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纪博弈:中美贸易战真相与反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604205
  • 作      者:
    詹军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腰缠万贯,却依然是苦逼的杨白劳……
  美国四处借债,还是光鲜的黄世仁……
  中美激烈的汇率战是一场华丽丽的“华山论剑”……
  有人说,赞美重复一万遍,比真理更真,可本书慧眼揭穿西方舆论一帖帖迷幻药的真面目,不啻一帖清醒剂,令读者恍然警醒——难道轰轰烈烈的中美贸易战只是我们假想的一场阴谋?写得深刻的不如它好看,写得好看的不如它深刻。本书没有教科书里常见的枯燥理论和教条,透过作者松散的文字、通俗的语言——不管作者说的是不是由小及大的意淫——读者都将收获到一个不常见的视角,从而对中美贸易争端有全新的了解。
展开
作者简介
  詹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美国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曾就职新华社,后从事中美贸易,曾任美国乔治亚纸业公司中国区代表,并为美国多家连锁集团提供中国经济政策与产业及产品咨询。长期关注跟踪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对中美贸易逆差之争、人民币汇率之争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及第一手实践经历,观点鲜明独到。著有《中国走向蓝海》(英文版)、《中国内战之终结》(英文版)、《宣和年间的无限希望》等学术和文艺作品。本书系作者多年来对中美贸易主体精研之成果。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纪博弈:中美贸易战真相与反思》是一本写给没学过经济学金融学的人的非常好看的书。前新华社记者詹军在书中以唠家常的方式,把大国博弈当成邻居家的张三李四的家常摩擦,妙语、段子信手拈来。然而亲和搞笑的文字背后却是作者对列强环伺下的中国盼其奋争的焦虑心情——金融危机之后,当西方舆论以华丽的词藻齐齐唱响“中国崛起”“大国盛世”的神话时,中国回避不掉严酷事实:中国牺牲了创新力、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环保、不可再生资源、广大农民工的福祉,而沦为世界装配车间。直接后果就是——对内,“国富民穷”,贫富悬殊,蛋糕是做大了,落到民众嘴里的那块仍很小;对外,丧失贸易话语权,贸易战中屡屡受制于人……
  20年后,中国成为掌控自主核心技术的真正经济强国,还是13亿人继续在世界装配车间中艰难生存?
展开
精彩书评
  詹军先生几竿子的挑拨,让中国原本殷实的家底突然苍白起来,让原本旗鼓相当的决战突然一边倒起来。难道轰轰烈烈的中美贸易战只是我们假想的一个阴谋?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们要退到哪儿呢?或者说,我们本就在哪儿呢?
  ——王宇春 前媒体人士

  作者将美国比喻为欠债上万亿的黄世仁,中国则是憨厚老实的杨白劳,那么夹在两者中间的白毛女呢?白毛女将头发染成金色,直接勾上美国山姆哥哥的手远渡重洋了,把无数壮年的中国大春晾在这边,难道这一切也仅仅是因为技术吗?读了詹军先生的危言,更多问题确实值得身处盛世中的我们深思。
  ——俞宙  上海交大教师

展开
精彩书摘
  “荒岛困境”——并非虚构的故事
  中美两国这些年里在经贸关系上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明白无误地显示一个事实: 美国进攻,中国防守。美国该出手时就出手,想出手时就出手。中国只有接招的份,没有进攻的招。而且,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这种情况还将继续,因为在中美经贸关系上,中国已经深深陷入一个“荒岛困境”。
  最早提出“荒岛困境”这个概念的是美国人希夫先生。希夫先生是华尔街资深分析师和投资家,但他是华尔街上的异类。他对华尔街金融家们喜爱的那些金融衍生品游戏深恶痛绝,更对美国政府和个人大举借债,超前消费的做法大加鞭挞。他写了带有预言色彩的《见证崩溃》一书。当我们正在羡慕美国人以消费为主导的GDP时,希夫先生却认为: “以消费为主导的GDP增长不应是衡量一个国家创造多少财富的标准。相反,它是一个国家毁坏了多少财富的标准。”如此高论真让人耳目一新。
  很多美国主流经济学家和华尔街的金融炒家们对希夫的观点嗤之以鼻,说他是故作惊人之言,哗众取宠。没想到,该书出版两年不到,金融危机降临,金碧辉煌的华尔街瞬间灰头灰脸。这时人们才发现,希夫书中的13个预言竟有10个不幸而言中。
