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亚社会运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08163
  • 作      者:
    李文[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文,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多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研究室主任。 近期主要著作包括:《武士阶级与日本的近代化》、《东亚社会变革》、《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1972~2002)》、《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东亚:宪政与民主》、《东亚社会的结构与变革》、《东南亚: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东亚:政党政治与政治参与》、《亚洲政治概论》。
    赵自勇,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与人文学院教授。近期著作:《透视东亚“奇迹”》。
    胡澎,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近期著作:《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1945)》。
展开
内容介绍
    《东亚社会运动》从理论探索、类型分析和个案研究三个层面对东亚社会运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梳理基本史实,《东亚社会运动》概括了东亚社会运动的特点,揭示了社会运动逐渐取代暴力革命成为东亚政治抗争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影响和制约东亚社会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与机制,对其历史地位、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做出了探索性评价,为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见识和观点。《东亚社会运动》对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防范和应对群体事件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借鉴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运动这一政治现象频繁发生,对东亚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东亚社会运动的理论诠释
    第二节  关于东亚社会运动的三个理论模型
    在本书有关社会运动的类型分析和个案研究的各个章节中,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社会运动和不同国家的社会运动发生的各种因素。本节提出三个理论模型,旨在从普遍意义上把握东亚社会运动的成因。
    1.理论模型之一:收入一分配状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现代化进程中,政府普遍遭遇的一个两难困境就是在尚未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时,便面临着物质分配均等和高消费方式的压力。大多数社会成员眼中的经济发展这个蛋糕的个头,都比这个蛋糕的实际个头大了好多,因此,总是觉得自己分享的部分太小。虽然战后现代化进程中,大多数东亚国家已经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缺乏有效手段,使绝大部分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也富起来。
    在现代化启动后的一个时期内,收入一分配差距拉大是一个普遍现象。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假说”,提出收入一分配不平等的长期演变趋势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收入差距会扩大,而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后期逐渐缩小。在收入差距拉大阶段,正是社会运动的高发期。这使“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不稳定的关系,跟财富与公平的关系一样,是一种曲线关系。最严重的不稳定是与中等发展水平相关联的。不稳定的各种原因同样出现在经济增长进程中”。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理论探索
第一章 东亚社会运动的理论诠释
第一节 社会运动与新社会运动
第二节 关于东亚社会运动的三个理论模型
第三节 东亚社会运动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东亚社会运动的起源与意义
第一节 东亚抗争政治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东亚抗争政治方式转换的背景
第三节 东亚抗争政治方式转换的历史意义

第二编 类型分析
第三章 东亚农民运动与政治参与
第一节 农民运动的类型
第二节 影响农民运动的因素
第三节 农民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 东亚工人运动的演变
第一节 东亚工人运动的概况
第二节 东亚工人运动的性质
第三节 东亚工人运动的产生
第四节 东亚工人运动的意义

第五章 东亚学生运动的产生与意义
第一节 东亚学生运动的类型
第二节 东亚学生运动的产生
第三节 东亚学生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第六章 东亚市民运动的阶梯式发展
第一节 东亚市民运动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东亚市民运动的缘起
第三节 东亚市民运动的意义

第三编 个案研究
第七章 日本:从社会运动到新社会运动
第一节 日本社会运动的状况
第二节 日本社会运动的特征
第三节 日本社会运动的成因
第四节 日本社会运动的作用

第八章 韩国:从“四一九革命”到“牛肉风波”
第一节 学生运动与威权政治的终结
第二节 劳工运动:从街头抗争到体制内博弈
第三节 2008年的“牛肉风波”

第九章 印度尼西亚社会运动的产生与特点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社会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印度尼西亚社会运动的成因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社会运动的特征

第十章 泰国社会运动:参与群体与主导力量
第十一章 菲律宾:人民力量的激进与保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