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苏联能源外交形成的因素
(一)苏联能源外交形成的国内因素
苏联成为石油出口国有诸多原因,这些原因相互联系,形成了能源外交的前提条件,其中形成能源外交的国内因素既包括其本身的能源优势,还包括为发展苏联经济的能源政策的实施。
1.苏联丰厚的油气资源
苏联是世界上石油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石油储量和产量方面,受当时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因素的影响,使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苏联石油储量和产量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而成为西方国家情报部门猜测的对象。于是有关苏联时期的石油储量、产量,各国公布的统计资料的数据各不相同,包括苏联政府自己披露的能源储备、产量的资料。根据《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七十年》中的资料,苏联的石油开采量1917年仅880万吨,而到1937年为2850万吨,1970年为35304万吨,1985年为59500万吨。此外,另一资料认为,苏联从70年代开始石油开采量迅速增加,同时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出口也有所增加。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期,然后开始停止。
苏联主要有三个产油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原油的储、产中心在巴库和高加索地区。这个产油区有几十个油田,它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因此曾是苏联历史悠久的最主要的产油区,1940年的石油产量占全苏产量的86%。这个产油区的石油油质好,除供给国内消费外,还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但在二战中和二战后,苏联石油工业逐步转向东部地区。1944年,在图伊马济(TYnMA3bI)发现了第一个大油田,接下来很快又发现了其他一些油田。从巴库大量流入的设备、设施,还有技术使这个地区战时的发展成为可能。从50年代中期起,苏联石油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伏尔加一乌拉尔产油区,又称第二巴库。中伏尔加地区有着储油地区最高产的部分,这一地区至少占了苏联石油储备量的4/5,石油产量的2/3。1950年,苏联伏尔加一乌拉尔地区的石油产量平均每年为3800万吨,到1960年,这一地区的石油产量平均达到了每年14800万吨,而到了1970年,伏尔加一乌拉尔地区供应了大约整个苏联石油产量的61%。不论是从石油生产增长的速度,还是从生产的总量来说,这是任何一个主要产油国以前都从来没有过的纪录。在伏尔加一乌拉尔地区的石油生产开始急剧下滑之前不久,西伯利亚油田又被发现和开发。
……
展开