  希夫详细地分析和解剖了美国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巨大的贸易逆差、超高消费和负储蓄率,认为美国的繁荣是建立在向别人借债的基础上。美国通过“出口”美元,近乎无偿地享受了别国的廉价商品和服务,再向别国借回大量的美元,继续消费。这实际上是剥夺了那些贸易出口国的财富。希夫坚信美国人“不生产,少生产,不储蓄,少储蓄,多消费,猛消费,只爱玩金融,玩房地产”这些搞法,早晚会混不下去的。
  为了说明他的观点,他在书中讲了一个“荒岛故事”: 有六个海难幸存者被困在了一个荒岛上,五个亚洲人,一个美国人。为了活下去,他们就作如下分工: 一人打猎,一人捕鱼,一人摘野果,一人拾柴禾,一人做饭。而那个美国人干什么呢?负责消费,就是吃饭,从而就完成了一个从生产到消费,再生产,再消费的过程。希夫先生的这个“荒岛故事”被不少学者引为典故。
  我赞同希夫的某些观点,但认为希夫先生的“荒岛故事”没有点准穴位,在逻辑上也有明显的破绽。我是读过了他的原著后才敢如此说的。他说五个亚洲人劳动,那个美国人负责消费(吃饭)。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没有动因,五个亚洲人凭什么给美国人做饭?
  我斗胆将这“荒岛故事”修改了一下,似乎更能说明中美两国在经贸上的现状:
  一艘豪华游轮在海上失事,只有两个幸存者: 美国人约翰逊和中国人王大林。约翰逊是纽约银行家,王大林是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两人被冲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王大林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约翰逊则在游轮沉没前抢出了自己的手提箱,里面有3万美元。
  王大林大叹倒霉,第一次上游轮周游世界竟碰到这事。不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能活下来就万幸了。既然到了这境地就得先想法活下来,再等别人来救。王大林本来就是农民出身,从小什么苦没受过?于是衣袖一挽就干了起来。他先砍树搭一小窝棚,有个遮雨挡风的地方,然后便是捕鱼摸虾摘果菜,艰难地生存下来。
  而他的难友约翰逊也活了下来,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活法。纽约长大的约翰逊从小富贵,没吃过苦,要他去捕鱼摸虾摘野果野菜,如何受得了。但他是银行家,又有美元,于是,从第一天起,他便展示出了投资银行家的才能。
  “我的中国好兄弟。看看,一船的人都遇难了,就我们俩活了下来,这是天意。我们两个一起被冲到这个小岛上更是上帝对你的恩惠。你发财的机会来了。知道吗?”
  “发财?”王大林眨眨眼睛,大惑不解。在这荒岛上能活下去就算不错了,还想发财?
  “看见这个了吧?”约翰逊拍拍他的手提箱。“里面有3万美元。”约翰逊边说边打开了箱子。可不,百元大钞,100张一叠,整三叠。
  “这是你的钱,跟我有什么关系?”王大林不明白。
  “太有关系了。是这样的。我早听说你们中国人特吃苦耐劳,而且聪明能干。你看看,只用了一天你就搭出了这个小屋。虽说简陋些,但毕竟我们有个地方能安身了。这    两天吃的鱼也是你去捕的,虽说我也喜欢钓鱼,但要空手捕鱼我就没这个本事了。假如我一个人在这岛上,我非饿死不可。问题是我总不能天天住在你的小屋里,天天吃你捕的鱼。都说你们中国人好客,但我们美国人也不是无赖。我怎么好意思天天吃你的住你的。我们美国人有句话: 亲戚住三天也会发臭。所以我想与你做生意。”
  “做生意?这荒岛上我们两个能做什么生意?”王大林还是不明白。
  “我宣布,从今天起,我不能再免费享用你的劳动果实。不劳而获不仅违背美利坚合众国的立国精神,也是对我约翰逊人格的侮辱。”美国银行家一脸严肃。
  “怎么?难道你要与我一起上山打猎下海捕鱼?你行吗?”王大林瞅着约翰逊水牛般的肚子,心存怀疑。
  “不是。”约翰逊摇摇头。“从今天开始我要购买你的产品,购买你所有的产品,你搭建的小屋,你捕的鱼,你摘的果,你获得的猎物。总之,我不能再白吃你的,我要花钱向你买。”
  王大林明白了。
  “比如,这个小屋是你建的,虽然你让我一起住,但我心里过意不去。再说,我们两个大男人挤在这小屋里也不太方便啊。你可能也知道我们美国人的文化,一男一女住一起是可以,但两个男人住一起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决定出500美元向你买下这小屋。这样我住得心安理得,你也劳有所获。”约翰逊大方地开价。
  王大林喜出望外。大难不死已是奇迹,流落到这荒岛上竟还有机会赚美元,岂有不允之理?
