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8678
  • 作      者:
    刘艳红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刘艳红,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博士后,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东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个人专著有《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罪名研究》,合作著作有《人格刑法导论》、《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主编教材《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各论》。
展开
内容介绍
  一旦法律不加解释,它的存在便无意义。以此为理念,并根据现行成文刑法典的有关规定,《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对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系列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适当解释。《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所应用的解释方法有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缩小解释和扩大解释,体系解释和反对解释等,《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对相关问题的解释基本上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实质的刑法立场而进行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综上,李植宝没有杀人的故意,他所实施的拿刀刺伤他人的行为不是杀人行为。如果说,仅凭李植宝持刀,并且在进入李植贵家中后以刀轻伤人,就断定李植宝的行为是杀人,显然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的。我们也不能一看到行为人使用了凶器并致人受伤就断定行为人的行为是杀人,而必须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来分析。
  那么,李植宝的行为能否认定为抢劫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李植宝的行为不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抛开其他要件不论,单就主观要件来说,即为不符。抢劫罪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所谓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指意图改变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变他人占有为自己占有。而在本案中,李植宝与李植贵是亲兄弟关系,与李植培是父子关系,他们都属于一家人。并且,根据案情来看,李植宝尚未成家,仍与其父兄生活在一起。这样,李植宝与其父兄之间的财产应该是共有关系,因此。李植宝向其父兄索要钱财的行为不能说是非法占有。
  ②李植宝的行为是否“行凶”抑或“其他严重危及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既然李植宝的行为不是故意杀人罪也不是抢劫罪,《刑法》第20条第3款中明确列举的四种犯罪我们就可以全部排除掉。但是,问题并没有完结。因为,第20条中还有“行凶”和“其他”的规定。不是杀人等四种具体的犯罪,是否也不符合“行凶”和“其他”之规定呢?
  如前文所述,《刑法》第20条第3款中的“行凶”不是某个具体罪名,它是对无法具体化为某种具体罪名的严重暴力侵害行为的概括;而该条款中的“其他”,则是是对未能一一列举在条文中的具体暴力犯罪的罪名的省略和概括。因而该条中的“行凶”具有行为内容的暴力性、暴力的手段不限定性、暴力程度的严重性以及暴力行为的无法具体罪名性。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
1.将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要件概念等同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概念并以此为由批判我国犯罪构成理论
2.认为我国的犯罪论体系是实质的,而大陆法系的是形式的
3.批判犯罪构成理论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4.认为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优于我国的犯罪论体系
5.将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等同于构建新的犯罪论体系

二、犯罪故意若干问题的实质解释
1.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
2.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
3.犯罪故意的既未遂问题

三、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问题的实质解释
1.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的认定标准
2.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的范围
3.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

四、正当防卫若干问题的实质解释
1.《刑法》第20条第3款防卫权之定性
2.《刑法》第20条第3款“行凶”的理论考察
3.“行凶”及假想防卫案例实证分析

五、劫持航空器罪的实质解释
1.劫持航空器罪的立法现状
2.劫持航空器罪的概念
3.劫持航空器罪的行为及对象
4.劫持航空器罪的惩治

六、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实质解释
1.“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性质
2.“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范围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个案分析

七、货币与外汇犯罪的实质解释
1.货币犯罪的实质解释
2.外汇犯罪的实质分析

八、抢劫罪有关问题的实质解释
1.转化型抢劫罪“前罪”范围的实质解释
2.转化型抢劫罪主体条件的实质解释
3.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刑事责任问题立法司法解释之评析
4.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罪法定刑适用之分析

九、刑法立法与司法解释问题的实质分析
1.刑法立法解释若干问题再析
2.刑法司法解释主体问题再议
3.刑法司法解释时间效力再探讨

十、刑法修正案的实质解读
1.《刑法修正案(五)》信用卡犯罪之实质解读
2.《刑法修正案(六)》之实质解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