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宪法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68827
  • 作      者:
    秦前红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新宪法学(第2版)》平实而精炼地介绍了宪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内容,独具匠心地采取以宪法基本理论、公民、国家、社会和宪政为顺序的结构安排,彰显了近代宪法基本的价值内涵,专设社会与宪政的章节,凸显我国传统上对国家权力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控制,以及近代以来宪法文本选出而宪法实践一直贫弱的现实。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在本质上是指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近现代意义的人权理论由启蒙思想家创立。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思想家提出了对西方宪法发展影响深远的“天赋人权学说”。这一人权思想形成后便成为西方的主流人权理论。马克思主义学者虽然并不赞同天赋人权理论,但对人权作为每个人应享有的道德权利并不否认,并试图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现人权。基本人权是人权的核心部分。基本人权的内容在不断的扩充和变化,已经从生存权、平等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个体性、消极性权利发展到社会权利、发展权利等积极性和集体性权利。宪法的基本人权原则是指保障基本人权是宪法的发展动力、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
  (一)基本人权原则的宪法体现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首先在资产阶级的政治宣言和宪法中得到了体现。最早将天赋人权理论予以规范化的,是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明确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公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并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它还特别指出,“凡权利无保障……的地方,就没有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和1791年法国宪法,是最早确认基本人权原则的资产阶级宪法。美国制宪之父开始认为,有限政府和联邦共和的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权,因而没有在宪法中规定人权的内容。在民主主义者的讨伐声中,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十条修正案,以“概括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国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序言。并在正文中辟专章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美、法两国开创的人权宪法保障模式,对后来各国的人权立宪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各国宪法无不确认基本人权原则。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一、现代宪法概念的确立
二、宪法的定义
三、宪法的特征
四、宪法的分类
第二节 宪法思想
一、人民主权思想
二、人权思想
三、法治思想
四、权力制约思想
第三节 宪法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基本人权原则
三、法治原则
四、权力制约原则
第四节 宪法形式与宪法效力
一、宪法形式
二、宪法效力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公民
第一节 公民概述
一、公民的基本理论
二、中国宪法中的公民概念
三、公民身份与《国籍法》
第二节 公民基本权利概述
一、关于宪法权利的基本知识
二、宪法权利的体系
第三节 公民的平等权与政治权利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
第四节 个人自由权(公民权利)
一、表迭自由
二、隶教信仰宙由
三、人身自由
四、一般人格权、住宅权、通信自由权
五、婚姻家庭权
六、我回现行宪_法设有直接规定的几项个人自由权
第五节 公民的经济生活文化权利
一、财产权
二、劳动权与休息权
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四、受教育权
五、文化权利
第六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概述
二、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概述
一、国家学说概览
二、国家的要素
三、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四、国家的宪法地位及其表现
第二节 国家的目标与价值
一、国家的目标
二、国家目标的宪法规范功能
三、国家的价值
第三节 选举
一、国家机构的产生机制:选举
二、我国选举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选举的基本程序
四、选举诉讼
第四节 中央国家机关
一、国家机构概述
二、代议机关
三、国家元首
四、行政机关
五、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六、军事领导机关
第五节 地方国家机关
一、地方制度与地方国家机构
二、我国的地方国家机关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社会
第一节 市民社会组织概述
一、市民社会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二、市民社会组织产生的一般条件
三、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法意义
四、我国市民社会组织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政党
一、政党概述
二、国外政党的法制化概况
三、中国政党制度的宪法安排及其问题
四、中国政党制度的宪政解读
第三节 公民自治团体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居民委员会
三、村民委员会
第四节 社会弱势群体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
二、国外宪法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
三、中国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
第五节 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概述
二、社会公德与宪法惯例的联系与区别
三、社会公德和宪法惯例的相互转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宪政
第一节 宪法与宪政
一、宪政的涵义
二、宪政的要素
三、宪法与宪政
四、宪政过程
第二节 宪法解释
一、宪法解释概述
二、宪法解释制度
三、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
第三节 宪法修改
一、宪法修改概述
二、宪法修改的方式
三、宪法修改的程序
四、我国的宪法修改制度
第四节 宪法监督
一、宪法监督概述
二、宪法监督模式
三、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第五节 宪政秩序
一、宪政秩序概述
二、宪政秩序的实现
三、宪政秩序在中国的实现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