  于是,在这荒岛上,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家王大林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把窝棚卖给了约翰逊。自己又在对面山坡上搭个新的自己住。他本想挨着约翰逊住,作个近邻多好啊。可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就是不一样,非说住太近了彼此不方便。王大林心想,这荒岛上就两个大男人有什么不方便的?
  每天一大早,王大林便外出觅食,风雨无阻。每有所获,便把好的东西卖给约翰逊。鱼头属于自己,鱼肉归约翰逊。美国人吃得舒畅,王大林干得欢畅。约翰逊付出美元,得到了食品。王大林辛苦劳作,获得了美元。两人分工合理而明确。每天王大林外出觅食,而约翰逊则去沙滩散步,晒日光浴,同时寻觅有无过往船只能救他们出去。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他们企盼的救援始终没有来到。而他们的日子天天如此,一成不变。唯一的变化是约翰逊手提箱里的美元越来越少,而王大林兜里的美元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最后的一张美元也归了王大林。
  王大林开始不安了。他担心两个问题: 约翰逊没钱了,明天拿什么来买吃的?万一约翰逊对他的3万美元动了心,起了歹念怎么办?
  王大林纯属庸人自扰。第二天一早,约翰逊来到了他草棚前。问过早安后,约翰逊说他有重要的生意要与大林谈。王大林心想你一分钱都没了,还与我谈什么生意?
  “你在浪费你宝贵的资源,你知道吗?”约翰逊开门见山地说道。
  “货币不仅有流通功能,还有投资功能。你掌握着3万美元,却一点投资功能也没发挥出来,岂不可惜?”华尔街的银行家谈起货币功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浙江农民企业家只有初中毕业,只能洗耳恭听。
  听了半天,王大林终于听明白了: 约翰逊要王大林把这3万美元贷款给他,付年利息10%。“想想,通过这个方法,我又有钱可以消费了,又可以向你买东西了,你又可以每天赚钱了。另外你还可以赚到利息。岂不是皆大欢喜?”约翰逊如此开导王大林。
  王大林想不出别的更好的办法,也就只能接受这个“最不坏”的办法了。约翰逊郑重其事地写了字据,说只要有一天他们两人获救离开这荒岛就连本带利还给王大林。
  于是,荒岛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贸易。王大林每天把捕获的食物卖给约翰逊,把约翰逊手中的美元赚过来。一阵子后,约翰逊手里这3万美元又告罄。两人又签新的贷款协议,王大林把钱又借给约翰逊。于是约翰逊又能消费了。周而复始,反复循环。最后的结果是约翰逊欠王大林的钱越来越多,王大林手里的借条越来越多。
  王大林和约翰逊陷入了一个怪圈:王大林如果不把美元借给约翰逊,约翰逊便没钱买王大林的食物;王大林只有把钱借给约翰逊,约翰逊有钱才能买王大林的东西。
  这个怪圈实际上是一个“恐怖平衡”: 王大林为了约翰逊以后能够还他钱,就必须不断地借钱给约翰逊,如不借钱给约翰逊,约翰逊没钱买王大林的食物就会饿死。约翰逊如果饿死,所欠王大林的钱也就泡汤了。而约翰逊同样不希望王大林出事,王大林出事,他就没饭吃了。
  从表面上看,这是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缺一不可。而且王大林还是个富人,是个财主,是个债主,手里握有约翰逊的借条一大摞。王大林应该是大爷,约翰逊应该是孙子。对吧?这里王大林是黄世仁,约翰逊是杨白劳。但事实上,谁是大爷,谁是孙子很难说。因为王大林所担的风险远大于约翰逊。如果明天约翰逊病死了,怎么办?如果明天他去海里游泳被鲨鱼吃了,怎么办?即使他们两人在岛上都平安无事,但永远没有船来救他们,他们就要困死在这岛上,这样约翰逊欠王大林的钱也就不了了之。就算他们有朝一日获救了,当约翰逊回到华尔街时发现他的财产已经没有了,他遭海难那么多年,音讯全无,他的老婆早已经向法庭申请了离婚,把他的财产全部拿走了,他已经是个穷光蛋了,怎么办?还有,就算约翰逊回到华尔街还是富豪一个,但是他想赖账的话,怎么办?
