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40716
  • 作      者:
    刘海峰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海峰,福建人。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4年硕士毕业后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1988年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已出版《科举学导论》、《科举制与“科举学”》、《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研究》等著作1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为2008年10月在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召开的“第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所收57篇论文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科举学研究者,围绕“科举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会议主题,内容涉及科举学理论、断代科举、科举教育、科举文化、科举文学、科举社会、科举文献、科举地理、科举立法、越南科举等各个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上的考试制度、考试活动和考试思想,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其文化含义和历史影响,唯有结合时代发展不断进行阐释,才能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说,科举考试史就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考试文化史,科举文化研究乃是中国文化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文化研究来看,科举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就在于,依据科举考试演变的历史轨迹,综合运用叙事、传记、展示形象(场景)、阐释意义等表现方法,揭示科举考试活动所蕴含的普遍的人文价值。在科举考试文化研究中,科举学的文化阐释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考察科举考试与民族传统文化、近代西学的关系,全面阐释科举考试发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文化根源。中国最早创立和长期使用考试选拔人才制度,是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特定社会文化土壤密切相连的。先秦儒学所崇尚的“大一统”观念、“贤能治国”思想以及“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经过两汉“独尊儒术”和“察举”选士的实践强化,为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与制度渊源。在儒家思想、儒学教育的影响下,科举考试形成以古典人文学科为主,重人文知识轻自然知识,重文举轻武举,经学与文学合一等特点,并突破民族界限而传播到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与地区。进入近代,在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下,科举考试陷入深重危机和困境之中,历经调整、改革而被废止,制度化的儒学文化亦随之解体。
    其次,透过科举考试文化现象,揭示考试文化的本质特征。科举文化包括价值观念、制度规范、考试礼仪、考试心理、民风世俗、考试建筑等不同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
目录
广西科举浅探
科举与唐代社会
皇帝主管官人选拔制度的局限——以唐前期制举的实态为中心
《登科记考补正》新增进士史料辨析
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
宋朝《贡举条式》研究
科举与宋代文人的期集
西夏贡举钩沉
元代科举的“策问”和“对策”
明代科举研究中亟需澄清的几个问题
明代“杂流”登科现象考略
明代科举考试用书的出版
明代科举“程论”管窥
可以托六尺之孤——建文元年的京闱与方孝孺
明清科举的正途与异途——关于福建、江西、安徽族谱资料的分析
明清河北经济与科举关系浅析
略述新面世的几件清代科举文物
同治闽省江州府、长汀县科举考试文牍发微(一)
论清代宾兴的教育公益基金属性
清代科举考试的分级问题
清代会元的殿试名次
清代乡试覆试考论
清代山东乡试经费初探
清代学额的运作: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研究
试析清代生童罢考、闹考、阻考之风
康熙朝官卷制度考辨
清代科举中的策问:以乾嘉期重视策问的现象为考察中心
清代顺天府科举冒籍问题研究
清代土人龚炜笔下的吴中科举社会
清代高密县科举家族单氏与地方教育的发展
清初嘉定县的奏销案与科第
光绪时期的地方政府与科举经费
科举制度与清末社会问题
试析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科举考试的心路历程
左宗棠的科举人生
20世纪初士人心态研究——以1902年乡试为中心的考察
废科举前我国教育还城乡一体化吗?——也谈科举终结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越南黎朝进士科会试研究
英语互联网世界中的科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