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检察制度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95230
  • 作      者:
    陈国庆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国庆,198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高级榆察官、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曾任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1991年以来,主要从事司法解释、司法改革研究、相关立法研究和专题调研等工作。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草、具体组织起草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文件,包括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贪污贿赂、渎职和有关刑事案件的立案追诉标准以及检察文书格式等。    主要研究方向:法学理论、刑事法、司法制度及司法文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检察制度原理》内容为: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动因在于权力的制衡。在司法领域,检察官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制约法官的专断,防止法官集控诉与审判职能于一身,以新的权力——检察权来制约法官的专断,检察制度是在权力制衡的理念中孕育而生的。
    检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是诉讼模式的演进。随着人们对犯罪本质认识的深化,犯罪不再仅是对受害人的侵害,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侵害,追究犯罪应当主要是国家的责任。诉讼模式由纠问式向现代控诉模式演进,检察官作为国家和社会公益的代表者,承担追诉犯罪、维护司法公正的职责,使法官成为单纯中立的裁判者,而不再扮演追诉者的角色。
    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价值基础是国家追诉主义的孕育和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检察制度基本属性
    第一节  检察学研究
    一、检察学的学科问题
    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使得学科的划分愈来愈细、学科门类日益增多,传统的学科界限不断被打破,兴起了大量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学科等。同时,学科之间的融合、调整也不断加强,或者是单学科向多学科转变,或者是多学科向综合学科转变。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莫不如此。这些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也反映在法学及检察学研究领域。法学作为一种科学活动和知识体系,尤其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逐渐形成的。19世纪欧洲大陆分析法学派的出现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法学的出现。随着法学从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特别是随着立法发展成为广泛而复杂的整体以及法律部门的出现,法学的分科出现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检察制度日趋发展以至成熟,以检察制度、检察活动、检察工作等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成果愈来愈多,也出现了相关的专业性学术团体,检察理论的学科框架逐步确立,检察学研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气象。……
展开
目录
绪论:检察制度的主要理论问题
第一章 检察制度基本属性
第一节 检察学研究
第二节 检察制度的起源
第三节 检察官、检察制度的基本属性
第四节 检察官司法性的讨论
第五节 检察制度的基本取向

第二章 我国检察机关地位、职能与特征
第一节 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我国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
第三节 我国检察机关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检察机关活动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检察一体原则
第二节 职权法定原则
第三节 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
第四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第五节 检察监督原则
第六节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
第七节 控审分离原则
第八节 依法对人大负责原则

第四章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职能
第一节 侦查程序
第二节 审查批准逮捕司法化
第三节 客观公正的公诉制度
第四节 刑事再审程序中检察官的职能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

第五章 检察机关与民事诉讼
第一节 检察机关提起、参与民事公益诉讼
第二节 民事抗诉制度
第三节 民事执行监督

第六章 检察工作与刑事政策
第一节 和谐社会与检察工作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检察工作
第三节 刑事和解制度
第四节 认罪协商制度

第七章 检察制度与司法监督
第一节 检察制度属性与监督的公正性
第二节 检察制度与审判监督
第三节 刑事诉讼监督制约制度

第八章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第一节 司法解释主要情况和原则
第二节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第三节 司法解释工作机制的完善

第九章 检察制度与司法改革
第一节 检察制度的宪法问题
第二节 司法体制改革的标准与路径
第三节 法律职业共同体
第四节 遵循司法规律与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