  以上的各种情况只要有一种出现,约翰逊欠王大林的债就全泡汤了。而且,最坏的一种情况是: 王大林刚把这3万美元第N次地借给了约翰逊,第二天,他们获救了,约翰逊提着这3万美元回纽约了,分文不少。到这荒岛时他怀里揣了3万美元,现在回纽约还是3万美元,在岛上白吃白喝王大林这么多年。而王大林回浙江时就揣了一摞约翰逊的借条。
  中国已被美元劫持
  眼下中美两国在经贸上也正陷入了类似王大林—约翰逊这样的一个“荒岛困境”中。
  中国把商品卖给美国,赚回了美元,再把美元借给了美国。美国可以继续购买消费中国的商品。如此,中国卖得越多,赚的美元越多,借给美国的钱也越多。
  表面上看,中国是债主,是黄世仁,是大爷,占上风,但实际上,中国处在很不利的地位,中国事实上被美元劫持了。中国希望美国经济好,消费旺盛,可以买更多的中国商品。中国不希望美国有经济危机,否则,中国的出口就要倒霉,中国的经济也要倒霉。中国当然最不愿意看到美国经济崩盘,否则美国欠中国的上万亿美元的债券也就泡汤了。况且,中美两国的关系远较荒岛上的王大林和约翰逊的关系复杂百倍。除了经贸关系外,中美还有许多政治军事诸多方面的恩恩怨怨,有些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政治上军事上若有冲突摩擦必将波及中美经贸,必将危及中国所持有美国的债务。
  先不说美国经济有没有大的危机,就算有波动也会让中国心惊肉跳。2011年4月18日,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降至“负面”。这是70年里的第一次。中国政府闻声即表态,外交部发言人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困境所带来的压力。在美国金融危机最吃紧的日子里,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在出席一个论坛演讲时直言经济危机对中国在美的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是中国高度担忧的事。周大使的担忧当然就是中国政府的担忧。
  也许,一个大使的担忧还不够,温家宝总理选择了CNN来表达他的担忧。这是五年中温家宝第一次接受CNN采访。采访的目的就是一个: 表达中国对在美国投资的担忧。“我们相信美国是一个讲信用的国家。”温家宝真诚地对美国听众说道。虽是草民一个,我太能理解中国总理此刻的心情。当你把很多钱借给别人后,你不也会真诚地对他说: 我相信你是一个讲信用的人。
  就算中美两国大的格局没有变化,美国也不赖账,但明摆着的事实是,因为美元的贬值,美国的通货膨胀,或人民币升值,中国所持美债越多,亏得就越多。从2002年4月到2009年年底,如按美元指数来衡量,美元已经贬值了约40%。再加上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正常期间为2%~3%,这就把中国所买的美债的利息基本吃掉了,所以中国借给美国债务越多,中国在这“荒岛困境”中就陷得越深。
  ……
展开
目录
暴风雨过后不一定见彩虹
写在盛世的几句危言(代前言)
上篇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为“中国制造”辩护
第一章  错位的杨白劳与黄世仁
第二章  美国人生病,中国人吃药
第三章  谁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
第四章  贸易逆差的背后——美国人不愿提及的秘密
第五章  成也信用,败也信用——一个留学生眼中的美国信用卡
第六章  汇率战:中美经贸战场上的“华山论剑”
第七章  朝廷没银子,后果很严重——保卫政权到底靠什么?
下篇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反思“中国制造”
第八章  暴风雨虽过,危机尤在
第九章  GDP:不要疯狂地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第十章  上亿件衬衣换回一架波音飞机,要换到何年?
第十一章  “出口导向” 该转向了!
第十二章  解放农民——中国崛起复兴的渡江战役
第十三章  低工资——中国工人的永远之痛
第十四章  千年顽症——中国人为什么轻视技术?
结束语  春帆楼上, 李鸿章无奈的叹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