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先富参政与民主恳谈现象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3742
  • 作      者:
    方柏华,董明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方柏华,教授,浙江慈溪人,1981年人人民大学国政系,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现为人民大学国关学院博士生,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导,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浙江省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科社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和国际政治理论,出版《国际关系格局一理论与现实》、《政治学:理论与现实探析》等著作多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等各类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获各类教学科研奖项多项,主持完成浙江省重大招标课题及其他各类课题多项。
    董明,女,1966年3月生,浙江上虞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第十届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科社学会、省政治学会、省统战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政党制度及比较)、政治社会学(社会阶层)的研究与教学。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多项。获得包括省政府奖、省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奖、中央统战部和省社科联等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等近20项。出版独著《政治格局中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合著《社会主义与公平正义》、《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外国政党体制》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先富参政与民主恳谈现象研究》以浙江乡村治理的创新与发展为背景,就“先富参政”和“民主恳谈”这两个最为关注的治理模式,从现象到功能两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阐述了它们在走向善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困境与行动者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组涵盖“先富参政”和“民主恳谈”两种现象的、阐明农村治理结构与治理绩效之间“因果式”关系的经验性命题。本项研究在理论上提供了一定的创新性知识增量,在实践上对浙江乡村社会治理改革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文武合一,甚至包括各种公益事业以及婚丧嫁娶等。①
    秦统一中国后,伴随郡县制的诞生,村社会中产生了新的而且有据可查的乡里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架构在《史记》等经典著作中均有大量的佐证,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代中国还能够找到当时的“县(郡县)一乡一里”乡村治理方式痕迹。当代中国社会基层社会治理结构采取“县一乡一村”,从其基本形态看就是秦汉政治架构的一种延续。
    发轫于秦汉的乡里治理方式一直延续至隋唐。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民事调解和征收赋税,游徼掌“缴巡禁盗贼”。由此可见,当时乡政权功能相对简单,主要是经济上征收赋税、政治上维持社会秩序。除此之外,秦汉乡政权具有一个现在乡政权所不具有的重要功能,即进行道德教化。在秦汉时期以及此后王朝体制中,乡三老在乡村社会乃至整个王朝政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乡村和封建王朝道德价值的守护者和承担者,因此也是封建社会施仁政或人治的道德基础。乡下设里,里正掌一里百家事务。里下设亭,置亭长。但是亭不是秦朝的乡村组织,是设置在重要关隘的军事、治安性质组织。汉沿秦制,但亭开始作为基层政权组织。
    关于乡里亭制度,有两种说法:一是以距离为标准,所谓“十里一亭”,另一是以家庭数量为标准,大致百家为一里。盖因秦汉文献中,里常与伍、什一起使用,而且宋之后所实行的保甲制度就以家庭数量为标准,因此里亭以家庭和人口数量为标准具有较大可信度。
    分析秦汉乡里亭组织架构,初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乡村采取乡一里一亭一什一伍这一结合家庭与人口数量的组织架构体系,以道德教化、征收赋税和维持社会秩序为目标,以军事征伐为手段,维持王朝统一和完整。
    北宋王安石变法开始引入保甲制和乡约。宋初沿用秦汉的乡里制度,只是这一制度在唐末藩镇割据和农民战争中受到破坏,至北宋中叶社会矛盾激化,包括乡里制度在内各项制度已经名存实亡。王安石主持变法,对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颠覆性变革,其中保甲制和乡约是典型。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创新与价值
第四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章节安排

第一章 浙江乡村治理方式的嬗变
第一节 中国乡村社区治理方式变迁的基本脉络
第二节 近现代以来浙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市场化转型以来浙江乡村治理方式的新变化

第二章 先富参政分析(上):现象与功能
第一节 促成先富参政现象的制度环境分析
第二节 先富参政的类型学简析
第三节 先富参政对乡村治理的功能分析
第四节 先富参政:地方权威的再造?

第三章 先富参政分析(下):困境与对策
第一节 先富参政的制度困境
第二节 先富参政的行动者困境
第三节 走向善治的先富参政:对策分析

第四章 民主恳谈分析(上):现象与功能
第一节 民主恳谈的制度环境分析
第二节 民主恳谈的主要制度安排与实践
第三节 民主恳谈的价值分析及乡村治理功能
第四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民主恳谈

第五章 民主恳谈分析(下):困境与对策
第一节 民主恳谈的制度困境
第二节 民主恳谈的行为困境
第三节 走向善治的民主恳谈:对策分析

第六章 民主恳谈中的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
第一节 问题与类型
第二节 案例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先富参政与民主恳谈:浙江乡村治理的再调适
第一节 村民自治后的乡村政治格局
第二节 乡村政治格局中的不确定因素:集体经济转型及其影响
第三节 先富参政、民主恳谈与乡村政治格局的调整

第八章 先富参政与民主恳谈的治理逻辑
第一节 相关概念说明
第二节 命题阐释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语:浙江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第一节 分析框架与方法
第二节 治理模式的“公共性”分析
第三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