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城乡居民权利平等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739823
  • 作      者:
    楚成亚著
  • 出 版 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城乡居民权利平等问题研究》是是关于研究当代中国城乡居民权利平等问题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工农平等权发展分析模型的建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权利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工农平等权发展的历史嬗变等内容。《当代中国城乡居民权利平等问题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2.农民自由权利的恢复。其一,保护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问题的主要内容。农村改革的过程正是在农村经济逐步市场化过程中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得到保护的过程,是由保护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向保护农民对土地产出物的交易权不断深化,进而扩展到保护农民对其他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等)产权的过程。①其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根本改变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实现方式,产品不再首先掌握在国家手中,而是首先掌握在农民的手中。这种格局极大提高了农民的地位,使农民不仅有必要而且有能力从自己的角度来审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其三,生产经营自主权使农民获得了自主人格和意志自由。农民不仅会自觉争取权利,要求国家保障其权利,甚至还将与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公权力进行抗争。其四,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人民公社的解体、身份证制度的实行等,为农民的流动创造了条件。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离土离乡”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农民实现流动权、劳动权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其五,村民自治制度的出现,意味着村民对自己生产生活的“小共同体”的事务没有发言权的状态结束了,农民的对“自治机构”的参与自由得到了发展。总之,农村改革使农民的自由有了质的变化,意志自由、行为自由、选择自由等开始具有制度上的保障。这是工农平等权发展的第一步。
    3.农村改革引发了农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动,其直接表现之一是农村精英类型由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即在原来单一类型的党政权力精英之外,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精英和经济精英。②随着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乡镇工业的兴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农村很快就变成了现实,而经济精英凭借财产实力,能够较早或较好地实现其法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这就对突破农民身份限制、享有平等的权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总体思路
四、概念界定
五、工农平等权发展的衡量指标
第一章 工农平等权发展分析模型的建构
一、公民权利发展的“短时段”与“长时段”模型
二、公民权利生长的社会学解释
三、政治系统论视角下的社会冲突与社会平衡
四、工农平等权发展的系统分析模型

第二章 城乡二元权利结构的形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权利的发展
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
三、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运作机制
四、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农民权利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工农平等权发展的历史嬗变
一、改革以来工农平等权发展的阶段划分
二、改革初期农民权利的恢复与增长(1978~1985年)
三、市场化过程中工农平等权的曲折发展(1986~2002年)
四、和谐语境下工农平等权发展的新趋向(2003年至今)

第四章 工农平等权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意识形态对农民的偏见
二、“制度群”变迁的困境
三、城市特性、官僚集团与市民利益
四、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缺失
五、农村财政体制、行政体制的失衡-

第五章 工农平等权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工农平等权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执政党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
三、工农平等权发展的法制条件
四、农民诉权行动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五、工农平等权发展的观念条件

第六章 工农平等权发展的多重差序格局
一、工农平等权实现的类别差异
二、工农平等权实现的区域差异
三、工农平等权实现的群体差异
四、多重差序对经济决定论的挑战

第七章 工农平等权发展的社会政治影响
一、等级制度、身份平等与政治怨恨
二、二元结构、压力转移与稳定悖论
三、工农平等、水平流动与城乡稳定
四、社会权利、农民自主与垂直流动
五、“城乡同比”、阶级立法与党的领导

第八章 促进工农平等权发展的对策
一、尊重农民的现代化主体地位
……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