预设功能的合理性评析
3.3.1  宏观经济视角的分析
3.3.2  城市功能视角的分析
3.3.3  高新区内在发展视角的分析
3.4  国家高新区功能作用的积极表现
3.4.1  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器
3.4.2  高科技产业化人才的孵化器
3.4.3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器
第4章  国家高新区功能异化与偏离的表现
4.1  国家高新区功能异化与偏离的主要表现
4.1.1  整体发展定位的异化
4.1.2  产业开发方向的偏离
4.1.3  产业集聚功能的退化
4.1.4  研发孵化功能的弱化
4.1.5  扩散带动功能的矮化
4.1.6  综合改革功能的淡化
4.2  国家高新区功能异化与偏离的量化评估
4.2.1  偏离系数的定义
4.2.2  国家高新区功能异化与偏离的量化评估
4.3  国家高新区功能异化与偏离的原因
4.3.1  基于高新区发展阶段的分析
4.3.2  基于整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4.3.3  基于创新源的分析
4.3.4  基于高新区考核体制的分析
4.4  国家高新区功能异化与偏离的影响
4.4.1  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4.4.2  对中国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
4.4.3  对中国高新区发展路径的影响
第5章  国家高新区功能回归与提升的目标
5.1  国家高新区功能回归与提升的基本导向
5.1.1  国家高新区面临“二次创业”的新阶段
5.1.2  困家高新区功能回归与提升的基本导向
5.2  国家高新区功能回归与提升的基本目标
5.2.1  基本功能的回归与提升
5.2.2  一般功能的回归与提升
5.2.3  特殊功能的构建与提升
5.2.4  网络功能的构建与提升
第6章  国家高新区功能回归与提升的对策
6.1  国家高新区创新环境的培育
6.1.1  区域环境的含义
6.1.2  区域创新环境的含义
6.1.3  区域创新环境的培育
6.2  国家高新区制度创新的构建
6.2.1  制度创新的含义
6.2.2  国家高新区制度创新的构建
6.3  国家高新区创新空间的优化
6.3.1  高新区空间发展的现状分析
6.3.2  国家高新区的空间优化
第7章  南京高新区功能创新的实证研究
7.1  南京高新区的发展条件
7.1.1  南京高新区发展的优势因素
7.1.2  南京高新区的发展成就
7.2  南京高新区的功能演化及其动力机制
7.2.1  南京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7.2.2  南京高新区的功能演化
7.2.3  功能演化的动力机制
7.3  南京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特点
7.3.1  南京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模式
7.3.2  南京高新区的创新模式特点
7.4  南京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功能定位
7.4.1  南京高新区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7.4.2  南京高新区“二次创业”的竞争要素
7.4.3  南京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功能定位
7.5  南京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对策
7.5.1  发展的路径
7.5.2  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