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为“大秦第一将”,被后人尊为“中华第一勇士”。蒙恬出身世代名将之家,其先人曾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军攻破齐国都城,实现了秦王政梦寐以求的江山一统。
正当秦都咸阳欢庆胜利之时,北部边境却传来匈奴频频骚扰、大举南侵的消息。匈奴军队烧杀抢掠,边地百姓苦不堪言。秦王朝大局初定,人心思安,举国厌战。这一次.秦始阜派出的北击匈奴的大将仍是他最信赖的蒙恬。
将连年征战的辛苦抛在身后,蒙恬再次临危受命,“北逐戎狄”。公元前215年,他统领三十万秦军奔赴边关。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在黄河上游(今宁夏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据汉代贾谊言,当时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
蒙恬不负众望,一战定河套,为北方带来了十几年的和平安定,也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河套一战,蒙恬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34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洮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
在拒敌千里之后,蒙恬带兵继续坚守边陲。他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这在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史和古代文明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来,蒙恬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修直道一千八百余里,可惜没有竣工。但直道的修筑仍然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大漠风霜,边塞雨雪,蒙恬驻守边疆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后来,秦始皇病逝后,内侍赵高伙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假造遗诏,遣使者赐蒙恬自尽。据《史记》载,蒙恬对使者说:“我蒙氏为秦国出生人死已有三代。我统领三十万大军,虽遭囚禁,仍有反叛之力。但我知道应守义而死,因不敢辱没先人,不能忘记先帝之恩。昔日周公旦背负年幼的成王上朝,曾断指为誓忠心不贰,终于平定天下。成王长大却听信谗言,周公旦被诬陷逃亡楚国。后来成王醒悟,杀进谗言者,迎回周公旦。所以《周书》言,君王做事要反复考虑。我蒙氏一家忠贞不贰而遭诛杀,必定因奸臣作恶,内部倾轧。周成王犯错而能改过自新,国家昌盛;夏桀、商纣杀贤臣而不悔过,身死国破。我以为犯错而能改正、从谏如流、反复思量乃是圣君治国的法则。我说这些并非为求免死,而是准备为忠谏而牺牲,希望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考虑遵从正确的治国之道。”使者闻言说:“我奉诏来处死你,怎敢把将军之言传达圣听?”蒙恬喟然长叹道:“我如何得罪上天,竞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其间怎能不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于是吞药自杀。
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较之蒙恬生前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于万里长城的丰功伟业,其最后的悲剧结局令人感愤无已。
三军将士得知蒙恬死后,追念将帅多年来精诚一致,共同御敌,又感其贤良明达,怀愤含泪。他们用战袍撩土将将军葬于绥德城西大理河川,形成现在的小山丘,与秦太子扶苏墓遥遥相望。P16-1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