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所说的印度论理学,称为“正理”,渊源很早。梵语尼夜耶,译为正理,正理即是真理;后来,即转用为论究考察真理的方法,成为印度论理学的专称。这和西洋的逻辑,从逻格思的术语变化而来一样。印度的正理学派,约成立于西元之初。其后,佛教学者也加以采用,特别是法相唯识学,即发展为著名的因明。正理学派的论理方法,总凡十六句;他的论式,是五分论法。到世亲及弟子陈那,把五分论法加以改善,成为三支论法。因明是佛教所用的术语,因为考察事理真相的三支论法,主要是以理由——因支来证明宗义,因支特别重要,故名因明。然也没有忘弃正理一词,如陈那师资所著的《因明正理门论》、《因明入正理门论》等是。<br> 现在说中观,《中论》即是中道的方法论、论理学,这不但事实如此,在名称也是如此的。如正理是真理,在印度早成为论理学的专名,而龙树的《中论》等五部论典,即被称为“五正理聚”,这可见《中论》等即是以论理方法探究真理之学。又如《菩提道次论》,即每称中道观察为“正理观察”。法相唯识家的因明与龙树学系的中观,虽同为论理方法,而因为中观本源于佛陀的缘起法,因明却仅是正理学派方法——可说是常人的方法论的修正。所用的方法不同,所以对究竟实相的中道,也不免有所不同。这也是空有二宗的根本不同处,所以要特别地揭示出来。中国的古三论师,并未使用因明式的方法。到了唐代的新三论宗,即贤首承日照三藏的学系,也采用了因明(不过,也说它是不究竞的),如《十二门论宗致义记》所说。中观学在印度,龙树论是没有承认正理学系的方法论的。
展开
——印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