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广州涉外司法问题研究:1644-184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0778
  • 作      者:
    唐伟华,黄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清代广州涉外司法问题研究(1644-1840)》以清代前期(1840年以前)发生于广州一带的各类华洋案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还原清前期涉外司法活动的历史场景,从动态的、微观的角度考察清代涉外司法的体制及其内在精神,剖析中西双方在司法、外交领域的矛盾冲突及其历史、文化根源,进而对中国古代法律的“现代化”做出了评价。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今时代,狭义的“司法”主要指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这与中国古代法律语境下的“司法”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别。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司法体系,尤其是在地方,省、府、州、县的各级首脑往往统领诸权于一身,故其司法活动的内涵远比审判复杂得多。另外,传统司法素来有重实体、轻程序的特征,司法的重心往往更注重执行刑罚,本书所涉及的诸类涉外司法活动尤其体现了这一特征。基于此,本书所论述的“涉外司法”系指清朝统治者处理涉外案件的有关活动与过程。<br>    其次,是关于本书研究时空范畴的界定。其一,就研究时段的选择来看,以往成果大多关注晚清时代。但晚清的国衰民弱、主权沦丧等许多客观的历史因素常常左右研究者的主观情感,从而会给冷静地分析研究造成诸多不便。相比而言,清代以前的时段同样缺乏可供研究的典型意义,当时西方处于前工业化时代,其全球扩张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政治、文化冲突还不显著,中西之间暂时缺乏全面接触及往来互动的现实依据,相互之间甚至缺乏基本的认识。在这种前提下妄谈涉外司法及文化价值冲突,缺乏充分的现实依据及典型意义。就清前期来说,当时中西之间有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接触,种种矛盾与冲突也逐步在经贸、政治、外交、文化价值观念等各个领域显露出来。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这些矛盾集中表现在外交及司法方面,涉外司法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其二,就空间方面来说,广州历来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口岸。人清以来,广州先是成为开埠通商的四大对外商贸口岸之一。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至道光二十年(1840)之间近百年的“一口通商”时代,广州更成为中西商贸及文化往来的主要舞台。清代前期的广州府是广东的省会及首府,下辖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从化、龙门、新宁、增城、香山、新会、三水、清远、新安、花县等十四个县。其中南海和番禺为首府之首县,广州城区西属南海县、东属番禺县,是清前期西方人在华经商、留驻的主要区域。
    ……
展开
目录
    绪论<br>    一 选题宗旨与意义<br>    二 研究对象与范围<br>    三 研究材料与方法<br>    四 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br>    <br>    第一章 清前期广州涉外司法的两种运作模式 <br>    一 葡人有限自治下的澳门模式 <br>    1.明清澳门地方建置及其涉外司法职能 <br>    2.葡萄牙人的自治体系及其在司法运作中的角色 <br>    二 十三行体制下的省城模式 <br>    1.十三行的政治职能及其在涉外司法中的角色 <br>    2.“公班衙”的名与实<br>    3.“圣裁”与“会审”:官府对涉外案件的集体干预机制<br>    三 关于两种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br>    <br>    第二章 涉外刑事审判的实体与程序<br>    一 涉外刑案概述<br>    1.案件社会成因与类型<br>    2.命案审判的特殊性<br>    二 “一命一抵”:涉外命案审判的实体性原则<br>    1.“一命一抵”的确立及实施<br>    2.“一命一抵”的特殊性<br>    3.关于“一命一抵”的实效性分析<br>    三 翻译——涉外刑事审判中的程序问题 <br>    1.翻译的角色与处境<br>    2.从“广东英语”到“印度水手”案——翻译的素质及其表现<br>    3.“德兰诺瓦”案:翻译问题引发的外交矛盾<br>    <br>    第三章 涉外商事纠纷的处理模式:广东十三行商欠案<br>    一 18世纪以来行商资本短缺之缘由<br>    1.交易方式的固有缺陷<br>    2.官府对行商的勒索<br>    3.商业利润的非资本化投向<br>    二 清前期广州外贸领域的金融机制与商欠的形成<br>    1.清前期广州对外贸易中的金融角色<br>    2.外商对行商的债权形态与利率分析<br>    3.扶持与控告:外商对欠债行商的态度<br>    三 朝廷对商欠案的处理措施<br>    1.对行商的制裁:“交结外国诓骗财物例<br>    2.“一商拖欠,众商派填”的连带清偿责任 <br>    3.倪宏文案——官府代偿商欠的特例<br>    四 自治性缺位:商欠处理模式的历史透视 <br>    <br>    第四章 华洋民事诉讼与中西价值冲突<br>    一 华洋民事纠纷的社会成因与类型特征<br>    二 华葡房产诉讼<br>    1.房产“永租制”的流行与争讼缘起 <br>    2.诉讼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br>    三 华葡债务纠纷<br>    1.华葡民间交易习惯与债务纠纷的形成<br>    2.官府的态度与司法效率<br>    四 民事诉讼领域的中西价值冲突<br>    1.权利意识的暗合与表达方式的差异<br>    2.诉讼价值取向的分歧<br>    <br>    第五章 “不治而治”:清代涉外司法理念解析<br>    一 华夷观念与“不治而治”的精神内涵<br>    1.“华夷之辨”与涉外司法中的二元价值观<br>    2.“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专制逻辑 <br>    二 从“化外人”条款看“不治而治”的制度表达 <br>    1.“化外人”律的历史演变<br>    2.“化外人”律的身份等级属性<br>    3.清前期广州涉外司法的经验特征<br>    <br>    第六章 “天下观”与“民族主义”:清代涉外司法中的“主权”问题<br>    一 “天下观”与“民族主义”:谁是主子? <br>    二 以“平等”的名义——西方人的批判武器与武器批判<br>    三 反思:暴力下的“现代性”认同与民族话语主权的重建<br>    参考文献<br>    文献资料类<br>    专著类<br>    论文类<br>    <br>    附录<br>    《一件奏明事剳付》<br>    《管理澳夷章程》<br>    《澳夷善后事宜条议》<br>    《部复两广总督李侍尧议》<br>    《两广总督百龄、监督常显议》<br>    《两广总督阮元关于德兰诺瓦案上道光帝折》<br>    《两广总督阮元奏报英国护货兵船伤毙民人畏罪潜逃饬令交凶折》<br>    《两广总督李鸿宾、监督中祥疏》<br>    《两广总督卢坤、监督中祥疏》<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