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青海民间商贸与社会经济扩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8209
  • 作      者:
    勉卫忠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勉卫忠(1978年-),青海西宁人,回族,专门史博士,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1997-2009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得中国民族史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历史散文数十篇,著有《青海回族史,经济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目前从事青藏区域历史与文化研究工作,并研习中国茶文化。
展开
内容介绍
    《青年学术丛书·历史:近代青海民间商贸与社会经济扩展研究》以青海民间商贸与地方民族社会经济扩展的互动关系为主线,对近代晚期1895-1949年间青海民间商贸兴起的历史基础、嬗变动因、各级城镇商贸市场变迁和由各族商人为主导的民间商贸的变迁过程及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详尽阐述与深A探讨。伴随着近代青海民间商贸的不断扩张和兴盛,以城镇商贸为依托,以各族商人为主导的民间商贸在农牧区的大规模开展.使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也在日益增强,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共生。更为重要的是,自由的民间商贸给青海各民族的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以及社会生活由传统迈向近代化转变带来了机遇,并为近代青海各民族经济扩展提供了一定限度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青海地方民族经济开发和社会变迁。
展开
精彩书摘
    民国初期,银元从外省流人青海,进入市场。由于银元形制、成色、重量比银两固定,在市场上使用不用称重、验色、折算,交易双方均感方便,因此,很快被群众接受,广泛流行起来。民国二十二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银元被法定为本位币,从此,银元不仅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流通,而且在牧业区也逐步流行起来。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实行法币制度,禁止银元流通。虽然法币有国币这块护符,并凭借政治力量强行在青海流通,但一直未能独占整个青海市场。银元虽被数次宣布为非法货币,中央、地方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流通,但事实上却从来没有停止流通。抗日战争爆发前,法币在东部农业区间有使用,抗战开始后,又逐渐变为银元的辅币,到解放战争时期,因泛滥贬值被群众拒用。在青海,虽然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银元不但未被取缔,其货币地位反而愈加巩固,群众越发信任。民国三十七年,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不久银元又被准许流通。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青海市场事实上的本位币仍是银元,其他货币皆处于从属地位。
    据文献资料记载,青海地区流通的银元,“袁头”最多,“船洋”、“龙洋”次之,其他种类的银元较少。毗邻西藏的玉树等地区还曾流通过四川藏洋。银元从开始在青海流通到彻底退出市场,历时40多年,自民国二十四年底到民国三十七年底,银元流通虽不合法,但在法币贬值、物价飞腾的情况下,银元复出市场流通,对保护人民财产,免遭法币膨胀贬值损失起了一定作用。同时,群众对银元更加坚信不移。其他货币如铜元、角票、青海加砸铜元、法币,金圆券等先后变为银元的辅币在市场流通,去留看其稳定性,如铜元“起于清朝中期,在青海废止流通时间为1935年前后纸币流通,有1角、2角的辅币,铜元失去了当辅币找零的作用”。到了1947年“纸币不断贬值,纸币的角票失去了使用价值,于是铜元作为找零的辅币,二次又流通了起来”。①城镇市场作为商业网络的节点,为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流通中心,它不仅对自身腹地范围区域产生集聚、辐射、吸引和输出作用,而且在与其他地域城镇市场联系中还发挥了中介、中转作用。它通过各种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同其他地域城镇市场进行经济联络。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近代中后期民间商贸发展的历史基础与嬗变动因
第一节 近代青海民间商贸发展的历史基础——清中前期青海河湟民间商贸的兴起和繁荣
一、新兴商贸城镇的崛起及市场发育
二、商人队伍的扩大
三、商品种类和交易额的增加
第二节 近代青海民间商贸嬗变的动因及条件——皮毛贸易为本地区商贸发展的主“引擎

第二章 各级城镇民间商贸的变迁及其市场发展
第一节 西宁——区域中心城市市场逐渐形成及其城市变迁
一、商业的繁荣
二、市井文化的产生
三、新因素进入市井
第二节 中心市镇崛起及其市场发展
一、寺院城镇兴起及其市场发展
二、军事城堡功能的转型及市场的发展
三、县治所城镇的市场繁荣
第三节 集镇兴起及其市场发展
一、集镇数量的增加
二、集镇市场——集市的发展与繁荣

第三章 城镇商贸与农牧民社会经济的变迁
第一节 河湟城镇商贸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共生
一、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与融合
二、为农牧民经济的扩展提供生产技术、资金和信息
三、加速各民族生产与消费体系的开放
第二节 城镇商贸巩固发展了回族城镇聚居区
第三节 城镇商贸的辐射与牧民生活渐变

第四章 民间商贸网络的形成及其运行
第一节 以西宁为中心的城镇商贸网络体系的形成及特征
第二节 民间商贸的运行

第五章 民间商人及其农牧民家庭经济的扩展
第一节 商人的构成及其特征
一、洋行的侵入
二、省外商人及经营专长
三、本省商人的兴起及其经济实体
四、藏族商人与寺院商贸的变迁
五、回族商人的变迁
第二节 商人与青海农牧经济的扩展
一、商人与农牧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扩大
二、商人与非农牧经济的成长
三、商人资本支配下的农牧民生产经营方式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