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司法保障人权的限度: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07418
  • 作      者:
    黄金荣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黄金荣,浙江义乌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律师。1996和1999年分别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99~2004年在浙江大学法学院任教,2004~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为法理学和人权理论。曾在《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法商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并有译著若干。
展开
内容介绍
    《司法保障人权的限度: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是人权法领域一个经久不衰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主要关注作为人权规范的经济和社会权利是否适合由司法机关强制实施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涉及经济和社会权利领域的国际公约是否应建立申诉机制,或者是否应在国内宪法中规定经济和社会权利以及允许国内法院对此类宪法权利条款直接实施的问题。人权法领域对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的怀疑论极大地妨碍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不同种类权利同等重要的政治原则,但这种怀疑论在现实法律生活中又根深蒂固。那么,实现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的障碍和限度究竟在哪里呢?本书试图对此作出回答。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权利理论中的经济和社会权利
    经济和社会权利被《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约宣布为“人权”,然而,围绕这类权利的人权地位以及权利性质的理论争论并没有随着国际人权文件的确认而消失。由于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问题的产生本身与这类权利的人权地位的承认过程密切相关,并且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对此类权利性质的认识,因此,对经济和社会权利人权地位的争论作出理论上的澄清对于客观认识这类权利的可诉性问题至关重要。这种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传统的人权和权利理论是否可以包容经济和社会权利这种权利类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既需要对经济和社会权利的人权和权利性质进行一番审视,也需要对人权和权利的概念本身进行必要的反思。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怀疑论
    自从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颁布后,经济和社会权利的人权地位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政治和国际法上的普遍承认,但这种承认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国内法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确认,更不意味着人们在观念上已经普遍接受了这种人权。从传统的权利和人权理论出发,许多学者对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权利和人权属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
第二节 问题与方法
一 论题与论点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概念解析
一 可诉性
二 经济和社会权利
第四节 关于论题的一个疑问
第一章 权利理论中的经济和社会权利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怀疑论
第二节 对人权标准的再审视
一 至关重要性
二 普遍性
三 切实可行性
第三节 对“权利”概念的误用?
一 权利与义务的相关性
二 利与要求的关系
第四节 动态权利观与经济和社会权利
一 权利的三个维度与经济和社会权利的规范结构
二 动态权利观与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发展

第二章 可诉性问题的由来
第一节 国际人权公约的合与分
一 合而不同:两公约的起草过程
二 同而不和:两公约的规范内容
第二节 权利二分法与可诉性问题
一 权利二分法:两类权利的鸿沟
二 可诉性问题:冷战的产物?
第三节 问题的不断重现
一 印度
二 日本
三 东欧
四 南非
五 加拿大

第三章 对可诉性的初步论证
第一节 对权利二分法的质疑
一 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
二 权利的成本
第二节 义务层次理论
一 义务三分法
二 义务层次论的发展
第三节 权利的“一体化”保护
一 平等权
二 程序性权利
三 生命权
四 经济和社会权利作为公民和政治权利的限制

第四章 实现可诉的难题
第一节 已决和未决的问题
第二节 义务层次与规范模糊性
第三节 新权利二分法与可诉的难题
一 义务层次论存在的问題
二 另一种权利二分法
第四节 “一体化方法”的局限

第五章 发展可诉性:国际人权法领域的进展
第一节 发展的眼光
第二节 《公约》条约机构的实践进展
一 最低核心义务理论的发展
二 界定《公约》权利的方法:以健康权为例
三 《公约》个人申诉机制的发展
第三节 《欧洲社会宪章》集体申诉机制
一 集体申诉机制概况
二 集体申诉案例评析
三 集体申诉案例中的可诉性

第六章 实现可诉的可能性与限度
第一节 政治合法性与司法能力的限制
第二节 南非宪法判例评析
一 1996年南非宪法
二 “苏布拉姆尼案”
三 “格鲁特布姆案”
四 “治疗行动运动案”
五 主观权利的范围与限度
第三节 增强可诉性的可能措施
一 人权委员会制度
二 公益诉讼制度
三 印度的社会行动诉讼
第四节 可诉性问题及其局限
一 影响可诉性的因素
二 超越可诉性

第七章 中国法律语境中的可诉性问题
第一节 中国的特殊语境
第二节 宪法司法化的难题
第三节 可诉性理论的启示
一 最低限度的可诉性
二 权利规范类型与可诉的程度
第四节 两个层次的可诉性
第五节 在中国法院适用《公约》?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录一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附录二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任择议定书草案
附录三 建立集体申诉制度的《欧洲社会宪章》
附加议定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