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63592
  • 作      者:
    楼劲,刘光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修订本)》探讨了我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的沿革,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进程,着重通过起源与形成、机构与部门、选拔与任用、考核与监察、等级待遇等方面,分析揭示了其基本内容和问题。全书体例、内容、线索和相关探讨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见,其理论架构和史料运用皆见的功力,研究方法上着力凸显制度动态,在我国古代官僚选拔、任用、考核、监察制度诸具体问题上多有创见和突破,除适于研究参考之用外,亦试图为建设现代中国文官制度提供有益的历史咨询。
展开
精彩书摘
  按有些说法,“勋官出于周齐交战之际”,其实还应当将之推到更早的时期,至少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定制起,它就构成了一个序列。南朝则往往以“戎秩”即将军、校尉等军衔来赏功,其在当时常被视为完全因勋而获的官阶。“周齐交战”时出现、以后直接为隋唐承袭的勋官,乃是北周太祖仿《周礼》重定整套官僚等级制度后,不再有北魏的勋品而重新制定的。其柱国、开府、都督之类的勋号,显然杂采于旧名,其用意也仍然是要设立一种专供赏功的制度。就当时的总体状态而言,勋官或勋品通常都与官职保持着相当紧密的关系,因而朝廷也往往直接用官职来赏功酬勋。
  以上三个部分构筑到一起,大体便是隋唐在官僚等级制度上更作的基础。但隋在许多问题上仍处于犹豫之中。随着行政机构和各种官职的整顿,文帝开皇年间陆续定制,继承了北周的勋制,又按长期以来的做法定了爵级,同时梳理和建立了流内、外和视流内、外四套官品序列,外加一套无职务的散官。到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制时,这些序列都又发生了变化。九品只留正、从,爵级唯制三等,勋官则被撤销,又调整和补充了“散官”序列。
  2.唐代的散阶、职品、爵级、勋官及其相互关系
  唐代官僚等级序列的总格局,是以散阶安置官僚,职品衡量职务,爵级宠酬权贵,勋官奖赏功劳。就其渊源而言,包括了魏晋南北朝这方面的各种主要措置;就其状态而言,各序列间构成了相当完备和明确的辅成层次关系;就其后劲而言,为帝国以后官僚等级的构成奠定了基本框架。
展开
目录
原版序言
修订版序言
引论官僚和官僚制度
第一章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对三代官僚萌芽状态的推想
一、早期国家统治秩序的建立和公职的产生
二、从西周看早期公职的两面性

第二节 春秋战国官僚制度的初创
一、旧体制的崩溃
二、官职的独立和扩大
三、几项重要的官僚管理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古代官僚制度的社会基础和基本特点
一、农耕小家庭与集权政体
二、宗族与统治特点

第二章 行政体制及其人事部门
第一节 行政体制的集权历程
一、笼统而简要的秦汉公卿——郡县体制
二、规整而错综的隋唐省部——州县体制
三、庞杂而细密的明清部院——司府县体制

第二节 人事控制格局和人事机构
一、秦汉逐层分割的人事控制格局和分散的人事机构
二、隋唐中央人事控制面的扩大和人事机构的系统化
三、明清进一步集中的人事控制权和人事机构

第三章 官僚选拔途径的结构和变化
第一节 秦汉仕途及其基本结构
一、举贡系统的构成与察举制的重要地位
二、辟署系统和吏员的选拔
三、其他仕途的形态和作用
四、察举、辟除的阶梯关系和秦汉仕途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分化组合中的隋唐仕途结构
一、魏晋以来各种仕途的演化
二、辟除和举贡系统作用的沉浮及科举制的地位
三、吏道的扩大和地位的变化
四、其他仕途的分化
五、围绕着科举和吏道而分野的隋唐仕途结构

第三节 正杂两大系列并行的明清仕途结构
一、宋元时期仕途的变迁
二、以科举为核心的“正途
三、以吏道为核心的“杂途
四、明清仕途结构及其对任用制度的影响

第四章 官僚的任用程序、任职形式和任用限制
第一节 任用程序和类型
一、类型较少和灵活的秦汉任用程序
二、突出级别差异和严格的隋唐任用程序
三、强调性质类别和刻板的明清任用程序

第二节 任职形式及其运用
一、试守即真——职务试用和转正制度
二、借以表明任职者级别高低的任用形式
三、非正式临时性任职形式及其作用

第三节 任用限制
一、年龄、身世、品行
二、履历资格
三、籍贯和亲戚回避
四、其他限制

第五章 相辅相成的考核与监察制度(上)——秦汉的考核与监察
第一节 长官主导、功绩至上的考核
一、责任明确、要而不繁的考核组织和步骤
二、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以功绩为基准的定等和赏罚

第二节 疏而不漏的监察
一、御史府、司隶校尉等中央监察机构和官员
二、刺史和其他出巡地方的使节
三、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督
第三节 考核与监察的主辅关系

第六章 相辅相成的考核与监察制度(中)——魏晋至隋唐的考核与监察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考核与监察的演变
一、魏晋南朝考核的衰颓和监察的强劲
二、北朝考核与监察的状态

第二节 隋代考核和监察制度的整顿
一、对考核的局部修饰
二、监察系统的梳理与强化

第三节 唐代对以往考核制度的总结
一、组织和协调的加强
二、标准的系统化
三、赏罚的种类和层次
四、制度的完备与效能的下降

第四节 唐代监察的完善和严密
一、行政监督的细密化
二、御史台建制和职能的发展
三、分道巡察制度的定型
四、监察渗入日常行政
第五节 考核与监察关系的逆转

第七章 相辅相成的考核与监察制度(下)——宋元明清的考核与监察
第一节 宋元考核和监察的态势
一、考核的困境和变化
二、对唐代监察制度的损益
三、行政监督的细致

第二节 明代考核制度
一、繁复和监察部门参与主持的考核组织步骤
二、笼统和形式化的考核标准与赏罚
三、评价

第三节 明代监察制度
一、芜杂的中央监察机构
二、重叠的地方监察体制
三、错综而严厉的行政监督
第四节 监察与考核的主辅关系

第八章 官僚等级、俸禄制度和其他待遇
第一节 秦汉官僚等级、俸禄和其他待遇
一、爵级、官秩的递变和官僚等级序列面临的问题
二、俸禄的法规和实际
三、粗具轮廓的其他待遇

第二节 隋唐官僚等级、俸禄和其他待遇
一、在以往分化基础上品、阶、勋、爵的定型
二、俸禄制度的演进与隋唐官僚的俸禄标准
三、其他待遇的发展和规范化

第三节 明清官僚的等级、俸禄和其他待遇
一、宋元以来有关情况
二、名同实异的明代品、阶、勋、爵
三、须繁复折算的官俸
四、森严和小气的其他待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