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考试制度、考试活动和考试思想,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其文化含义和历史影响,唯有结合时代发展不断进行阐释,才能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说,科举考试史就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考试文化史,科举文化研究乃是中国文化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文化研究来看,科举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就在于,依据科举考试演变的历史轨迹,综合运用叙事、传记、展示形象(场景)、阐释意义等表现方法,揭示科举考试活动所蕴含的普遍的人文价值。在科举考试文化研究中,科举学的文化阐释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考察科举考试与民族传统文化、近代西学的关系,全面阐释科举考试发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文化根源。中国最早创立和长期使用考试选拔人才制度,是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特定社会文化土壤密切相连的。先秦儒学所崇尚的“大一统”观念、“贤能治国”思想以及“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经过两汉“独尊儒术”和“察举”选士的实践强化,为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与制度渊源。在儒家思想、儒学教育的影响下,科举考试形成以古典人文学科为主,重人文知识轻自然知识,重文举轻武举,经学与文学合一等特点,并突破民族界限而传播到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与地区。进入近代,在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下,科举考试陷入深重危机和困境之中,历经调整、改革而被废止,制度化的儒学文化亦随之解体。
其次,透过科举考试文化现象,揭示考试文化的本质特征。科举文化包括价值观念、制度规范、考试礼仪、考试心理、民风世俗、考试建筑等不同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